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做語文老師最大的挑戰

做語文老師最大的挑戰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2 02:12:57

大概是在前年,很偶然地,我和小學語文老師吳老師取得了聯系。從此,我們時不時在微信上聊幾句,或者給彼此的朋友圈點個贊。我們就這樣絲滑地從師生成了好友,在失去聯系二十多年之後。

四年級時,剛畢業的吳老師成了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說是老師,更像是大姐姐。她一頭烏黑的披肩長發,常穿白色或淺黃色的中裙,上課時,裙角随着她的轉身劃出飄逸的弧線。她講課聲音清亮,充滿感情,臉上帶着親切溫暖的微笑。

一股清新之風擊中了我。我以前的老師,似乎都呈現一種“中規中矩”:樸素的發型和穿着、平淡的表情、直白如線的語調。從沒人告訴我,老師可以如此青春靓麗,神采飛揚。

吳老師教書的風格也不同。當然,她也會讓我們背課文和優秀作文,但我并不反感。那時的我已模糊感到,學語文,模仿、記誦是不可少的階段。何況,她柔和生動的教法,化解了大部分枯燥乏味。她會在教每篇課文前,講述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我以前的語文老師,不知為何都省略了這一環節。但這些對于學生理解課文,顯然是很重要的。

她打破了老師和學生僅依靠課堂建立的聯系,帶我們去廣闊的自然中學習。春天,我們去爬山,曆經一路磕絆到達山頂,看白雲在頭頂上飄蕩,看漫山絢爛的映山紅。秋天,我們去田野采野菊花,看花兒發出夕陽一樣的金色光澤。後來,我讀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總會想起那個童年黃昏裡的溫馨畫面。

她不要求事後寫作文,讓我們沉浸式體驗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樂趣,用眼用心觀察萬物生長的秘密。當然,如果有人寫了篇好作文,她會鄭重誇上一番。在當年閱讀匮乏的農村,這種教育填補了我們心靈的空白。

網上說,喜歡一個人,“始于顔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學生喜歡一個老師,或許也是如此。在不到兩年的相處裡,吳老師會踩着單車來為感冒在家的我補課,也從不吝于發掘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的優點,比如細心、溫柔、勤快,恰到好處地表達善意的鼓勵。在這種氛圍下,有人學語文的興趣越來越濃了,沉默自卑的同學則變得開朗活躍起來。

她讓我們懂得,語文可以有趣,可以生活化。成績之外,每個人都有閃閃發光的地方,值得老師點贊。師生,可以平等愉悅地相處。回頭看,這些都是比學習更重要的事。

後來,我到縣城上高中,得知吳老師也在縣城教書。我忘了她是怎麼聯系到我的,隻記得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初為人母的她抱着小寶寶,帶着給我炒的菜,到校園找我。我們坐在草地上,聊學習,逗娃。後來我到外地上大學,和吳老師失去了聯系。

今年,吳老師的女兒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學的研究生。吳老師和以前一樣,還在那所小學教語文,除了上課,也在努力适應“雙減”設置的課後服務,帶着學生開展各項活動,忙碌但充實。閑時,她還是喜歡在家搗鼓花花草草,或去山裡林間看風景,時不時發在朋友圈的圖片和文字,撫慰了下班路上疲憊的我。

她還在學習,還在熱愛。這被我解讀為對我這個前學生的“繼續教育”。

我一直覺得,語文老師是所有老師裡,對學生影響最大的存在。因為他/她傳授的不隻是某種具體的知識、技能,更是一種感情、态度、三觀,對自然的,對他人的,對世界的,也有對自我的。

你很難分辨,像吳老師這樣的語文老師,對生活、對教育、對學生的熱忱,是性格使然還是職業身份加持,隻知道,遇到了,就是受用一生的幸運。

今天看到“人民教育家”、93歲的于漪老師的故事。她在辦公室裡用臉盆養魚蝦,隻為培養一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信,最終成功讓學生對語文有了興趣。她說,“教育從來就不是結果,而是生命展開的過程。”她說,自己就像釘在三尺講台上的一柱紅燭,那些許微光,在無限地延伸。

一瞬間,我好像找到了某種注腳,關于一名語文老師的品質,關于他/她如何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的微小卻動人的力量。

做語文老師最大的挑戰(夜讀多年後我和小學語文老師成了好友)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