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經典《說唱臉譜》歌曲中,有這樣一段唱詞:藍臉的窦爾敦盜禦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在桃園與劉備、張飛結義的關公,義薄雲天,忠肝義膽,在麥城兵敗遇難後,雖死猶生,成為曆史上忠義的代名詞,受到了曆代帝王的嘉封,和民間的廣泛崇敬。
關公在道教和民間被尊奉為“關聖帝君”和“武财神”,在他的一身正氣凜然的形象中,關公的臉龐猶如血染般,特别醒目。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章節,“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通過劉備的觀察,介紹了關公的面部相貌。
幽州太守劉焉張貼出“英雄榜”,招募英雄好漢讨伐黃巾軍。劉備等人在榜下閱讀榜文時,不覺一聲長歎。
張飛厲聲斥問劉備,大丈夫不思保家衛國,何故長歎。劉備這一歎,并報過家門後,博得張飛的注意,張飛表示願意獻人、獻财、獻物,一同招募鄉勇,共同幹上一番大事。
兩人一拍即合,在酒店開懷暢飲時,看到一位大漢,推着車子也進入酒店要酒吃,劉備放眼望去,看到眼前的漢子: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劉備邀請這位好漢一同就坐,得知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關公,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字為:“雲長”。
《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老師對關公的描寫是:臉如熟透的紅棗一般鮮紅……
再來看看《三國志》裡對關公相貌的描述,隻談及一二。
《蜀書》第36卷“關張馬黃趙傳”中,諸葛亮曾贊譽關公:“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争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漢字中的“髥”,讀音為rán。《說文解字》中稱該字為:形聲。從髟,冉聲。
關羽的胡須長有2尺,相當于現在一尺四寸,接近半米長。
《三國演義》中,漢獻帝曾令關公當殿披指,胡須過于其腹。誇贊關羽:"真美髯公也!"此後,人皆稱呼關雲長為"美髯公"。此後,人皆稱呼關雲長為"美髯公"。
也就是說,《三國志》中,諸葛亮在書信中,隻贊關羽“美須髯”,并未談及其他的相貌。而關公看到諸葛亮的書信後,心情大悅,以示賓客。
2011年,電影《關雲長》上線,這部影視作品,一改關公“紅臉關公”的形象,武打影星甄子丹扮演的關公,均以“黑臉示人”。
但在《三國演義》、《三國》、《赤壁》、《見龍卸甲》等影視作品和民間敬奉的關帝廟中,都保持了“紅臉關公”的形象。
中華傳統經典《周易》文化中,認為五行對應五色和五方,其中:木為青(藍)色,位于東方;火為紅色,位于南方;土為黃色,位于中央;金為白色,位于西方;水為黑色,位于北方。
因此,文學或影視作品中的‘青臉、紅臉、白臉、黑臉、黃臉’,每一種面色,都代表了某一種‘含義’,而紅臉的關公,代表的正是‘忠義’、“忠君”形象和英雄氣概。
那麼,關公的紅臉,是天生長就的,還是作者有意塑造而成的,又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都沒有相關的解釋。但在大平調《關公過江》戲曲裡,關公以第一人稱介紹過自己“紅臉”的形成過程。
話說,關公讀《春秋》至三更時分,忽然聽到荒郊野外,有人在哭天喊地,原來一位叫熊虎的人,将韓守義的妻子強行霸占,韓守義走投無路,才在深夜放聲大哭。
關公手執寶劍,殺了熊虎和滿門家眷,又到蒲州二堂殺死了昏庸的州官,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潛逃至清水橋下邊。
“清水橋下某有難,上神老母點化俺。她叫俺拳打鼻破血染臉,撥發紮須我改容顔,撥發紮須我改容顔,姓氏未改我本姓關。那時我一到樊陽鎮,偶遇着劉張在桃園。俺弟兄桃園三結拜,烏牛祭地馬祭天。
從《關公過江》上面的詞曲中,可以得知,關公的“紅臉”是在清水橋下的逃難中,一位神仙老母點化他,打破了鼻子血染臉而成。
到底是哪位老母點化關公?有文字稱,是一位叫做骊山老母的女神。
相傳,骊山老母是女娲娘娘的化身,女娲娘娘煉五彩神石,修補好天地後,百姓們為了紀念女娲娘娘,便在骊山的西繡嶺上,修起了一座“老母殿”,在廟内塑了女娲娘娘的金身。
四大名著《西遊記》裡,觀音菩薩曾邀請黎山老母、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一同下凡,試探唐僧師徒的取經真心。
“非讀書,不明理;要知事,須讀史”。《三國演義》,關公告訴劉備自己因殺死了當地勢豪倚勢淩人,逃難江湖五六年,得知幽州正在招軍破賊,特地來報名參軍。
結合《關公過江》戲曲,倒也能聯系上關公殺的是何人,“紅臉關公”的形象是怎樣形成的!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閱讀完整内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