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鼈蟲人工養殖技術
土鼈蟲為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蜚蠊目,鼈蠊科昆蟲,俗稱地鼈蟲、土元、土鼈子等。土鼈蟲的種類主要有中華地鼈蟲、冀地鼈蟲、金邊地鼈蟲等,其中中華地鼈蟲分布廣、藥用價值高,是我國市場銷售的主要土鼈蟲種類,也是我國藥用土鼈蟲的主要飼養種類。雌性土鼈蟲的幹燥體為動物藥材,具有破血逐瘀、續經接骨等功效;主治跌打損傷、筋傷骨折、血瘀閉經、産後瘀阻腹痛、症瘕痞塊等症。同時,土鼈蟲也是多種動物喜歡捕食的昆蟲飼料,比如蛤蚧,從疾病防治角度考慮,土鼈蟲對蛤蚧常發性疾病和藥用有效成分的積累有積極作用。下面對土鼈蟲人工養殖技術進行介紹。
一、前期準備
土鼈蟲的養殖房應選在地勢較高的位置,以防止積水。養殖房可以是廢舊、閑置的房屋,且位于安靜的地方,屋内光線盡量陰暗,前後開窗并設紗窗,門最好設為雙層,隻宜一人通過或小型手推車通過。在養殖房外開一水溝,注入水,可以防止鼠類、蛇類等天敵進入室内,也可防止土鼈蟲外逃。
為了便于管理,充分利用空間,養殖室内一般采用木條、竹條或不鏽鋼等材料做成三層架子,養殖盆分三層放置(見圖1),也可直接在地面砌池飼養。養殖土鼈蟲的塑料盆或其他容器不宜直接接觸地面,以避免螞蟻等侵害。
二、飼養管理
土鼈蟲為不完全變态昆蟲,整個生命周期分為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養殖過程中需分齡期管理。土鼈蟲的傳統養殖土以草食動物發酵的糞便為主,為了避免螨蟲危害,各個階段在所用的發酵糞便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泥土進行養殖。
1. 卵鞘孵化期
①孵化土的配制。先将黃壤土和沙土按1∶1的比例混合成孵化土,用篩子篩去土塊和碎石,在陽光下暴曬2天後,再向孵化土中對水,使其含水量在20%~30%之間。
②卵鞘處理。一般每7天收集1次卵,統一進行孵化,并在孵化盆或其他容器上記錄好收集卵的時間。選擇孵化的卵鞘時,要求外殼為鮮豔棕色,卵鞘飽滿、光澤度好,内部雙重排列着白色小米粒大小的受精卵。将挑選好的卵鞘集中平攤在裝有紫外線消毒燈的消毒室内消毒30分鐘,随後進行孵化。
③孵化操作。在孵化容器内覆蓋3厘米厚的孵化土,按1∶1的容積比例在孵化土中混入卵鞘,并拌勻;然後,在混合好的孵化土上覆蓋一層新鮮植物(如三葉鬼針草、花生藤等,可因地制宜選擇新鮮植物),根據需求不定期地向覆蓋物上噴灑潔淨的水,保持孵化土的濕度。覆蓋物每3天更換1次。
2. 若蟲期與成蟲期
①養殖土的配制。用腐殖質含量豐富的肥土1份、黃壤土1份,适當加入草木灰(加入的量視土的質量而定)混合後過篩去土塊作為養殖土。養殖土要求pH值為6~7,土質疏松,含水量在30%左右。
②若蟲與成蟲管理。
若蟲管理:卵鞘孵化出的若蟲為乳白色,孵出後每5~7天達到一定量時,即可篩出放入養殖盆(或養殖池)。若蟲養殖密度為每平方米2萬~3萬隻。在養殖盆(或養殖池)内放入5~6厘米厚的養殖土,然後将土鼈蟲按規定的養殖密度輕柔均勻地混合到養殖土中;随着若蟲的長大需要分盆飼養,以免因密度過大造成自相殘殺,或因攝食不均勻導緻個體強弱不一。
成蟲管理:土鼈蟲4月齡後,雄蟲逐漸羽化長翅(雌蟲沒有羽化過程)進入成熟階段,此時隻需留下50%的雄蟲用于繁殖,其他可做淘汰處理。雌蟲開始選種,種用要求個大體壯、反應能力強、行動敏捷、假死性好、色澤鮮豔。雌雄蟲體自由交配,交配一次終身受精。一般交配後25~30天,雌蟲開始産卵,為了防止成蟲吃掉卵鞘,需定期将卵鞘篩出放入孵化容器内,最好每7~10天篩1次。
③種蟲管理。種蟲和商品蟲可以分開飼養。土鼈蟲4月齡後,即可進行種蟲和商品蟲的選擇。種蟲養殖密度以3500~4000隻/米 2 為宜,商品蟲可以增加到5000隻/米 2 。
④日常管理。土鼈蟲生長繁殖的适宜溫度為25~30℃,養殖土含水量為20%~30%。養殖環境保持安靜,減少過度喧嘩,以避免土鼈蟲産生應激反應。室内光線不宜太強,以免影響土鼈蟲的生長發育。經常檢查門窗,預防天敵如老鼠、蛇、壁虎等入侵。同時,注意養殖室的清潔衛生,視情況通風透氣。
對養殖土上覆蓋的三葉鬼針草(見圖2)、花生藤等新鮮植物,每2~3天要更換1次,确保覆蓋物不變質、不腐爛,以免污染土鼈蟲的生活環境。天氣幹燥時,可略延長更換時間;天氣潮濕時,則縮短更換時間。一般情況下,土鼈蟲補充水分和保持養殖土的濕度可以通過在覆蓋物上适當噴灑潔淨水實現。
每天早上及時清理土鼈蟲吃剩的精料和青料,以及土鼈蟲的蛻皮,并清洗料盤。同時,将掉在養殖土表面的飼料渣清除掉,以免誘發洋蟲和螨蟲,危害土鼈蟲的生長發育。
土鼈蟲将排洩物直接排進養殖土,排洩物過多時需要更換消毒好的新鮮養殖土。
土鼈蟲冬眠期間不進食,偶爾有飲水現象,正常的新陳代謝已逐漸減弱。此時需要做好保暖工作,關好養殖室的門窗,适當降低養殖土的濕度;當外界溫度高于養殖室内的溫度時,可将門窗打開,使空氣對流。
三、飼喂管理
1. 飼料種類
土鼈蟲為雜食性動物,飼料以精料(麥麸、米糠等)為主,青料(青菜、果皮、瓜類等)為輔;動物性飼料,如各種魚、肉、蝦、畜禽内髒及乳類産品加工後的副産品等,也是土鼈蟲喜食的飼料,但腐爛變質的飼料禁止飼喂。
以麥麸為精料時,在飼喂前一天将麥麸通過EM菌進行密封發酵處理,飼喂時發酵料和麥麸各按50%的比例混合,在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飼料成本的同時,可促進若蟲的生長發育和提高成蟲的産卵率,以及保證卵繭的質量。
2. 飼喂方法
①若蟲階段。若蟲孵出後的3~5天内不進食,無須投喂飼料,僅在覆蓋物上噴灑潔淨水即可,小若蟲顔色變為褐色時開始進食。開食後,以定時定量的方式飼喂,特别是精料,将其盛放在淺碟或瓦片内,放置在養殖土的覆蓋物上,供土鼈蟲自由采食,随着土鼈蟲的長大增加投喂量。青料既可放在精料碟上,也可直接放在覆蓋物上。一般選擇在上午10時左右或下午4時左右投料,每天投喂1次。
若蟲階段是土鼈蟲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特别是3月齡後的中齡若蟲,生長速度較快,此時需在精料中添加骨粉等鈣質含量高的飼料,以保證若蟲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
②成蟲階段。此階段為土鼈蟲配種産卵期,其營養要求全面均衡,可在飼料中添加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如豆粉或花生麸等,以及礦物質、維生素飼料,有利于提高産卵率。
四、病害預防
土鼈蟲的常發疾病有腸胃病、綠黴病、卵鞘黴腐病等,發病後治愈概率不高,所以重在預防。
1. 腸胃病
症狀:蟲體無光澤,腹部脹大(所以此病又稱大肚子病);行動呆滞,食欲減退,蛻皮不暢,腹部節間膜不能收縮,糞便異常等。
預防措施:在高溫潮濕季節,減少飼喂青綠多汁飼料;調節養殖土濕度,或更換表層養殖土;在投喂精料時添加益生菌。
2. 綠黴病
症狀:蟲體無光澤,腹部出現暗綠色黴狀物,有斑點,體瘦幹癟,六足收縮,觸角下垂,行動遲緩;生活規律異常,夜不出晝不伏;最終衰竭死于養殖土表面。
預防措施:精飼料不宜拌得太濕;養殖土濕度過大時,需添加太陽暴曬過的新鮮幹養殖土;打開養殖室門窗,保持通風透氣。
3. 卵鞘黴腐病
症狀:卵鞘發黴,内部卵粒腥臭,卵鞘鋸齒口長有白色絲菌,通常與養殖土凝成塊狀。
預防措施:用于配制孵化土的土壤和孵化器皿需經太陽暴曬或消毒;高溫高濕天氣下,孵化土的濕度控制在30%左右;及時收集卵鞘,篩出小若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