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徐州市全面啟動無廢城市創建工作以來,徐州市大馬路小學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号召,不僅在校園内普及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更将垃圾分類融入教育教學,融入家校共育,打造校園生态文化亮點和特色。作為徐州市唯一一所智能垃圾分類試點小學,我校設立了智能垃圾回收站,經過半年的使用,同學們的垃圾分類意識越來越強,垃圾分類早已成為校園文明的新時尚。
在這個背景下,大馬路四年級的科學老師帶領同學們開展了關于垃圾分類主題的STEM課程——垃圾桶變形記。
一、問題與聚焦
“什麼是垃圾分類呢?”、“為什麼要把垃圾分為幹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呢?”、“這麼多種垃圾、這麼多種分類方法,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使垃圾分類更加便利呢?”
一提到垃圾分類,一個接着一個的問題萦繞在同學們的腦海中。
二、調查與研究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可不知不覺中,它卻被垃圾所包圍。你知道都有哪些垃圾嗎?你關注過每天家裡産生過什麼垃圾嗎?産生的垃圾量是多少呢?為了讓同學們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科學老師安排了一個小小的活動,調查我家一天産生的垃圾情況。
經過同學們的調查,原來一天居然可以産生這麼多垃圾。細心的同學不僅提出了減少産生垃圾的方法,而且積極合作,查閱資料,詢問家長和老師,将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通過科學小報的向我們展示,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精彩作品吧!
認識到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我們該怎樣從身邊做起呢?對了,我們可以廢物利用,在家裡設立一個垃圾分類回收箱啊!這樣既可以将垃圾變廢為寶,還可以更加方便的回收垃圾。看,這些是同學們做的垃圾分類回收箱,真是既精緻又漂亮!
三、設計與制作
經過前期的調查與研究,同學們不僅深刻理解了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還帶動各自家庭參與,踐行垃圾分類。但在實施的過程中,許多同學都發現,在使用垃圾分類回收箱時,很多垃圾都不清楚具體的分類。幹垃圾?濕垃圾?真是傻傻分不清楚!聽說現在人工智能技術很熱門,那麼我們能不能設計一款智能垃圾桶,讓垃圾分類更加便利呢?同學們紛紛開動腦筋,畫起設計草圖。并上台為同學們展示了他們的想法。
圖像識别、語音識别、幹濕垃圾識别······同學們的創意可真多!在衆多設計中,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讨論後,最終選取了智能語音識别垃圾桶。為了使同學們的想法實現,學校大力支持,購買相關材料,并邀請了“小小加工廠”社團的張濤老師進行技術指導。
在張老師的講解下,同學們認識了制作智能垃圾桶所需的器材,并了解了編程的相關知識後,同學們紛紛動手制作,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第一代産品終于成功了!
垃圾分類人人有責,需要人人動手,才會使人人受益。通過制作智能垃圾桶,每位學生都成為了家庭生活垃圾分類“小小監督員”。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努力,養成垃圾分類的文明習慣,為攜手共建生态美麗新徐州做出自己的貢獻!
通訊員:徐夢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