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雍也篇跟讀經典

論語雍也篇跟讀經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1 01:42:35

論語雍也篇跟讀經典? 【原文】9.13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論語雍也篇跟讀經典?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雍也篇跟讀經典(論語筆記第177講美玉于斯)1

論語雍也篇跟讀經典

【原文】

9.13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譯文】

子貢說:“有一塊美玉在這裡,是把它收藏在匣子裡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孔子說:“賣了吧,賣了吧!我正在等着識貨的人呢。”

韫匵(yùndù):韫,藏。匵,匣子,收藏物件的匣子。子貢說:“有一塊美玉在這裡,是把它收藏在匣子裡呢?還是找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我們都知道“待賈而沽”這個成語,原意是等待一個好的價錢出售,比喻懷才待用或待時而行。亦作“待價而沽”。這個成語就出自本章。

賈、沽、諸

本章的關鍵字是“賈”,對“賈”的不同解讀就造成了對本章的不同理解。我們先說說這個“賈”字。它是古漢語中的一個常用字,讀古文必須掌握的基本文字。賈(jiǎ、jià、gǔ)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外部像儲物容器,中間是“貝”表示财物,會囤積獲利之義。後來引申專指賣或買,還引申指做生意的人,讀gǔ。由做買賣又可引申為物價,讀jià,這一意義後來寫作“價”。“賈”也用作姓氏,此義讀jiǎ。在中國賈姓人的祖先可能就是商人出身。

沽,賣。這個字既有買之意,也有賣之意。通“酤”。到底是買還是賣,隻能結合上下文的意思去判斷。如《将進酒》中的“徑須沽取對君酌。”《鄉黨》中的“沽酒市脯”就都是買的意思。《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中“宋人有沽酒者”,“待價而沽”,還有本章的幾個沽字又都是賣的意思。

諸,代詞,它。前面我們碰到諸的時候說過是“之于”的合音,這裡是“之乎”的合音。把它都說成是“之于”的合音也能解通。

子貢高超的問話技巧

子貢很厲害,孔子的弟子中我最為佩服的人就是子貢。他問夫子問題的時候一般都不直接發問,而是提升一個高度,擴大問題的外延,提高問題的普遍适應性。将具體的事件提煉成普遍适用的理論問題。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不要就事論事。這是一種高級的領導才能,是當官不可或缺的能力。你能把問題提煉到哪個層次,提升到哪個高度,并又能力解決它,你就能做多大的官。這種能力也是是做學問者必不可少的技能。從現象看本質,總是停留在現象上的人,在學術上不可能有成就。比如說,牛頓看到了蘋果落地,瓦特看到了水蒸氣沖頂鍋蓋,這都是現象。我們一般人看到也就看到了,不會往深處想,不會去提煉提高。而他們可以從現象出發找到本質,牛頓推導出萬有引力,瓦特制造出蒸汽機。

《述而》篇中冉有想知道夫子是不是會去幫助衛君,就是衛靈公的孫子衛出公辄。子貢說我去幫你問問,如果是冉有、子路這些從政的人肯定就直接問,老師,你回去幫助衛君做事嗎?子貢不這麼問。他去跟夫子讨論伯夷、叔齊的為人處世問題。他問夫子“伯夷、叔齊何人也?”夫子回答說“古之賢人也。”他又問:“為了避讓君位而流浪至死,他們内心會怨恨嗎?”孔子說,“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回來後,子貢就回複冉有說,夫子不會去幫助衛君的。你看子貢跟夫子的對話,提都沒提衛君,但問題已經有答案了。

本章中,子貢想知道的是夫子是願意隐居呢還是更願意出仕。他也不會直接去問。而是跟孔子讨論收藏與買賣的問題。一般人得到一塊不可多得的美玉,都會考慮是自己收藏呢,還是賣掉變現。“韫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韫匵,yùndù,韫,藏。匵,匣子。把美玉收藏在匣子裡。“求善賈而沽諸”中的“賈”可做“商人”解讀,也可解讀為“價錢”。“善賈”就是好的商人,識貨的商人,或者好的價錢。意思是等待一個識貨的商人,或者等待有人出個好價。沽,賣。諸,之乎的合音。然後把它賣掉。子貢的問話裡并不區分這兩種含義。是等好價錢,還是等識貨的好商人,都是問買不買。孔子的回答“我待賈者也”,這裡的“賈者”就隻有一個含義了,因為加了個“者”字,就是指商人。《論語》的編者水平很高,一個“者”字,就對子貢問話裡的兩種不同含義進行了選擇。孔子才不會在乎價錢好不好呢,他在乎的是人好不好,識不識貨。

朱熹注:“子貢以孔子有道不仕,故設此二端以問也。孔子言固當賣之,但當待賈,而不當求之耳。”朱子解讀說,子貢覺得孔子有治國之道卻沒有出仕的機會,故意設這樣兩種對立的情形來了解夫子的真實想法。孔子的意思是當然得出仕,但要“等待”善賈,而不應該去“求官”。範氏曰:“君子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士之待禮,猶玉之待賈也。若伊尹之耕于野,伯夷、太公之居于海濱,世無成湯文王,則終焉而已,必不枉道以從人,衒玉而求售也。”範氏指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三範修史”之一的範祖禹。年少時就成為孤兒,閉門讀書,靠在汴京象姑館服侍達官貴人謀生,得以結交京師權貴。舉進士甲科。跟随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在洛陽十五年,不事進取。王安石尤愛重之,範祖禹卻不往谒見。

兩大高手交流,沒談隐居也沒提出仕,孔子“待賈者”的心态表露無遺。他似乎隐隐約約看到前面來了個商人,内心激動地說“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賣了吧,賣了吧!我正在等着識貨的人呢。價錢好壞一點也不重要。孔子一直在推銷自己的治國理念,一直在尋找一個明君,隻要有識貨的明君願意用自己的治國理念,待遇無所謂,倒貼都行,我孔丘随時随地都可以上崗。

道客村曰:

美玉修成百煉艱,

韫匵而藏辜蒼天;

夫子已成待賈者,

望穿秋水不見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