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機場最近發布了2022年半年報,這是上海機場1994年上市以來中報虧損的第三年,也是虧損最嚴重的半年報。
上海機場2022上半年營收11.7億,同比下降35.4%,和去年同期比繼續擴大,實現歸母淨利潤-12.6億,上年同期是-7.4億,虧損幅度也繼續擴大。
這個業績和以往比,慘不忍睹。當初不可一世上海機場,估值随便都能被推高到40倍左右,千億白馬,無人不愛。
2020年的疫情讓上海機場遍體鱗傷,股價從88元高點跌到最低的38元,隻用了兩年時間,這兩年也是股東最煎熬的兩年。
但上海機場終歸還是優質資産,隻是最近幾年遇到疫情,才一蹶不振。
下面從幾個方面詳細聊聊上海機場交出的半年報答卷以及未來預期。
一、業績
上海機場2022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11.7億,同比下降35.4%,扣非歸母淨利潤為-13.8億,虧損繼續擴大。
單從二季度看,營收為3.3億,同比下降65.3%,扣非歸母淨利潤為-8.7億。
也就是說,上海機場上半年的虧損主要來自第二季度,這個在預期之内,因為二季度上海疫情爆發,有一個多月處于靜默狀态,所以虧損比較嚴重。
最近幾年上海機場經營變差的根本原因就是疫情,疫情能否好轉也是上海機場能否反轉的關鍵。
關于疫情的影響,詳細聊一下。
2020年3月我國國際航線實行了“五個一”政策,對國際客運航班運行數量進行總控,同時控制航班運行客座率。
這個政策的具體規則是:國内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國家的航線隻能保留1條,且每條航線每周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外國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我國的航線隻能保留1條,且每周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另外,民航局還要求,在抵離中國的航班上采取嚴格的防控措施,确保客座率不高于75%。
這個政策對航空業的打擊本來就已經很大了,後來疫情嚴重,2022年6月份又在“五個一”政策基礎上實行了“熔斷措施”,國際航班實際執行量進一步下降。
在航班量、客座率雙重限制下,2020 年2月之後我國民航出入境旅客吞吐量一直處于低位徘徊。
2021年,國航、南航國際及地區航班量隻有2019 年的19%、14%。
到了2022 年6月就更難了,我國國際航線旅客吞吐量隻有11.7萬人次,僅為2019 年同期的1.9%,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約1萬人次,僅為2019 年同期的1%。
上海機場在2019年之前有兩個主要業務,一個是航空性業務,一個是非航空性業務(免稅)。
在疫情發生後,日上和上機簽訂了《補充協議》,把免稅收入和流量挂鈎,這樣一來,在航班次數大降的情況下,上海機場不但航空性業務收入大降,非航空性業務也差到離譜。
這就是最近幾年上海機場一直虧損的原因。
不過今年7月份以來國際航班的限制有所緩解,上海機場也正式迎來了反轉期。
二、航空和非航
上海機場的盈利模式非常簡單,主要就兩塊,航空性業務(按照政府指導價收費)和非航業務(零售、廣告業務按市場調節價收費)。
(1)航空性業務主要提供流量,收入增速和流量增速基本保持一緻,同時機場絕大多數的成本都和航空性業務有關,這部分收入主要用來覆蓋基礎設施成本。
(2)非航業務是上海機場的重點,其中免稅、有稅零售、餐飲、廣告都是特許經營形式收入,規模取決于流量變現能力,彈性比較大,但是機場利潤的強有力支撐,長期發展潛力巨大。
對于一線機場來說,核心利潤還是來自出入境旅客的免稅業務,不過疫情以來,國際旅客低位徘徊,導緻機場面對免稅運營商的議價權下滑,2020-2021年上海機場、白雲機場、首都機場都處于虧損中。
不過我覺得一旦國際客流恢複,機場的議價權也将随之修複,業績恢複的确定性依然很強。
我之所以看好上海機場,是因為上海機場具有全國最好的出入境旅客資源,這直接決定了上海機場是國内機場中最有價值的一個。
疫情前上海機場國際旅客量以及占比都是國内機場中最高的,所以,單客航空性收入要明顯高于其他機場。
2019年,首都機場、上海機場、白雲機場、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别為1.00、0.76、0.73、0.53 億人次。上海機場國際及地區旅客量3851萬人次,占總旅客量的50.6%,遠高于首都機場、白雲機場、深圳機場的28.1%、25.5%、11.2%。
航空性業務是機場的基礎業務,基本所有的成本都與航空性業務相關,非航業務是機場的附加業務,基本都是特許經營模式,機場不直接參與經營,僅收取特許經營費。
所以發展越成熟的機場非航業務效益越優,業績彈性也越大。
2019年,利潤結構中,免稅業務為上海機場貢獻約7成淨利潤,為白雲機場貢獻約5成淨利潤。
2014-2019年,上海機場總收入CAGR為14%,其中航空性收入CAGR為7%,與旅客吞吐量CAGR8%比較匹配,非航收入CAGR為19%,其中免稅收入CAGR為33%。
所以上海機場的反轉終歸還是要看境外航班的開放,隻要國内對境外航班政策放松,上海機場業績轉正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重談補充協議
2021年1月29日,上海機場與中國中免子公司日上上海簽訂《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之補充協議》。這個協議修改了上海機場免稅收入的計算方式,取消收入提成制,未來免稅租金隻和上海機場國際客流量挂鈎,并且原保底租金變為現在的租金上限。
不過根據免稅補充協議公布的條款,上海機場與日上上海雙方約定,如果出現下列情形,雙方可以進行新一輪磋商,以作出更為客觀的調整:
(1)“新冠病毒疫情”在2023年12 月31 日仍未全面結束;
(2)因疫情導緻供應商産品生産、運輸嚴重滞後,無法滿足日上上海采購需要;
(3)與免稅相關的國内外稅收政策發生重大變更;
(4)其他非日上上海經營能力原因導緻其無法經營或經營困難的。
我覺得基于當前國際客流複蘇預期持續加強,如果2025年前國際客流、免稅銷售額有一定恢複,機場的議價權也将随之提升,所以海機場和日上上海簽署的免稅補充協議有望重談。
這一塊我覺得從利益得失能看得很清楚。
雖然疫情後海南離島免稅市場崛起,但機場仍然是免稅運營商必争之地。而且上海機場和日上上海合作了差不多20年,日上上海的相關合同履約率為100%,雙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最重要的是上海機場國際旅客量、人均免稅銷售額等指标都更加優秀,日上不可能放棄這塊大肉。
所以2025年後免稅協議重談的概率非常大。
四、免稅面積擴容
2019年9月上海浦東機場衛星廳投産,新增免稅面積為0.9萬平,不過截至2022年7月這部分還沒有開業。
現在就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等國際客流開始恢複,衛星廳免稅店就可以正式開業,上海浦東機場免稅面積和2019年比将增加1.1倍至16875平米,到時候将超越首都機場。
這塊我覺得非常值得期待。
疫情前,上海浦東機場免稅店已開業的面積不到0.8萬平,考慮各品類在有限面積中的坪效以及品牌方意願,浦東機場免稅店銷售品類以香化為主,引入的精品品牌非常有限。
2019年9月16日,上海浦東機場衛星廳正式投産,規劃了0.9萬平米免稅面積,根據上海機場官網,疫情前上海機場計劃到2022年底前,陸續引進19個奢華時裝皮具品牌和7個頂級珠寶腕表品牌,在繼續保持免稅香化品的全球價格競争力外,機場方面還将提高煙、酒、百貨和食品類各30 種共計120 種暢銷品在亞太區機場的價格競争力,打造“亞太機場免稅店最佳價格”品牌。
一切,都隻待疫情好轉。
五、總結
上海機場這幾年的表現确實不如人意,但根本原因在于不可抗力而非經營,從上海機場本身看,依然還是非常優質的公司。
雖然這幾年上海機場承受了很大壓力,但一切都開始好起來了,疫情會結束,航空業會複蘇,國際客流量會回到疫前水平,同時上海機場的免稅區域擴大,反轉的預期越來越強。
我覺得現在的上海機場正如潛龍在淵,終有一飛沖天的時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