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在家陪讀的感悟幾句話

小學在家陪讀的感悟幾句話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4 10:22:19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政策已經出台近一周,針對校外學科類培訓市場的“精準爆破”,引起教培行業震動和家長熱烈讨論。

但這一切,似乎暫未影響到一方方課桌前聽講的學生,他們繼續認真抄寫着白闆上的筆記,與門外風暴隔離,追逐關于中考的目标。

在最後一個有補習班存在的暑假,我們和幾個初中生家庭聊了聊。他們中,有沖“四校”“八大”主動要求報學而思的瑤瑤,也有花了四五十萬補習沒見到水花的李筱萌,有全家省吃儉用報班沖市重保區重的朱一俊,也有焦慮不補習就掉隊的錢笑笑媽,更有成績墊底卻隻重興趣從沒補習的張曉芸一家……

家長們感慨:一面苦于補習帶來的種種負擔,一面在心理上已離不開補習。
這些家庭并不特殊,孩子們的成績涵蓋了上中下遊,每個家有初中生的家庭,從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

校外學科培訓有多普遍?“全班隻有一個人沒上補習班,他媽媽是高中老師”

“身邊已經幾乎找不到沒在培訓班的孩子了。”在等待女兒下課期間,瑤瑤(化名)爸爸在交談中提到。

穿過學而思某校區窄長的走廊,瑤瑤爸通過教室門上的小窗,一間間找尋女兒的身影,今天他負責接孩子回家。

講台上是年輕的老師,講台下是比他們小不了幾歲的中學生。20來人的班級,零星有幾個空位,偶有家長坐在教室後旁聽。

“你看,那個笑得挺開心的女孩就是她。”

隔着小小的窗子,我們看到了正在聽課的瑤瑤,她和班裡的學生都在笑,也許是老師講了什麼有意思的“梗”。

這個升初二的暑假,她的日程幾乎和上學沒差,早上八點半到晚上五點半,需要完成全天的高密度學習,加上晚上做的作業,學習的時間還要更長些。

兩年後的中考,現在就要開始沖刺了。

按照目前在年級排得進前10的成績,“四校”“八大”是小姑娘的努力目标,爸爸表達得含蓄:“一般的(市重點中學)多少有些不甘心,能拼一拼當然更好。”

和瑤瑤爸一樣,抱着對于未來的期待,在門口大廳等孩子放學的家長還有很多。機構專門辟出一塊區域,裝好類似影院的座椅,提供免費飲用水,播放電視節目,給家長們使用。

在一間标着“用餐區”門牌、辦公室大小的房間内,也坐着幾位家長。這裡的硬闆凳并不舒服,但是每個位置都可以給手機充電。一牆之隔,孩子們在教室内進行着緊張而充實的學習,家長們則靠着一部手機,消遣漫長無聊的等待。

下午五點半,瑤瑤夾在魚貫而出的學生中間,從培訓班的大門走向已等待多時的家長。

小學在家陪讀的感悟幾句話(一面苦于負擔一面已離不開)1

“感覺怎麼樣?累不累?”爸爸關切。

“還好。”文靜的瑤瑤小聲答。

就讀于一所知名民辦初中,在她的班裡,同學們都或多或少參加課外補習班,但即便是關系不錯的小夥伴,也很少讨論自己在哪報名、上了什麼課,彼此間心照不宣:大家都在暗暗使勁兒。

瑤爸開玩笑說,補習也是有“圈層”的,他們家屬于最大衆化的一種——找一個大型教培機構,報想上的課程。而還有一些人,就像《小舍得》裡的田雨岚,有着非熟人免進的“大神”渠道。

“那些‘頂尖學生’的家長,吃飯都聚在一個桌上,讨論的都是我們不知道的信息、資源。我偶爾路過會聽來一些消息。”瑤爸頗具畫面感地描述着公司裡家長們組團“雞娃”的“風景線”。

在班裡,真的是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都在補習班嗎?我問瑤瑤。

她思考片刻點點頭說,隻有一個人沒有補課,不過,他媽媽是高中老師。

不久前的一次家長會,班主任提到過這位同學,沒有在外補習但數學成績不錯。瑤爸也回憶起這個孩子:“也許是家長比較給力,能自己輔導孩子吧,總歸都是要想辦法多學一點的。”

瑤瑤的成績很不錯,但受教育經曆算不上“雞血”——小學三年級開始補習數學,興趣班也隻報了鋼琴,小學畢業學到八級時,為了給學科讓路,中斷了鋼琴課。

如果說瑤瑤在9歲前享受了沒有補習的自由時光。同年級的李筱萌(化名)則早早就開始“上班”了。

從幼兒園中班開始,筱萌就進入迪士尼英語學習,兩年後又換到英孚英語學了三年。一年級起,筱萌的語文和數學補習也跟進,一邊在至慧學堂學數學,一邊在優畢慧學語文。

“但是三年級,上面這些都停掉了,上課的效果對孩子來說很一般。”筱萌媽媽回憶,可能也是從那以後,孩子幾乎不再報名培訓班,開始轉投“私教”和“團課”。

像筱萌媽媽這樣,早早開始啟蒙孩子,在教育上花精力、花金錢的家庭,并不少見。

補習背後的家庭投入:從四五十萬的開銷到二十公裡補課路

李筱萌的媽媽粗略算了一下,這些年來,花在孩子身上的補習費用,已經有四五十萬了。

在民辦初中讀書,她們的物理課比公辦初中提前了一年。為了把知識抓牢,筱萌媽媽參與了幾位家長共同發起的“拼課”——有一位家長通過自己的渠道,聯系到了資曆好、有經驗的老師,幾個家長一商量,把孩子們一起送過來,湊成了10人小班。

此外,筱萌還有幾門家教課,請來講課的,有在讀研究生,也有在職教師。

“研究生家教就是市場價,有經驗的老師收費高些,一節課要1200左右塊,一對二可以省一半的學費。拼班就更便宜,300一節。”

兩小時一節的“私教”課,少則兩三百元,多則六七百元,數年來林林總總的花費也能買下一輛中高檔汽車。

同樣是在讀初中的朱一俊(化名),父母是極其普通的工薪階層,平日生活十分節儉,兒子每年3萬左右的補習費用,是靠着兩口子省吃儉用攢下來的。

“以前價格便宜的‘團課’上得多,最早的時候是80-120一節課,後來漲到200,但相比外面知名的培訓機構還算便宜。”

一俊媽媽說,暑假前兒子主動要求去學而思,因為班上很多同學在這家機構補習。

小學在家陪讀的感悟幾句話(一面苦于負擔一面已離不開)2

她給兒子報了數學和英語,分别是300和260一節課,這比以往她報過的補習班都貴,但是看着一上了初中大家都在拼命補、拼命學,她根本不敢掉以輕心:“隻要有效果,父母省點給孩子還是值得的。”

對于中考目标,朱一俊媽媽早已為兒子規劃好沖刺控江中學,如果到時成績不夠,考入本校高中也是不錯的備選方案。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課外補習班投入的,遠不止于金錢一項支出。

瑤瑤家住的地方離學而思有二十多公裡,之所以選在這兒,是因為這是唯一一家能把英語、數學、物理三科放在一個培訓點完成的、離家最近的機構。為此,媽媽還特意把她新東方的英語課,改了過來。

孩子的接送,瑤瑤爸媽接近五五開地承擔下來。好在爸爸的上下班時間較有彈性,可以早上早下,今天,女兒還沒下課他就已經到了。

“早晚高峰單程要一個小時,不堵車半個小時差不多。”瑤瑤爸說,暑假期間,每天的行程就是在公司、家和培訓班三點之間奔波。

培訓班附近沒有什麼吃飯的地方,瑤瑤的奶奶每天中午做好飯,倒一趟地鐵,經過12站來到培訓班給孫女送飯,吃好了,老人再帶着飯盒自己回家。

“還好吧……”父女倆對于這樣的投入,沒有覺得非常難以接受,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為什麼都在補課?有人怕“吃不飽”有人怕“跟不上”

瑤瑤記得,三年級第一次走近補習班的數學課,是因為在學校“吃不飽”。

“學校教的比較簡單,那些習題我已經會了,想多學一點。到了補習班,老師講的多而且有趣,引入知識點會講些故事給我們聽。”

五年過去,瑤瑤沒有間斷地從一個補習班過渡到另一個補習班,她的學習生涯仿佛有兩所學校,一個是張弛有度的校園,一個是“幹糧”不斷的補習班。前者在主課間穿插着副課,對于她這樣程度較好的孩子相較輕松,而後者把自己“喂飽”,甚至需要花時間好好“消化”。

對于“雙減”,瑤瑤隻有一點朦胧的了解,當得知今後不能在寒暑假和雙休日上補習班,她陷入了沉默。

“不上補習班,也會想别的辦法吧,畢竟我想沖重點中學,還是要多學。”在她心裡,補習早已成了習慣,而重點中學的目标已經跟它緊緊拴在了一起。

小學在家陪讀的感悟幾句話(一面苦于負擔一面已離不開)3

某培訓機構門口放學時

公辦初中的錢笑笑(化名)補課,則是擔心“跟不上”。

在年級一百八十人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初中,笑笑能排到七十名左右。保普高,沖區重點,是媽媽對他的希望。

“民辦學校進度快、作業多,初二就教初三的課,初三就開始刷題。我們如果還不出來補,就真的跟不上了!”笑笑媽的眼裡,對于公辦學校的孩子,校外學科補習似乎成了他們唯一能不掉隊的“救命稻草”。

她坦陳,課外補習也并非自己所願,一個學科每年的費用至少一萬元,她也希望能改變現狀、減輕負擔。

“如果學校增加教育資源,讓每個孩子在學校鞏固好知識,公民辦教學同步,也許會少一點焦慮。”笑笑媽說,剛剛過去的春季學期,作業量減少後,孩子的數學成績下降,她隻好自己給孩子布置作業,“如果學校能把教學做到位,不是簡單削減作業,才是給家長減負。”

有類似擔憂的,還有朱一俊媽媽,這幾日,培訓機構老師已經催她繳付秋季班的學費,交與不交一時難以選擇。

“中高考試卷全市統一,放學後如果不充電那他還趕得上嗎?”在小朱家,高中文化的父母輔導不了孩子的功課,隻能盡力出錢讓孩子跟着大部隊走。

當然,也有一些“另類”的家庭。

面對“為什麼要補課”的發問,從一開始就堅定“放羊”的張曉芸(化名)媽媽,從來沒有被問倒過,如今,她更加确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确的——不給孩子報任何學科補習班。

曉雲是民辦超額搖号後第一批參加搖号的學生,今年又遇到“雙減”落地。

“在搖号元年,有幸趕上國家政策,成為‘搖蘭一代’,真是難得的幸運。” 張曉芸媽說,她們搖中的,是無數家長心馳神往的蘭生複旦。

曾幾何時,要想進入蘭生的孩子,多數從幼兒園開始就被家長送入奧數、邏輯思維、英語等各類培訓機構,考過各種證,手上的獎狀不計其數。

這對從未參加過學科類補習班的公辦普娃張曉芸來說,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蘭生一年的學習下來,如今即将初一的張曉芸在班級成績一直穩在底部。今年暑假,她主動向父母提出想要參加課外補習班的請求,見此情形,家長也開始考慮加一兩門課外培訓,但緊接着,《意見》出台了。

曉芸媽媽直言:“萬萬沒想到,好不容易調整心态,準備攻堅,就被叫停了,感謝國家政策,省下一大筆補習費。”

補習真的有效果嗎?每個家庭都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與曉雲一年之隔,作為搖号以前最後一批民辦擇校生,瑤瑤從公辦小學進入初中後,明顯感受到了節奏上的變化以及自己和民辦小學來的同學存在差異。

“其實成績倒還好,一兩個學期下來,他們(民辦小學)的優勢也就不明顯了,但是一些靠積累的東西,我感覺很難短時間追上。”

她舉了兩個例子,有一位同學從很小就開始學英語,口語流利、發音純正;還有一位同學很早就能背出上千首古詩,佳句信手拈來。這些都讓她感受到,成績之外的世界。

像她這樣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自身具備較強内驅力的,即便家長不催,自己也渴望上進。

對于補習的效果,瑤瑤是肯定的,這裡滿足了她在學校之外進一步多學、快學的願望。

相反,筱萌媽媽并沒有看到“特别大的進步”,盡管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學科類的學習,但孩子成績平平,沒有多少水花。

她在心裡做過“複盤”,從幼兒園的到現在,補課的内容基本上都超出學校範圍,對于夯實校内基礎作用不大,孩子的成績一般,校外輔導作業沒有時間做,導緻了補習效果不佳。

“多多少少會有一點用處吧,還是要看孩子的主動性,如果沒有的話,效果甚微。”她說,孩子身處在這樣的大環境裡,免不了會感受到壓力,對于補習的态度僅僅停留在“不排斥”,從這麼些年四五十萬的投入來看,性價比并不算高。

在這個過程中,筱萌學過的輪滑、舞蹈、美術都逐漸放手,将有限的課外時間讓位于學科補習,至今僅剩聲樂一門興趣類學習還在繼續。

工薪家庭的朱一俊,今年新報的數學是自招班,進班前需要先通過測試——兩張試卷,第一張試卷必須拿到滿分,而第二張試卷的難度更高,通過考核再進行分班。

這種補習班共分為A、B、C三個等級,最優秀的進入A班。由于第二考卷做錯了最後一題幾何題,朱一俊被分到了B班。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奔波于各種補習班之間,還在也用心地學習,成績也眼見的不斷提高,讓父母看到了錢花出去的效果,即便這對于自己家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張曉芸雖然從未參加過任何學科類的補習,但她的興趣愛好廣泛,會主動要求父母支持自己參與興趣培養,編程、拉丁、小記者課、主持人……

盡管初中的學習成績在班級墊底,但開放的家庭氛圍、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使孩子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

張曉芸目前最好的成績是勞技,唯有這門課程可以拿滿分,盡管隻是一門副課,但曉雲媽媽十分樂觀:“說不定孩子長大後可以去做幼兒園老師,教小朋友做手工。”

這樣的家庭,與其說他們“另類”,不如說是清醒。

在曉芸媽身邊,有一些孩子進入初中後成績跟不上,心态受影響甚至轉學休學。這些真實的案例在她看來,與父母施加的壓力不無關系:“學習這件事不能硬逼孩子,還是得靠自覺。”

這個暑假雖然最終沒有上補習班,但曉芸父母輪番上陣拿出各自擅長的學科一對一為女兒補習,鞏固上學期的知識,為初一做準備。

“至于孩子學到啥程度,隻能随她了,畢竟考試都靠她,我們也幫不了,盡力就好。孩子身心健康就是我們最大的希望。”

後記

平靜的水面下,是湧動的暗流。

盡管孩子們的課還在正常進行,但“雙減”政策的落地,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勢攪動校外補習市場,條條規定,堪稱全方位精準打擊。

與此相關的讨論也越來越多。

“如果真的辦不下去,我就轉行去做中介,認識這麼多老師,可以介紹家教。”在一間培訓班的門口,前台和老師已經在商量接下來的“出路”。

這樣的對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補課成風的慣性一時間難以刹車。它可能是瑤瑤渴望沖刺重點的進步需要,可能是一俊的工薪父母僅能想到供孩子提成績的途徑,也可能是笑笑媽眼裡不落後于民辦初中的唯一辦法。

這是一批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已經開始,為了升學、選拔遊走于各種培訓班的家長和孩子。一路走到今天,早已在不知不覺間将進退與培訓機構緊緊綁定,機構受到整頓,便試圖轉投家教、“團課”、一對一的“遊擊戰”。

然而就在前天(7月28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中小學有償補課和教師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面向全國中小學校和教師開展為期九個月的有償補課和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問題專項整治。與此同時,安徽黃山查處了一起由群衆舉報的在職教師别墅補課的行為。

在中考、高考的賽道上,投入補習大潮的家庭,多數是無奈的,比如清醒知道“性價比不高”的筱萌媽媽,或許不想要這麼多培訓班,但又身不由己的被環境裹挾。

教育培訓的資本化,把所有人吸納進來,造成了一種畸形的需求,看似讓每個人看到希望,實則對整體有害。

從公民同招到民辦超額搖号,從中考改革到雙減落地,正使得像曉雲父母這樣原本就很正常的家庭,顯得不再“另類”。當群體蜂擁的左右伏擊、圍追堵截都宣告失效時,讓孩子們坐下來,坦坦然然地學習知識、豐富生活,相信家長們更願意看到。

不能忽視的是,在政策提出嚴厲整治校外培訓機構的同時,家長們的疑慮,其實在這次的《意見》中,已經有所解答——

整頓課外補習,回歸學校教學主陣地,更同時對學校教育、教師責任提出要求。

如作業方面,“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等。給學有餘力的同學布置有提升的作業,讓他們“吃得飽”,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布置鞏固基礎的作業,讓他們“跟得上”。

這樣的分層作業、分層教學,在上海的許多學校已經在探索、展開。曾采訪過一位數學老師,會在課上準備“小紙條”,早早做完作業有能力進一步探索的學生,可以研究“小紙條”上的難題。

結合孩子們課外補習的原因,僅作業這一項,學校和老師如能做到位,就能解決大部分痛點。

《意見》還提出,引導學生自願參加課後服務,提供延時托管,初中可開設晚自習,并提供輔導答疑,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擴展學習空間。花錢給課外培訓班的時間,變成了在校自學、請老師答疑解惑。

不僅如此,文件還談到要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組織優秀教師開展免費在線互動交流答疑。

不可否認變革的陣痛,但這尚處于新的開端。接下來,配套措施還會逐步完善。随着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深入、教學及作業分層的推廣等,都将進一步扭轉依賴課外補習的風氣。

“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内有效減輕、3年内成效顯著……”其中的決心,可見一斑。

一系列的措施過後,已經有學生家長明顯感受到變化——奧數、英語競賽熱度下來了,不必再為幼升小、小升初的漂亮簡曆“雞”破頭皮,公民辦的生源質量在趨于平衡。

超前選拔的緊張氣氛正在逐漸遠去,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低齡段的家長們開始有心情、有時間把精力放在适合孩子發展的方向上,而不必将家庭一早置于學科軍備競賽的戰場。

來源:周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