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蝦,學名“蝦蛄”,俗稱琵琶蝦、蝦爬子等。因為從水中撈起時受到驚吓,常會從腹部噴出透明液體,所以南方地區很形象地稱它為“撒尿蝦”。此外,倒着看皮皮蝦的尾巴會發現,它的輪廓很像古時候的烏紗帽,這也是蓬萊一帶叫它“官帽蝦”主要的原因。
雖然外形看起來像蝦,名字也帶蝦,可它和蝦真不是一類。皮皮蝦屬于軟甲綱、口足類動物,親緣關系上它更接近于蟹類。
蝦蛄起源于中生代侏羅紀(它和恐龍認識,說不定還是朋友),目前全世界現存500多種,俄羅斯、日本、菲律賓、夏威夷等地都有分布,而我國特有的品種“口蝦蛄”主要分布在渤海灣一帶,這也是國内食用最多的蝦蛄品種。
經過長時間的進化,蝦蛄早已成為了地球上最強大的動物之一,這從它全身覆蓋的盔甲就能看的出來。除此之外,蝦蛄還是一個非常注重顔值的動物,有的色彩斑斓,有的隻有一種顔色,但它們都有發出熒光的本領,這種熒光不僅能吓退來犯的敵人,最主要是能吸引配偶。
雖然長得不大,但戰鬥力卻很強!它的前肢就像一把高速彈射槍,遇到獵物就會迅速彈出将其擊殺,要知道這個彈力是連玻璃都能擊碎的。因為捕獵方式很像螳螂,所以也被稱為“螳螂蝦”。
皮皮蝦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0%,其中甘氨酸、谷氨酸比較多,還有比較豐富的肌苷酸,這些都是很好的呈鮮物質。所以皮皮蝦的肉質很鮮美,同時兼有海蟹和海蝦的風味,非常鮮甜細膩。
以前很少有人吃這種海鮮,但近幾年卻成了人們餐桌上的搶手貨,而且價格還不便宜。雖然一年四季都有賣的,但要想吃到好的還得看時節。
每年4-5月份是皮皮蝦産卵的季節,經過秋冬的能量積蓄,這時的皮皮蝦肉質飽滿、雌蝦膏美、雄蝦肥壯,是最佳的食用季節。一旦過了5月份,皮皮蝦的肉質和個頭都會大大縮水。
皮皮蝦的吃法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椒鹽、白灼和清蒸。
白灼能最大程度保留皮皮蝦的原味,而浙江一帶則喜歡做成香辣幹燒,估計是受了小龍蝦的影響。還有大連人喜歡的生腌皮皮蝦,這種吃法潮汕人也很喜歡,區别是潮汕人會把皮皮蝦剪成小段,而大連人是整隻腌。
有人說清蒸才是皮皮蝦最好的吃法,因為本身就很鮮美,如果再放多餘的調料就會破壞這種鮮味。但我個人覺得這種說法不對,畢竟各味入各口,像我就比較喜歡吃椒鹽的。
活的皮皮蝦背部是弓起來的,死的則是平躺着的;活的眼睛特别亮,仔細看還有點發綠光,死的基本連眼睛都看不見!尾部張開像“烏紗帽”的是活的,合攏的就是已經死了!
雌蝦膏多,雄蝦肉厚,那應該如何分别雌雄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腹部,雌蝦在靠近頭的位置會呈現出一個白色的“王”字,雄蝦則沒有!
皮皮蝦好吃,但就是比較費手,為此人們想出了各種辦法,有用剪刀的,用筷子的,不過我覺得還是用手比較方便,而且還能嗦手指!
,本文由約翰飯特稀編輯/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如果您有不懂的地方,期待您在下方留言區提出。如果您也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 “關注” “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