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每周是雙休還是單休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調整節假日安排
擴大内需拉動消費的話題備受關注
在總的休息時間不變的情況下
能否适當調劑一下,讓每個月都有一個長假呢?
……
最近
關于“建議通過調劑周末再增6個小長假“的議案
就沖到微博熱搜
全國人大代表吳向東建議,在目前全年11天法定假的基礎上,對沒有法定假日的五六個月裡,通過調劑周末雙休日,每月湊成一個3天小長假。這樣一來,全年月月都有小長假了。
如何調劑?吳向東介紹,2018 年國務院修改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正式确定了全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共 11 天法定節假日。他建議,可在此基礎上,對沒有節假日的五六個月份(元旦與春節、中秋與國慶有時集中在 1 個月份),當月某一周少休 1 天,調劑到月内另一個周末集中放 3 天小長假。而具體調劑安排,可根據法定節假日的時間,每年或每半年研究公布一次放假安排。
不少網友對此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小編認為
其實不管如何放假
隻要能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時間
都是可行的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嗎?
衆所周知,陪孩子寫作業,
簡直是中國家長大型崩潰現場。
從母慈子孝到雞飛狗跳,
隻有一道題的距離。
前不久被網課支配的家長們,
曾感歎:
以前輔導寫作業,
隻在放學後崩潰,
後來監督上網課,
24小時感覺心累。
最近神獸歸籠,
還得接着體驗絕望崩潰。
鑒于家長們的呼聲太過強烈,
今年全國兩會,
終于有人提出要給家長減負!
瞬間赢得廣泛贊同,沖上熱搜。
這一提案來自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範小青,她說:“平時家長有這樣的想法,他們沒有渠道表達。老師們辛苦了,但你知道家長有多怕你嗎?”她說,近幾年關注的,都是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他們非常艱辛,疲憊之餘幫孩子完成作業,有時還被評為“最差作業”,“很同情,所以提了這個建議”。
“社會有分工,家長不是老師,家庭教育主要在孩子的修養、品格,道德以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方面,而不是具體教孩子怎麼做作業。”範小青認為,更多的家長做不好老師該做的工作的,結果反而壞事——家長着急,難免打罵,孩子更加學不進,适得其反。有的幹脆就由家長代做,學生根本沒有用心學習,沒有收獲。
“如果所有這些本應該學校完成的工作,都要由家長輔導完成,那麼老師幹什麼?老師一定會說,在學校來不及完成。如果說老師在校來不及教,學生在校來不及學,那無疑就是頂層設計不合理,教育大綱出了問題。”範小青提出,給小學生家長減負,其實也是給小學生減負,更是讓教育回歸初心,回歸根本。
“小學生的父母親,三十多歲,正是工作壓力最大,人生競争最激烈的階段,如果全部用來輔導孩子,這樣的人生簡直就是‘入坑’!”因此範小青建議:請專家論證,從教學大綱改起,給小學生減負,以所有作業基本在校完成為基準。對學校也要有嚴格規定,學校給家長的“陪作業”任務一定要适度和合理。回家作業家長簽字,是看學生是否完成作業,而不是檢查對錯,批改作業是老師的事情。看起來時髦其實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教學,既增加家長負擔,又影響孩子心靈,應該力避。
她還舉出了家長“陪作業”的
四大不良之處:
首先,不能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産生依賴性,自主學習能力差。
第二,家長不是老師,不一定懂得如何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第三,每天長時間“陪作業”,對下班回來身心疲憊的家長來說,是“不人道”的。
第四,如今小學生需要學習的内容,家長未必都能了解,比如文稿演示,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夠完成的,這種“代做作業”的負擔,讓許多家長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對此,網友們幾乎都是一水兒的支持!
網友熱議
各位小夥伴們
關于“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的提案你支持嗎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哦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微博、中國日報微博、現代快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