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重耳)
釋義:春秋時,晉國同楚國在城濮(在今山東鄄城西南)作戰,晉文公遵守以前的諾言,把軍隊撤退九十裡(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軍三十裡為一舍)。後用來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争。
初出茅廬 (諸葛亮)
釋義:東漢末,諸葛亮在劉備的再三請求下,離開他在襄陽住的茅屋,去當劉備的軍師。首戰設奇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有“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之句(見《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後指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也比喻剛參加工作,還缺乏經驗。
圖窮匕見 (荊轲)
釋義:圖:《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轲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轲既取圖奉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七擒七縱 (諸葛亮)
釋義:《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衆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諸葛亮出兵南方,把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獲心服,不再來攻。見《三國演義》。後用以比喻運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對方。擒:捉拿。縱:放。
寶刀不老 (黃忠)
釋義: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黃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并沒減退。
才高八鬥 (曹植)
釋義:《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比喻人極有才華。
草木皆兵 (苻堅)
釋義:公元383年,前秦苻堅出兵攻晉,前鋒在安徽壽春洛澗被晉軍打敗。苻堅登壽春城瞭望,看到晉兵布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晉兵,認為遇到了勁敵,因而感到害怕。後來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圍魏救趙 (孫膑)
釋義: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向盟國齊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趙。田忌用軍師孫膑計,乘魏國精銳部隊在趙,國内空虛,引兵攻襲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在魏軍從邯鄲撤退回救時,乘其疲憊,大敗魏軍于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趙國之圍遂解。這次戰役又稱桂陵之戰。後以“圍魏救趙”指襲擊敵人的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一鼓作氣 (曹刿)
釋義:《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勇氣,擂一通鼓,勇氣振作起來了,兩通鼓,勇氣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氣就沒有了。後來用“一鼓作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千金買骨 (郭隗)
釋義:《戰國策·燕策一》記載,燕昭王想招納天下賢士,郭隗說:“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裡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即近侍)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裡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裡馬之至者三。今王誠欲緻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裡哉?” 後“首”多作骨,并以“千金買骨”比喻求賢若渴。
諱疾忌醫 (蔡桓公)
釋義:也說護疾忌醫。宋周敦頤《通書·過二十六》:“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甯滅其身而無悟也。” 不肯說自己有病,害怕醫治。比喻掩飾缺點、錯誤,害怕批評,不願改正。諱:隐瞞。忌:害怕。
殺妻求将 (吳起)
釋義:“曾子”,據《經典釋文叙錄》,即曾申。曾申從子夏受《毛詩》,傳 李克;從左丘明受《左傳》,傳吳起。曾申是曾參之子,字子西。為了謀得将軍的職位, 不惜 殺害自己的妻子。比喻為了追求 功名而不惜傷天害理,為了成功 不擇手段。含貶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