相對于正史上那些忠奸分明、隐喻頗多的帝王将相的故事,普通老百姓更傾向于不那麼臉譜化的稗官野史。因此在沒有網絡和手機的年代裡,人們在茶餘飯後,最大的樂趣就是到茶樓酒坊聽說書人講一段跌宕起伏的評書。
▲《薛剛反唐》書影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薛剛反唐》,就是一則民間流傳的傳統故事。其大緻講述了唐朝名将薛仁貴的孫子薛剛,因為在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時候,與當朝皇子起了沖突,失手把皇子給殺害了,因此而闖下了大禍,不得不流亡去外地。唐高宗李治也因為痛失愛子,傷心過度而失足摔死了。皇後武則天趁着這個機會謀權篡位,對于薛氏一家痛下殺手,把薛家滿門都給滅了。薛剛為了複仇,從西涼借了上百萬精兵猛将宣布起兵反唐。後來,因緣際會認識了廬陵王李顯,兩人意氣相投,同仇敵忾,遂開始扶持李顯,讨伐武則天,經過浴血奮鬥,最終恢複了李唐王朝。那麼,這個評書裡的故事,和曆史上真正的事實相符嗎?
01總而言之,這個有些傳奇色彩的故事,還是有很多人比較喜歡的。但是,也有很多人質疑這個故事是虛構的。理由是正史中根本沒有記載“薛剛”這個曆史人物,曆史古籍資料也查不到這個故事的任何蛛絲馬迹。
▲薛剛劇照
但其實也并非全盤虛構,請來看一下曆史上真實的“薛剛反唐”過程。在清代如蓮居士的《反唐演義全傳》以及流傳至今的評書、戲曲等。我們不難猜測出來,薛剛的曆史原型是薛仁貴之孫薛嵩。說起薛仁貴,我們大家也是比較熟悉的,他原本也是将門之後,但是無奈由于父親過早的離世,而家道中落。年幼時家境十分貧寒,地位比較卑微,生活上基本靠種田為生。成年後,毅然開始投軍,自此步入軍旅嶄露頭角,戰功卓著,一路升遷至右領軍中郎将等官職。
關于薛仁貴的故事,在《說唐系列》中,就有《薛仁貴征東》、《薛丁山珍惜》、《樊梨花挂帥》等等。所以薛嵩作為将門之後,其父是範陽節度使薛楚玉。薛嵩臂力過人,擅長騎射,慷慨豪邁,嫉惡如仇,但是對詩書禮樂一竅不通。隻是因為出生将門,靠着祖輩的萌佑到朝廷當官,但是他的性格又不善于政務,也不善于言談,更不會拍馬奉承,所以他自己也知道升遷無望。
▲薛嵩畫像
02天寶十五年(公元755年),唐朝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在範陽起兵造反。因為薛嵩的父親曾經擔任過範陽節度使,所以與安祿山關系比較好,但同時也因為這樣的關系,薛氏家族也遭受了朝廷權貴的排擠。薛嵩自己感到非常抑郁,對李唐王朝産生了強烈不滿。于是加入到了安祿山的叛軍中,因為作戰非常勇猛,立下了不少戰功,被安祿山封為相州刺史。
後來,随着叛軍隊伍一次又一次的被唐軍打敗。薛嵩看情況不太樂觀。于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以及不牽連自己的家族,薛嵩以相、衛、洺、邢四州投降唐朝。唐王朝廷看在他主動獻城投降,又是将門的後代,祖輩對朝廷有功,就原諒了他,後來薛嵩還被封為昭義節度使。
▲安史之亂壁畫
03就這樣,薛嵩從一個叛軍将領搖身一變,成了統領一方的唐朝地方節度使。不過他也十分感恩朝廷,此後,在職期間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戰亂之後,薛嵩為唐朝地方重建的工作做了很大貢獻,也因此獲得了唐王朝的信任。在他的治理下,昭義鎮重新煥發了生機,獲得了當地老百姓的擁戴。最後,皇帝還加封他為高平郡王等重要官職。公元773年,薛嵩因病逝世,葬于今山西運城。其後世兒孫都有不錯的仕途際遇。
▲薛嵩墓舊址
結語顯然,《薛剛反唐》的故事就是取材于薛嵩的生平經曆,這也是“薛剛”這個人物之所以無法查證的原因。值得一說的是,薛家的興盛衰亡,實際上就是大唐王朝的一部王朝史,因為對于安史之亂中那些叛軍将領過于寬容,沒有引起大唐王朝足夠的重視,又或者是疏于防範。唐朝也快速的進入了藩鎮割據時代,最後,唐朝也被藩鎮滅國,進入了五代十國的動亂時代。
參考資料:
《薛剛反唐》
《反唐演義全傳》
《說唐系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