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水卷材施工時冷底子油塗刷不均勻、未能滿刷,存在漏塗、透底等現象。
2、陰陽角部位防水附加層未能保證每邊至少250mm。
3、雙層防水卷材施工時上下層橫向間距錯開不少于1/3幅寬,施工過程中局部未能嚴格執行标準。
4、筏闆鋼筋的搭接長度、保護層厚度未能滿足規範要求。
5、混凝土澆築時沒有專人看管,沒能及時對變形位移的鋼筋進行恢複。
6、因場地道路限制、揚塵治理等,造成混凝土澆築不連續,工人振搗過程中未能按照快插慢拔的施工工藝進行,存在振搗不密實現象。
7、混凝土強度未達到強度要求前存在踩踏現象,造成混凝土觀感質量差。
8、澆築混凝土前沒有對牆柱等豎向鋼筋包裹,澆築完畢後沒有及時對污染的鋼筋進行清理。
9、鋼筋焊接燒傷主筋。焊縫表面存在裂紋、夾渣和較大焊瘤等缺陷。
10、後澆帶處的受力鋼筋未貫通,澆築前未進行除鏽、調直。後澆帶兩側砼面上的浮漿、松散砼未鑿除。澆築混凝土前未塗刷水泥砂漿。
11、止水鋼闆搭接長度不足,轉角交接處未滿焊,存在砂眼、斷焊、漏焊或焊縫不飽滿等現象。
12、止水鋼闆定位不牢固,在混凝土澆築與振搗過程中偏位。
二、控制要點:
基礎施工包括墊層混凝土施工,防水、防水保護層施工,基礎的鋼筋、模闆、混凝土、後澆帶預留與澆築、混凝土結構縫處理等。
1、混凝土墊層澆築前要對地基進行清理,清除淤泥與雜物。澆築過程中要核對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好标高。混凝土應振搗密實,先用木抹子搓平,需二次收面,保證為光面,保證防水卷材順利施工,及時覆蓋薄膜養護,達到強度前禁止踩踏。
2、防水工程施工所用卷材及其配套材料的出廠合格證、質量檢測報告和現場抽樣複驗報告,卷材與配套材料的相容性、配合比等均應符合設計要求與現行有關标準規定。防水層基層狀況(包括幹燥、幹淨、平整度、轉角圓弧等)、卷材鋪貼(胎體增強材料鋪設)的方法及順序、附加層、搭接長度及搭接縫位置、轉角處、變形縫、穿牆管道等細部做法符合規範要求。
3、基礎鋼筋應檢查原材料進場合格證和複試報告、加工質量、鋼筋連接試驗報告及操作者合格證,鋼筋安裝質量(包括:縱向、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保護層厚度和鋼筋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及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等),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
4、基礎混凝土澆築應檢查主要組成材料的合格證及複試報告、配合比、塌落度、冬季施工時入模溫度、現場混凝土試塊(包括:制作、數量、養護及其強度試驗等)、現場混凝土澆築工藝及方法(包括:澆築的順序和方向、分層澆築的高度、施工縫的留置、澆築時的振搗方法及對模闆和其支撐體系的觀察等)、大體積混凝土測溫記錄、養護方法及時間、後澆帶的留置和處理、混凝土強度及鋼筋保護層厚度。
5、基礎模闆應檢查模闆的剛度、強度、支撐體系的穩定性、平整度、幾何尺寸、拼縫、塗刷隔離劑、預埋件及預留孔洞、施工縫及後澆帶處的模闆支撐及安裝。
三、施工标準:1、基礎墊層
1)基底清理:把基槽基層上的土石方、淤泥等用人工踢掉,然後做好隐蔽驗收。
2)找标高彈水平控制線:根據測引的标高控制線,量出墊層标高。
3)混凝土攪拌:一般采用商品混凝土,根據配合比核對後台原材料,嚴格控制用水量,攪拌均勻。
4)澆築混凝土:澆築混凝土過程中,采用插入式振搗器,其移動距離不大于作用半徑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實。
5)找平:混凝土振搗密實後,用水平木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
6)養護:已澆築完的混凝土墊層,應在12h左右覆蓋和澆水,一般養護不得少于7d。
2、卷材防水層施工
1)鋪貼卷材嚴禁在雨天、雪天、五級及以上大風中施工。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環境氣溫不宜低于5℃,熱熔法施工的環境氣溫不宜低于-10℃。施工過程中下雨或下雪時,應做好已鋪卷材的防護工作。
2)卷材防水層的基面應堅實、平整、清潔、幹燥,陰陽角處應做成圓弧或45°坡腳,并塗刷基層處理劑。
3)在陰陽角等特殊部位,應鋪設卷材加強層,加強層每邊寬度為250mm。
4)鋪貼雙層卷材時,上下兩層和相鄰兩幅卷材的接縫應錯開1/3-1/2幅寬,且兩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
5)采用熱熔法施工時應加熱均勻,不得加熱不足或燒穿卷材,搭接縫部位應溢出熱熔的改性瀝青。
6)卷材防水層經檢查合格後,應及時做保護層。底闆卷材防水層上的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側牆卷材防水層宜采用軟質保護材料或鋪抹20mm厚1:1.25水泥砂漿層。
3、鋼筋工程
1)基礎底闆采用雙層鋼筋網時,在上層鋼筋網下面應設置鋼筋撐腳,以保證鋼筋位置正确。
2)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按設計要求,且不應小于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
3)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縱向受力鋼筋上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
4)若采用綁紮搭接接頭,側向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紮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紮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于該區段的搭接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段。位于同一區段内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于25%。
5)當受拉鋼筋的直徑d>25mm及受壓鋼筋的直徑d>28mm時,不宜采用綁紮接頭,宜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頭。
4、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澆築前,嚴格計量、控制水膠比和塌落度。冬期拌制混凝土應優先采用加熱水的方法。
2)澆築混凝土前,對地基應事先按設計标高和軸線進行校正,并應清除淤泥和雜物。同時注意基坑降排水,以防沖刷新澆築的混凝土。
3)一般應分層澆築,并保證上下層之間不留施工縫。
4)對于特殊部位,如預埋有地腳螺栓、預留螺栓孔、預埋管等,澆築混凝土時要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使其均勻上升。同時,防止碰撞,以免發生位移或歪斜,發生偏差及時糾正。
5)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時,澆築方案可以選擇整體分層連續澆築施工或推移式連續澆築施工方式,保證結構的整體性。
6)混凝土澆築宜從低處開始,沿長邊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進行。當混凝土供應量有保證時,亦可多點同時澆築。
7)混凝土應采取振搗幫振搗,在振動界限以前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增強混凝土密實度,使混凝土抗壓強度提高。
8)大體積混凝土應進行保溫保濕養護,在每次混凝土澆築完畢後,除應按普通混凝土進行常規養護外,尚應及時按溫控技術措施的要求進行保溫養護。
9)保濕養護的持續時間不得少于14d,應經常檢查塑料薄膜或養護劑塗層的完整情況,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
5、模闆工程
1)模闆安裝位置、尺寸,必須滿足圖紙要求,且應拼縫嚴密、表面平整并刷隔離劑。
2)模闆及其支撐應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築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及施工荷載。
3)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對模闆工程進行驗收。模闆安裝和澆築混凝土時,應對模闆及其支撐進行觀察和維護。
4)模闆及其支撐拆除的順序原則為:後支先拆、先支後拆,具體應按施工方案執行。
6、施工縫
1)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築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應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幹淨,且不得積水。
3)在澆築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縫處刷一層水泥漿(可摻适量界面劑)或鋪一層與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4)混凝土應細緻振搗,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7、後澆帶的設置和處理
1)後澆帶根據設計要求留設,并在主體結構保留一段時間(若設計無要求,則至少保留28d)後再澆築,将結構連接成整體。
2)填充後澆帶,可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原結構強度提高一級,并保持至少14d的濕潤養護。後澆帶接縫處按施工縫的要求處理。
8、車庫施工預留洞口(出料口、塔吊洞口等)必須預埋止水鋼闆,後期澆築采用比原強度高一等級的微膨脹混凝土,濕潤養護至少14d。
9、兩塊止水鋼闆的搭接不應少于100mm,具是雙面滿焊。止水鋼闆加固措施應得當、牢固,焊接必須是滿焊,焊縫飽滿不得漏焊。止水鋼闆與鋼筋焊接時嚴禁焊穿鋼闆或與鋼闆有空隙。轉角處止水鋼闆必須采用成品止水鋼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