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晚7點,芙蓉街上遊人摩肩接踵,成群結隊的遊客拿着烤串、臭豆腐邊吃邊逛,石闆路不時被踩得哐當作響。這濟南人最熟悉的一幕将在未來兩個月暫時消失,當天明府城管委會辦公室、濟南明府城管理中心、曆下區市政局、曆下區交警大隊、泉城路街道辦事處聯合發布芙蓉街改造公告:為排除安全隐患,解決芙蓉街市政配套管線老化滞後和路面嚴重破損的實際問題,實施芙蓉街市政配套工程,封閉施工工期為今年11月上旬至2019年1月上旬。這是2002年芙蓉街開街以來規模最大、曆時最長的一次改造。這次改造将給芙蓉街帶來什麼樣的變化?19日下午,記者專訪了明府城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
2004年9月 ,芙蓉街小吃初具規模,米線、涼皮、拉面等小吃開始出現,那時的道路還是瀝青。
【都改造啥】
管線換新 排污能力提高30%
明府城管理中心芙蓉街改造項目工程師侯元亮表示,本次芙蓉街改造的主要目的就是排除安全隐患,進行更換污水管線、實施強弱電落地、改造變壓器等全套的市政配套設施改造,徹底解決設施老化、路面坑窪不平、污水橫流等一系列問題。
2006年,芙蓉街開始大規模改造,兩側的平房大部分拆除,開始建二層仿古建築,地下重新鋪設污水管道。
家住芙蓉街的劉先生早就得知這一消息,不禁拍手稱贊。他在芙蓉街生活了30多年,污水外溢對他來說就是“日常”,“這條街餐飲小吃衆多,下水道都是油污,平時就很容易堵塞。尤其是冬天,油污凝固,下水道隔三差五就得疏通,就這樣還污水外溢呢。修整管線太有必要了。”
居民王先生最看不慣街上洗不淨的油污和撿不完的垃圾。“即使垃圾桶放在馬路中央,還是有人随手扔垃圾,導緻路上油乎乎,味道難聞。”他說,要是管線改造成功,能徹底解決芙蓉街多年遺留的問題,讓環境變得潔淨美麗,自己多繞兩個月的小路也值了。
侯元亮介紹,經過專家論證,當前芙蓉街管線屬于雨污水混流,所以一到雨天,就會出現排水管線中污物污水通過井蓋冒溢的情況。這次改造将實施雨污水分流,排污管道直徑達0.5米,排污能力也相應提高30%,“我們使用的是球墨鑄鐵管,抗腐蝕,荷載能到20噸以上,承載芙蓉街最高人流量也綽綽有餘。”此外,芙蓉街商戶衆多,用電是最大安全隐患之一。本次改造強弱電線纜将一并落地,“強電是我們來負責埋管穿線,電信業務等弱電線纜我們預置好管道,具體穿線将協調相關産權單位”。石闆“複古” 每塊至少15厘米厚
市民張女士說,芙蓉街真是讓人歡喜也讓人憂,有韻味的老街石闆聲應該是腳踏石面的哒哒聲,而不是石闆晃晃悠悠的哐當聲。
借着這次改造,芙蓉街街面石闆将會全部更換。此次更換的石闆将走“複古風”,盡量按照濟南老街巷用的厚石闆規格做。“現在街面的石闆太薄太小,時間一長易碎易斷。新換的石闆規格更大也更厚,厚度在15-20厘米之間,單塊面積在0.4平方米以上。“用料将采用濟南本地産石塊,石塊厚重不易松動,同時也能增加整條街的曆史厚重感。”侯元亮透露,後期芙蓉街兩側立面也計劃改造,目前專業團隊還在設計中。
【為啥倆月】
精工細作
得愛惜着老房保護着泉水
19日晚記者注意到,公告已經在沿街張貼了。根據公告,施工期間除沿街居民必要步行出行要求外,實施封閉施工,封閉路段内禁止行人、車輛通行。屆時,途經施工路段的行人、車輛按照施工現場周邊設置的交通标志指示信息通行。沿線居民及周邊單位、企業、商戶繞行路線為芙蓉巷、省府前街、西更道街、王府池子街、平泉胡同、馬市街、起鳳橋街等。居民王女士開玩笑說,他們在老城區走街串巷熟門熟路,“我們沒事兒,遊客可要在小街小巷裡走迷宮了”。
2007年6月,芙蓉街改造完成,臨街都是二層仿古建築,地面更換成石闆路,雨中的老街有了江南的味道。
芙蓉街全長400米,為啥這麼短的路程要修倆月?侯元亮對此表示,很多居民就在街上住,說是完全封閉也得給居民留一點空間回家;芙蓉街比市政道路要窄很多,作業面小,大型機械用不上,基本靠人工和小型設備,從技術上延長了工期。“芙蓉街兩側都是老房子,它們都是寶,在它們邊上動工絕對得小心,必須按照保護文物的标準支護好了。芙蓉街下面還有泉水,地下水位比較高,整個施工過程精工細作,全程有專業人員進行監控,确保施工、老房和泉水都安全”。
【商家咋辦】
店還是原來的店 歇業倆月後繼續幹
“公告上寫讓業戶安排好進出貨量,應該就是我們得歇業的意思。”店鋪老闆苗女士在芙蓉街有6家門面,都是賣小吃的,南口三家生意較好,一家店一天可以賣2000元,國慶節等小長假,一家店一天可以賣到6000元。但租金也較高,一家店面一天租金約1300元,加上員工的工資,也就是收支平衡,歇業兩個月損失還是有的。記者随機采訪了一位從南京來玩的遊客李女士,她說自己之前在網上看過攻略,是奔着芙蓉街的特色小吃來的,“還好早來了,過幾天施工,恐怕吃不到小吃了,應該是種遺憾。”
2016年4月 芙蓉街已經發展成為美食一條街,石闆路破損嚴重,開始第一次大面積更換維修。
記者從明府城管理中心了解到,選在這個時間段施工,主要是避開大型節假日,盡量給商戶減小損失。而且這次改造僅限于市政設施改造,店還是原來的店,施工完後,遊客和市民喜聞樂見的小吃店都将繼續經營。“這就意味着芙蓉街即便因為施工歇業兩個月依然不會影響人氣,畢竟人們的消費慣性和遊玩情懷還在。短暫的損失是為了更好地盈利,屆時芙蓉街硬件環境更好了,他們的生意也會更好。”侯元亮表示。
市民遊客:芙蓉街歇倆月,還有寬厚裡頂着
支持芙蓉街“煥新”
更盼它能“換心”
甯舟浩保存的1956年的芙蓉街照片
早在9月底,芙蓉街傳出要大改造的消息,就引發了市民和遊客的熱議。當時,不少人以為在呼籲了多年後,芙蓉街終于踏上了轉型之旅——會徹底摘帽“小吃街”,重繪老城文化底色。盡管最終官方公告隻是市政配套施工改造,但不影響市民對它未來發展繼續抱有美好期待。畢竟它背靠大明湖和百花洲,又深處明府城核心地帶,文化底蘊的缺失始終是個遺憾。
一名曾在泉城路街道辦事處工作過的公務員表示,其實早在2009年街道辦事處就曾嘗試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讓芙蓉街轉型,持續3年後,芙蓉街小吃占據“大半壁江山”的局面并未改變,小吃仍然是主營業态,這最終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記者了解到,芙蓉街近兩百戶商鋪,除了幾處直管公房外,近八成是居民私人房産,房主租給誰政府部門難以幹涉。“小餐飲蒸蒸日上,房租也水漲船高,在芙蓉街回收房租成本最快的就是餐飲。”他說,要想整體轉型,調整餐飲、文化業态比例,就得政府整租,但成本太高。
如今,芙蓉街每天接待遊客數量超過萬人,節假日更是人潮湧動。
其實最近一年,芙蓉街業戶也感受到寬厚裡在分流一部分“本該屬于”芙蓉街的客流。“同樣的烤串、同樣的臭豆腐、同樣的炸排骨,在芙蓉街擠與在寬厚裡擠沒有兩樣,後者還相對寬松和整潔。”市民潘先生表示,芙蓉街歇業的兩個月裡,在逛和吃上寬厚裡絕對能頂上。“但芙蓉街變美變好,我們真心歡迎。”
在市民逄家昶眼裡,芙蓉街是一個承載老城記憶的符号,“就說兩邊緊挨的老房子,老院子裡的泉子和老樹,住在房子裡的老居民,這是任何一條街都不能比的。希望芙蓉街能在适當的時機‘換心’,徹底改頭換面。”
芙蓉街大事記
芙蓉街最早是一條衆泉彙流的小溪,叫梯雲溪。明成化三年(1467年),德王朱見潾來濟建德王府時,芙蓉街仍是一條溪流。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德王府故址建山東巡撫衙門,小溪東岸開始有了民房和鋪面。溪流阻隔東岸、西岸,為了方便往來,居民紛紛以青石闆搭蓋其上,久之,闆闆相接就成了街。因梯雲溪已消失,人們便借用了早已聞名的芙蓉泉名為街名,便有了芙蓉街。
1862年 章丘縣孟洛川在芙蓉街南首開設瑞蚨布店,後來遷至院西大街(今泉城路)改名為瑞蚨祥。
1923年 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等在芙蓉街創辦教育圖書社。
1948年9月 濟南解放,芙蓉街獲得新生。
1956年1月 國家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芙蓉街上的近30家私營業戶改為公私合營或者合作組。
1967年 芙蓉街上的個體業戶全部被取締,原有公私合營商店轉為市屬集體企業。
1981年3月 居民牛永興在芙蓉街上開辦第一個個體商店“濟南曆下永興商店”。
1997年7月 在家住69号院的張含骧老人的倡議下,全院居民自發清理、重修了芙蓉泉泉池。
1999年 芙蓉街共有居民505戶、1294人,共有個體工商業戶65戶。
2000年3月 市政府決定投資5億元把芙蓉街建成“古城遊覽區”,芙蓉街将成為繼“山、泉、湖”之後的濟南第四大旅遊景點。
2001年8月,伴随着泉城路商業街拓寬改造工程,芙蓉街新建仿古建築,南端大約50米被整體拆除。
2002年5月1日 泉城路商業街舉行盛大的開街儀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