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幼小銜接成功的經驗與案例

幼小銜接成功的經驗與案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02 09:07:58

#育兒事務所#

文|CC爸媽

ID:CC-bama

昨天CC跟我說,媽媽,我們語文都學完、開始期末複習啦!

真快呀,又是一個學期末了。

現在CC已經二年級了,班上多數孩子都已适應了學校的各種制度和學習節奏。

但老師們反應,二年級後,适應性問題解決了,學習問題,開始正式凸顯了。

比如有些孩子「搶跑」的優勢逐漸不明顯了;有些孩子非得使勁「推」才肯學;還有些孩子有心無力,上課不能專注,思維不跟老師走。

潮水退去,才能看見誰在裸泳。

現在回過頭再往回看,在小學前,幼小銜接的階段,打好這三大基礎,遠比學會多少知識更重要!

一、養成良好的獨立學習習慣

如果說智商是先天決定的,那很多好習慣卻是後天養成的。一個學霸不單單是高智商,更需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支撐。

咱們老說要給娃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但到底要培養啥,怎麼做?你心裡有底嗎?

最最重要的學習習慣,其實是學會分解任務、制定流程,獨立完成!

從一開始就讓孩子養成,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兒。

如果你總摻合,孩子就不認為學習、寫作業是他的事兒,而是你的事兒,因為你比他還着急!

前幾天跟閨蜜接頭,她吐槽娃每天幹事兒都是能拖則拖,學習更是需要大人“嚴盯死守”,沒一點自覺性。

其實,這怪不得孩子。

孩子都是視覺生物,對時間和先後邏輯都完全沒有概念,很多時候不是他們故意不做,而是壓根這件事就沒錄入大腦系統。

所以,對于孩子要做的事情越具體越好,我們可以将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梳理出來,最好做一個流程表。

管理學中提到固定時間、固定内容、固定事情,是非常有利于養成習慣的。

但這個計劃-流程表一定要是孩子認同的,而不是家長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并強逼着孩子實施。

最初CC也不樂意先寫作業再玩(雙減前),我說行,那就先玩,結果你懂得,玩起來哪有夠?

最後玩沒玩好,回家作業也着急鬧哄哄的做不好。

後來反複試驗了幾次,CC最終有了“獨立完成計劃的習慣”,因為她已經明白省下來的時間都是她可以玩的時間呀。

幼小銜接成功的經驗與案例(上小學後回頭看)1

好的學習習慣,不是讓孩子學到了多少知識、掌握了多少内容,而是讓孩子有強烈責任感和滿足的收獲感!

這個過程,父母可以把控大方向、可以引導細節,但絕對不可能代替孩子。

孩子越早能獨立完成,越能早省媽,經過這兩年的堅持,CC基本可以自理。

這是她這周自己制定的每晚計劃:

幼小銜接成功的經驗與案例(上小學後回頭看)2

不躺平、不雞血、不形式化。

每天都是放學後根據心情現做,看上去很随性。但是細觀察,裡面都有她自己的思考,她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 比如周一的複習7首古詩,因為第二天老師說要考察默寫;
  • 周二、周三除了看科普書《這屁股我不要了》沒有任何其他安排,是因為迷上了這本書,除了固定練琴、英語課之外,所有的時間都趴在書桌前看它,花兩整個晚上讀完了它;
  • 周四讓爸爸教鐘表,是因為感覺上課數學老師教的沒學會,讓C爸又教了一遍。

建立學習習慣,是一個長久的動作,所以它一定是有計劃、有思考、可持續的。

這裡面有對自己現狀的覺察(古詩、鐘表覺得沒學好就再學學)、有對任務執行的自覺(每日固定英語課、練琴)、有對自我取悅的把控(要看書放松、要玩)。

我真心覺得她每天都在完成高質量的一天。

這個高質量,并不是給自己安排的多麼滿當、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她自己的收獲感。

每天睡前,如果琴也練了、書也看了、玩也玩了,她就能預約的帶着滿臉收獲和滿臉滿足入睡。(當然,也常常有打臉的時候)

獨立學習習慣,會告訴孩子兩件事:

  • 1.事情是我自己的,我要學會自己安排
  • 2.難題是有解的,再繁多的項目、艱巨的任務,隻要規劃和拆解,都能解決。事兒能做完、玩也有時間,不把時間浪費在拖拉和扯皮上。

二、給孩子頓悟的機會,開啟她學習的樂趣

周圍牛娃太多了,小到2歲,上不封底,娃娃們卷起來,連老母親都害怕。

我周圍就有孩子,兩歲多就識字快一千個了,英語也能簡單說上幾句,孩子們被推着往前走,他們學了那麼多、知道了那麼多,真的是因為興趣使然嗎?其實大部分不過是「模仿學習」。

C媽之前總是對徘徊在幼小銜接的家長說,比教具體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對學習産生興趣。

樂趣的來源之一,在于頓悟。

我覺得CC到現在對學習沒有任何排斥,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她有着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體會頓悟。

那天她激動的從房間裡跑出來跟我說:

“媽媽你知道綠跟藍混在一起是什麼顔色嗎?”

“是青色啊!不過這有什麼值得激動的呀?你不是早就玩過混色嗎?”

“我是突然明白,怪不得我們背彩虹的顔色要按順序「紅橙黃綠青藍紫」呢,原來是因為每個顔色都是兩個相鄰色變成的呀!"

我看着激動的娃,瞬間感慨,曾經直接被告知這個知識點的我,眼裡可不曾有過她那種亮晶晶的光。

幼小銜接成功的經驗與案例(上小學後回頭看)3

模仿學習永遠是被動的、頓悟永遠是嶄新的、主動的。

這種頓悟的樂趣,非自己探索不能擁有,而這種興奮,才是促使孩子不斷去學習的唯一動力。

所以前幾天CC學到乘法,又非常興奮的跟我們說:

“媽媽知道乘法有多神奇嗎?

你看我平時要算9 9 9 9 9 9 9 9 9吧,我得先9 9=18再加剩下7個9,然後再18 9在加剩下的6個9,然後再……(省略500字),但有了乘法你看我九九六十四!又快又不容易出錯,乘法也太厲害了!”

看,這就是學前我們不教她提前背乘法口訣的好處。

她加到很難、很煩,突然發現了乘法這個捷徑,這就是收獲的樂趣。

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學習興趣,可以讓一個孩子走多遠?

人生那麼長,需要學習的那麼多,真的不需要拔苗助長,一不小心用力過猛,孩子可能還沒發現樂趣,就先厭學了。

我們應該給孩子機會,慢下來讓他自己找到學習樂趣。

三、給孩子展示的高光時刻,保持長久的學習動力

前幾天有個媽媽留言:

說孩子4歲多,突然對寫自己名字特别感興趣,老模仿着寫,但橫不平豎不直不說,那橫豎撇捺都是反着運筆的,那哪叫寫字啊?我心說這錯誤習慣養成可不好改。

我就說教教他,結果教的多了,寫錯被說得多了,孩子就開始不愛寫了,現在再怎麼鼓勵也不寫字了,我感覺自己搞砸了。

其實,如果孩子展現出某方面的興趣,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孩子保護這個興趣,即維持他學習的動力,至于量和質的東西可以先不做要求。

因為若是強加要求,都有可能讓孩子的興趣昙花一現,甚至是變興趣為雷點。

剛開始孩子總會對學習各種技能感興趣,但如何保護好,卻是我們要注意的。

一個秘訣就是——讓孩子盡情體驗人生的高光時刻:

  • “哎呀,你在寫自己名字呀?”
  • “你都認識這個字诶,太讓人驚喜了”
  • “哇,這麼難的題你都會”

甚至應該刻意多幫助孩子積累這種感覺,因為反複體驗“我很厲害”,可以形成孩子的情緒記憶,孩子對某件事産生好的體驗,他才有興趣、動力繼續下去。

CC剛開始對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并不是很感興趣,但有一次我們随手翻了一本古生物科普雜志,裡面有一個長的像大蠍子的生物,我說“诶,幾億年前就有蠍子嗎?”。

CC看了一眼就說“這不是蠍子,它叫闆足鲎,是古生代海洋中的一種節肢動物,它也叫海蠍子”。

幼小銜接成功的經驗與案例(上小學後回頭看)4

“這你都知道?也太厲害了吧”

當時我的驚訝甚至大過了驚喜,因為我是真的不知道這個生物,甚至這個字都不是很熟悉。

而聽到我這麼說,CC臉上立馬有了自豪感,開始給我介紹了雜志中的其他生物。

自此她有了什麼奇奇怪怪地新知識都會分享給我這個“小白”,然後聽我腦殘式的崇拜“好厲害…”。

保護孩子學習興趣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有展現自己高光的時刻,孩子獲得成就感,覺得“原來我這麼厲害”。

把他架上學習的高地,他想下都下不來哈。

隻要不是當做任務被迫進行,孩子感興趣,持續學習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幼小銜接成功的經驗與案例(上小學後回頭看)5

幼小銜接、甚至小學低年級之所以重要,不在于所學的知識,而是它奠定了孩子今後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基調。

這個階段比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動力的開發、學習習慣的養成。

因為任何階段放在孩子整個學習生涯中都是短暫且渺小的,唯有興趣可以讓孩子有動力,唯有習慣讓孩子更長久。

起步可以早一點,但走得要慢一點,一步一步來。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始于興趣,忠于習慣吧。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醫生;C媽-報社育兒主編,《家長好脾氣 才有好教育》作者。

養育CC&DD兩姐弟,帶領更多父母加入科學養育大隊伍,一起少走彎路,做“中國好父母”!原創公衆号“CC爸媽”(ID:cc-bama)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