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劉國偉主任主講的“腸鏡規範化操作之我見”觀後受益匪淺,現将學習的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今天主講的内容還是腸鏡,主要分為兩大塊,一個是插入技術,一個是診斷技術,第三塊治療今天暫時不講。
其實對規範化的理解也看了很多中外的指南和共識,腸道關于鎮靜的、篩查的、還有腸道準備的有很多;但是還沒有一個指南告訴大家去規範化做好一個腸鏡,規範其實就是做好和會做中間的一條及格線,那麼我們要求的肯定不是要求及格就行,肯定是要當“學霸”,更要提高自己,做好再往上走就是要把他做精。今天的内容有這幾塊:腸道準備篇,進鏡理念篇,退鏡觀察篇,診斷思考篇,病例複習篇,視頻參考篇(本文僅記錄主講的前三篇關于腸鏡檢查内容)。
一、腸道準備篇
腸道準備其實很簡單,醫院的腸道清潔藥物用的多的還是聚乙二醇,還有一些比較便宜的,比如甘露醇、硫酸鎂效果也還是不錯的。如果一個腸鏡你要做的好,觀察的仔細,腸道準備是先決條件,腸道準備是腸鏡真正的開始,良好的腸道準備需要把握時機。喝完瀉藥到拉幹淨時間點2-4小時是最好的。有時候腸鏡早上喝的瀉藥拉的幹淨,到下午做的時候。腸道内糞水特别渾濁,就是因為錯過了最佳時間窗。2-4小時是最好的時間窗,人活着消化液就在分泌。
二、進鏡理念篇
關于進鏡理念就是我們說的插入技術,我最早也寫過關于腸鏡的文章,但凡會做胃鏡的醫師就會做腸鏡。因為腸子就是3-4個胃“組拼”而成,隻要把3-4個胃的手法跟理念相通以後就行。比如這張圖左邊就把3個胃大緻拼成腸子模型,與右邊的腸子123456幾個關鍵點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回想做胃鏡進十二指腸你是頂着大彎進的,進到幽門以後,球部進降部右旋,如果你有一定的十二指腸鏡經驗的時候,你去找乳頭有個右旋拉鏡的動作,其實就是把鏡子拉直了,這跟我們過SD手法是一樣的;到第4個點的時候,也就是脾曲這個位置,相當于胃大彎側,在這個地方你怎麼拉也拉不到橫結腸裡去,那麼你隻能頂着大彎進去,在脾曲也就是形成一個類似于胃大彎的彎。到第5個點的時候,也就是橫結腸最低的時候,腸鏡都是左旋後拉,實際上就是相當于把這個胃倒過來理解它又過了一個十二指腸降端。再到第6個關鍵點,也是以相同的手法右旋,這個其實跟很多胃鏡的地方是相通的。
插鏡的技術裡來講,就像攀登高山一樣,到山頂就意味着做到回盲部了,通往山的這條路一定有很多條路可以走,比如在中途休息一會,繞一個彎,再往山上爬,起點和終點是定好的,而我們追求的是那條最短的捷徑,最無痛苦的。插鏡技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無袢進鏡;盡管有些腸鏡達不到,後面我會講為什麼達不到,但是追求無袢進鏡這個理念一定要放在首位。
簡單來說分兩種情況,一是SD>RS,降乙交界點要高于直乙交界點,那麼你做無袢進鏡是一定可以完成的。二是RS>SD,如果是因為一些生理原因或者病理原因,比如天生就是這個結構,手術後黏連,導緻直乙交界點高于降乙交界點,你在不壓腹、不換體位或者不借助外力情況下,這種情況做到無袢進鏡是相當困難的。
時間不是檢驗腸鏡水平的唯一标準,舒适度和細緻才是腸鏡追求的目标;無袢進鏡與翻身壓腹配合,體會腸道特有的呼吸節律;“牽狗狗”和“毛毛蟲”理念。
三、退鏡觀察篇
關于退鏡觀察其實我覺得比插入更重要,一個病人躺在你面前,他下定決心來做個很“痛苦”的檢查,然後要喝兩三千毫升的水,拉的一塌糊塗,把信任交給你,你三五分鐘粗糙一做,你會不會覺得對不起他?本着對病人負責的态度,一個腸鏡做到頭僅僅是成功的第一步,剩下的退鏡是更為重要的。
退鏡觀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有充分的時間,很多指南說退鏡要幾分鐘,其實退鏡時間是沒有上限的,你要發現病變,你要去觀察他,甚至是你要去拍很漂亮的圖,都是要花費時間的。
②螺旋式反複進退,吸氣保證質量,退鏡的時候不是去看去找那些擺在你眼前的病變,而是去找那些躲在鄒壁後或者是不容易發現的病變,這個才是你做腸鏡最大的意義。
③倒鏡觀察,倒鏡有很多的争議,其實如果角度夠得的話,在升結腸和直腸倒鏡其實完全可以做到的,這兩個地方會漏掉很多病變,特别是升結腸,後面還有大量的例子告訴大家漏掉了什麼,如果沒有倒鏡,根本看不見病變。除了倒鏡還有一些協助法,比如透明帽協助,其實目的都一樣,減少盲區,減少漏診的病變。
④色素内鏡,現在的技術發展了以後,色素、電子、放大染色其實都對于病變的發現跟診斷有很大的作用,如果能有“武器”的話,大家都用好它。(靛胭脂是零門檻,不管有沒有放大内鏡,你的鏡子有多爛,但是你一定可以搞到靛胭脂,靛胭脂染色在基層醫院是非常好的武器)
⑤活檢鉗的活用,活檢鉗不僅僅是取檢用的,其實在我們觀察病變可以起到一個相當好的輔助。
總結:态度決定水平
在診斷上我覺得态度決定水平,不是說你水平有多高,是因為你更仔細、更安靜、更穩定才能把腸鏡做得更好、更規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