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像母親造句?詩詞當中修辭是很常見的,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什麼像母親造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詩詞當中修辭是很常見的,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中學階段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比喻句都已經非常了解,但是由于在該階段不會進行專門的訓練,以至于他們時常把最簡單的修辭都能弄混。
題目當中的場景發生在高一語文課的課堂上,我提問一個學生,讓她說個比喻句。學生不假思索地說了一句,“我長得像我媽媽”。
這句話是不是比喻句呢?其他同學的反應已經告訴了我,并不是。
那麼,正常的比喻句是什麼樣的?課下我問了一個上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
她脫口而出幾個句子:
大象耳朵像個扇子。
大象的尾巴像個繩子。
大象的腿像個柱子,大象的身體像堵牆……
這孩子是和大象過不去了,但是她說的這幾個都是正常的比喻句。
比喻句的要求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
所以,它的關鍵點在于“有相似點”。但是隻有相似點是不行的,否則題目中的那個“我長得像我媽媽”也就完全符合要求了。
那麼上面這個句子不能被認定為比喻句的原因何在?
因為這裡明确規範了,那就是“用乙事物來說明甲事物”。
原句當中的我和我媽媽顯然并不是兩個不同的事物,至少都是人,而且還都是同一種性别,所以這個比喻句并不成立。
而那個小學生的例子,大象的耳朵和扇子是完全不同的事物,大象的尾巴和繩子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自然也就是比喻句了。
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語文知識的積累仍然是很重要的事情。我所帶的三個班級當中,都出現了把“我長得像我媽媽”作為比喻句的現象,說明他們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并不牢固。
語文知識就是如此,看上去非常簡單,但是卻有很多細節化的東西需要仔細斟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