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開封,這是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繁華富庶大都市。“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争馳于禦路.金翠耀目.羅绮飄香.八荒争湊.萬國鹹通.”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開封,北宋一百多年積累的财富瞬間化為烏有。隻見滿目瘡痍,到處都是父母、夫妻抱着哭泣的聲音。一些富豪不得不化妝成窮人保命,婦女用灰、墨水塗面逃生。百姓靠吃水藻、野菜生存,城中貓、狗多餓死。北宋皇家珍藏的冠服、禮器、祭器、八寶、九鼎、玉器、渾天儀、銅人、書籍,遭金人劫掠一空。這一場劫難都緣于宋徽宗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決定。
政和五年(1115年)遼國人馬植來投奔宋朝,宋徽宗接見了他。馬植告訴宋徽宗:現在遼國皇帝荒淫無道,女真趁機興起攻城略地,遼國将要滅亡。如果趁此機會攻打,遼國人一定會不戰而降。否則将會讓女真人撿了便宜。宋徽宗聽完很高興,他要完成父親的願望,收複燕雲十六州。宋神宗是他的榜樣,年号“崇甯”就因此而來。此前宋徽宗派兵收複了湟州、鄯州、廓州,擴大宋朝版圖萬餘裡。軍事上的勝利,增強了他的信心。
此時大臣們分成兩種觀點,童貫、蔡京、部分守邊官員力主伐遼。如河東經略使(地區軍事長官)薛嗣昌,經常提供一些有利于伐遼的假情報,迎合宋徽宗。每次輪到他和宋徽宗見面時,他都慷慨激昂地請求北伐。此前薛嗣昌曾經多次因為說假話,遭到貶職處罰。
另一派反對伐遼,太宰(宰相)鄭居中認為:“此時伐遼國沒有必勝的把握,即使勝利國家也沒錢拿出來獎賞将士們,百姓們又要受苦,承擔運輸物資的勞役,伐遼對百姓對國家都沒有好處。”知樞密院事鄧洵武認為:“北宋的實力還不足以戰勝遼國,一旦開戰将會曠日持久,百姓不能休養生息。北宋和遼一直是友好鄰邦,開戰師出無名。現在北宋能作戰的軍隊,在和西夏人的戰争損失嚴重,已經無法再應付一場戰争了。”
宋遼邊境地區真定安撫使洪中孚也反對伐遼,他認為:“所謂燕雲十六州望風投降的說法不成立,遼國人一向重視此地,租稅隻收取他們三分之一,此舉深得燕雲十六州民心。現在國家的财政也不足以支撐這場戰争,軍隊兵驕将惰,根本不能作戰。”
說真話的官員很快就遭到調離或者免職,鄭居中、鄧洵武不久去世,中央決策層也失去了制衡力量,此時的宰相王黻隻知道一味迎合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宋徽宗決定收複燕雲十六州。仍然有部分官員上書反對北伐,如真定路安撫使趙遹認為應該幫助遼國打敗女真。秘書監翁彥深認為此時應該按兵不動,遼國是宋朝的友好鄰邦,女真人是宋朝的勁敵,不如幫助遼國抵抗女真人,否則女真人一旦打敗遼國,宋朝也要危險了。宇文虛中也認為如果不能拿下燕雲十六州,女真人就會趁虛而入,這樣會讓女真人輕視宋朝。即使打下來燕雲十六州軍費、糧草國家也承擔不起。就連北伐主将種師道也反對此次出兵,他說:“此次師出無名,就像鄰居家有盜賊進入,不能幫忙打跑盜賊,反而趁火打劫。”他們說的以後都應驗了。
此前宋徽宗調動15萬大軍,曆時一年方鎮壓下去方臘起義。史載方臘起義造成平民死亡兩百萬,此時北伐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然而宋徽宗還是覺得可以賭一賭,他任命童貫為陜西、河東、河北宣撫使(主帥),種師道為都統制領兵15萬北伐。并且下旨誰敢再反對北伐,必嚴懲不貸。此時仍有人冒險反對北伐,朝散郎宋昭說女真人靠不住,滅掉遼國對宋朝沒有好處。此時内憂外患不斷,北方都是平原地帶無險可守。宋昭說真話很快就付出代價,除名(毀掉此人的官職履曆記錄)、免職就流放到偏遠的連州(今廣東連縣)受監視、管制。
第一次伐遼,童貫派去招降的使臣都遭到殺害,宋軍遭到遼軍頑強抵抗,所謂望風投降,燕雲十六州百姓熱烈歡迎宋軍的場面并沒有出現。不久宋軍隻能選擇撤退。雖說打了敗仗宋軍損失不大,按說此時應該見好就收。宋徽宗卻像賭博輸了還想再玩一次,又派出軍隊北伐,不久宋軍大敗,自宋神宗以來積累的武器裝備、糧食喪失殆盡,50萬大軍死亡過半,北宋最精銳的陝西軍一蹶不振。軍事上無法達到目的,宋徽宗又通過外交手段,花費百萬貫從女真人手上購買了燕京六州之地。此時已隸屬女真的平州守将張穀,想要投降北宋。宋徽宗貪圖平州土地接受了張穀投降。此舉惹怒了女真人,他們很快占領了平洲,并且繳獲宋徽宗給張穀的親筆委任書。女真人認為宋徽宗違約,随即兵臨開封城下。
宋徽宗在國家軍事、經濟實力不允許的情況下發動收複燕雲十六州戰争,第一次北伐失利後,本應休養生息,卻再次北伐,暴露了北宋軍事上不堪一擊的弱點。那麼為什麼沒人能阻止宋徽宗呢?根本原因在于北宋糾錯機制失效了,一方面沒人敢說真話,一方面宋徽宗的權力不受制約。
宋仁宗曾說“事正不欲從中出。不如付之公議,使宰相行之,有過失則台谏得以言之,改之易耳。”宋徽宗以前北宋形成了君主、宰相、台谏三權分立,軍國大事由宰相們商議好,交給君主過目,獲得君主許可了,才形成正式的公文。如果有錯誤的地方,台谏官員可以提出批評意見。如果宰相認為可以,台谏官員認為有問題,那就不執行。
不經宰相們商議,皇帝直接下達的命令叫“内降”,對于皇帝破壞糾錯機制的行為,大臣們可以不執行。例如 嘉祜元年(1056年), 宋仁宗未經宰相同意,直接下旨派殿中侍禦史吳中複審理李仲昌修河事, 一日連續下七封“内降”催促他。吳中複面見宋仁宗,直接說此命令未經宰相商議通過,不能執行。
宋徽宗時期這一糾錯機制遭到破壞,首先宰相隻知道迎合宋徽宗,台谏官員多由與宰相關系好的人擔任,這樣一來皇帝的不合理命令暢通無阻的得到執行。此時出現了一種叫“禦筆”的皇帝命令,宋徽宗用“禦筆”直接幹涉國家大事,無論事情大小都親自處理,有時候一天之内連下好幾道“禦筆”,出現前後矛盾的情況,大臣們也不敢說真話。
為了壓制反對意見,宋徽宗還制定法律,違抗禦筆以十惡不赦之一的“大不恭”罪名處罰,最高可以判處死刑。例如淮南運使張根上書宋徽宗,指出花石綱勞民傷财,他獲得的罪名就是大不恭,受到郴州安置的處罰。在這種高壓的政治氣氛下,士大夫們隻能緘默不語。宋徽宗在聯合金滅遼的過程中,曾下禦筆不許守邊大臣發表反意見。
宋徽宗還通過禦筆遙控指揮北伐:上策是燕雲十六州不戰而降,中策是遼國向宋朝稱臣,下策是在宋遼邊境演習,全師而還。童貫看出宋徽宗的命令是按兵不動,沒有作戰的意圖,他給宋軍下的命令是不許殺一個遼國人,宋徽宗、童貫這種荒唐命令讓北宋将軍士兵無所适從,面對遼國人的進攻,隻能選擇撤退,即使抵抗也不敢使用全部力量,失敗在所難免。
假如糾錯機制尚在,就能避免進一步損失。例如宋神宗時期爆發與西夏的戰争,永樂城之戰死亡官員230人,士兵死亡12000多人。宋神宗馬上意識到反對意見說的正确,鼓勵大臣們說真話,不久就聽取大臣意見停止戰争。宋徽宗在第一次失敗之後,隻想着要挽回皇帝的威信,很快就發動第二次北伐,并且下令誰敢反對直接斬殺。正是此舉導緻宋徽宗的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他更看重自己的威信,在他心中皇帝不可能犯錯,即使錯了為了面子也不能承認。宋徽宗一錯再錯昏招叠出,北宋因此滅亡,宋徽宗自食其果,可憐的是開封城的百姓跟着一起陪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