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雖千萬人吾往矣文案

雖千萬人吾往矣文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11:11:18

不知道往後的時間在哪裡?這個歲月從來不給你輕閑的日子。隻因你心有牽挂。了無牽挂是何其艱難的事情,人世間真正能夠做到的怕是不到那麼幾個人的。該是如何度過那往後的日子?丢下所有去旅行、去徒步、去了無邊際的荒無人煙的所在?如果人的思想突然之間能夠變得什麼也沒有,那該是一件何其幸福的事情。

于是在這段時日,焦灼開始,左右夾擊,上下擠壓,人是眼看着沉默起來了。

因為,時至今日,真的似乎空來人世了一遭。那種走到頭卻是一片茫茫然的蹙額帶着痛感逼你悲歎、長噓,卻又欲哭無淚。老之将至的百千之怆,萬事莫成的沉痛感傷,便就都湧上心頭。禁不住念起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而你,竟然無涕。

雖千萬人吾往矣文案(雖千萬人吾往矣)1

陳子昂

失落不是從今日開始,前些年的前些年,便已經注定這個必然。人之行道,如天之行道一樣,若是沒有遠見,必然會有近憂。一推一推地就到了眼前,而眼前竟然就是一座又一座巍峨的山。正所謂“一山放過一山攔”。人怎麼會有這種沒落的感覺?這種生不如死的感覺?是不是生命之所注太過單一?是不是活到而今仍是不解人生的真谛?是不是仍然沒有超越理念上和精神上的依托?如一位小輩背着我所言的“叔叔已經有了一種壯士暮年的感覺”了。

人是複雜的,從來不是單一的。對麼?身體中無可名狀的疼痛感又來了,是不是大限将至。其實,我從來無懼大限之至,隻是懼怕現在這種不踏實的虛脫感。踩在大海的波濤上,行進在沙漠與綠洲的死循環裡。

想到曹雪芹《代别離·秋窗風雨夕》中說“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忽然就覺得這種虛脫感怕是有一定的典型性的。略加思索,我們便會看到很多與風雨折磨相撕扯的人與言來。

果然,王羲之在《蘭亭集序》裡也有話:“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随化,終期于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大概是說,人生太短暫,一俯一仰之間就結束了。在這一生之中,有的人從懷抱中拿出見解,與友人或者自己的靈魂思想在一室之内交流研讨;有的人則根據所見所聞把自己的心志寄托在外物或者風景之中,讓靈魂放浪于形骸之外,不受任何約束。這兩種活法雖然顯得追求取舍有所不同,一靜一躁,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當他們對所遇的人事感到高興時,他們的内心和願望會得到暫時的滿足,感到愉快,卻不知道就在這愉快之時,衰老已經要悄然而至了。

等到他們對所向往追求的事物有些倦怠的時候,情感和心情都會随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也就油然而生了。唉呀,先前所喜歡欣悅的,在俯仰之間,就已經成為陳舊過去的痕迹了,猶且不能不因此而興發感慨抒歎胸臆了。更何況人壽的長短雖然都是随着自然造化而有所不同的,但最終都會歸之于完結和窮盡。古人早就說過:‘死亡和生存都是重大的事情啊。’想到此,豈不痛哉!

雖千萬人吾往矣文案(雖千萬人吾往矣)2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

由此我們就知道人在老之将至的時候,都會對生命的短暫生發感慨,也都會有一種莫名的空虛感。但我們如果僅僅這樣去理解王羲之的話,那可能就會步入悲歎的情緒之中了。

不思不知道,一思吓一跳。這種理解絕對不是王羲之的本意。他的本意是通過這種看起有些悲傷的論調,來強調生命的珍貴,反對那些所謂的玄學所理解的生命本為空的消極哲學。所以,悲傷之中有着對生命意義的重大肯定,有對生命的無限珍惜之情。

噢,生命是短暫的,不能讓其虛耗。

保爾-柯察金有段名言說得太好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争。’”強調的是為理想而鬥争,這是太難得的一種人格,面對失明和癱患,猶且如此充滿鬥志,豈不榜樣于我輩乎?

雖千萬人吾往矣文案(雖千萬人吾往矣)3

保爾

由此,我們便理解了,人之于世,隻來一遭,就好像是一趟單軌列車,隻能向前不能後退,直到停車,是非常寶貴的,因而必須抓住現在努力去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賞景寫詩作文,把生命的感受留給後人)。

我國現代小說家史鐵生在他的《我與地壇》中說“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是多麼坦然又欣喜的感覺與态度,把死亡當成人生中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需要多大的擔當與勇氣啊。這是他在殘疾之後與死念作了長期又艱苦的抗争之後才豁然領悟到生命的真谛,其間包含着多少悲傷的日子絕望的情緒和痛苦不堪的難過啊。然後他從此幡然覺悟之後,便而立志發奮,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雖千萬人吾往矣文案(雖千萬人吾往矣)4

史鐵生

像這樣的例子太多,阿炳、貝多芬、孫膑、羅斯福、霍金、桑蘭、張海迪……《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說道:“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裡奚舉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相信你是很熟悉這段文字的要旨的,那就是要在困苦中不屈前行。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這樣說:“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将馮唐、李廣、賈誼、梁鴻、孟嘗、阮籍等一衆名人一并列出,就是在強調人不應因窮落魄而丢掉宏大追求,更不能因老而改變心志喪失理想。

在我國浩瀚的詩文大海裡,與不公的命運相抗争的精神就是那澎湃的海水,是整個中國國學經典中的精髓和主力。理解不到這一點,讀書再多也是盲人;理解到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看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生活之中便會有了勇氣與力量。

《孟子·公孫醜》有記,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段話是說,“從前曾子告訴子襄說:‘你崇尚勇敢嗎?我曾經聽孔子說過大的勇敢,反省自己覺得理虧,那麼即使面對穿着粗布衣的普通百姓,我能不感到害怕嗎;反省自己覺得合乎理義,縱然面對千萬人,我也勇往直前。”

雖千萬人吾往矣文案(雖千萬人吾往矣)5

孟子

于是,我們得拾起初心,扛起重負,面對困難和挫敗,“雖千萬人,吾往矣!”

但願你很快能夠找到一處清淨美好可以安歇的所在,來寄托心志,勞其筋骨。

艾青有詩: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其實這也許正是你我内心吟誦過無數遍的詩句。

愛,是我們面對生命所能秉持的唯一正确的态度,是我們面對生活所能秉持的唯一正确的态度。我們的平凡與普通也正是生命與生活的最本質的表現,在蒼茫的天地之間,我們人類何其渺小,在永恒的宇宙之中,我們的生命何其短暫。面對生命,面對生活,我們唯一能夠做的,便隻能是愛。

誰人的生命裡沒有過喜悅與歡愉?我們雖然卑微,但我們也曾有過榮耀感、幸福感和陶醉感,這些感覺,正是人生真實而美好的一種感覺,一種超越了自我的升華的感覺,一種“春風得意馬蹄疾”般痛快的感覺,一種登頂人生高光時刻的崇高感覺。而眼下,你深藏在内心的焦灼與不安,與我們将要努力而獲得的快樂相比那隻是一些過客,如夢之于醒,如月之于日;在你的生命的體驗中,彷徨猶豫與堅定執着相比也隻是一些微小細碎、不必驚惶的事情,如酒之于水,如水之于洋一般。

有人曾說,看不清的時候就不要動。是的,看不清的時候就不要動,動則必錯。

有人曾說,摸不着腦子的事情不要摸。是的,摸不着的腦子怎麼摸也是摸不着。

嫣然一笑,非我;冷漠而過,非我;激情飛越,非我;我隻有一條路可走,抓緊時間,珍惜現在,不問對錯,隻管去做好自己還能做好的事情。管他春夏與秋冬,管他是非與對錯,管他久長與短暫,管他三七二十一,隻管讓歲月留下些不是虛度的痕迹,往前走吧,往前走。

“雖千萬人,吾往矣!”

(2020-09-15晚初稿,2022-10-2日星期日二稿,2022年10月21日星期五三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