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關節炎患者超過1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簡稱膝關節炎)是骨關節炎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占比高于30%。膝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退行性膝關節病變,其發病率與年齡密切相關,尤其老年女性更易患病,緻殘率高。據統計,60歲以上的人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有膝關節炎。
什麼是膝關節炎膝關節炎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常見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狀表現為膝蓋紅、腫、痛,上、下樓梯痛,坐起立行時膝部酸痛不适等。
1.慢性勞損:長期姿勢不良,負重用力,體重過重,導緻膝關節軟組織損傷。
2.肥胖:體重的增加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肥胖也是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體重下降則可減少膝骨關節炎的發病。
3.骨質疏松:當軟骨下骨小梁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的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因此,骨質疏松的老年人出現骨性關節炎的幾率就增加了。
4.外傷和力的承受:經常的膝關節損傷,如骨折,不恰當的運動導緻軟骨,韌帶的損傷也會導緻膝關節炎。
5.受涼受寒:許多年輕人不注意關節保暖,長期膝關節受涼受寒可加速膝關節退行性變從而引起關節炎。
6.關節異常:膝關節内翻與外翻畸形,大骨節病,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等皆能繼發本病。
得了膝關節骨關節炎有什麼症狀?膝骨關節炎典型的表現為膝關節疼痛、晨僵、明顯的活動受限。
膝關節疼痛常發生于早晨起床的時候,稍微活動後有所緩解,但活動過多了疼痛又會加重,尤其是在上下樓梯、下蹲時疼痛更加明顯。
在早晨起床或長時間保持一定姿勢時,關節還能感覺到僵硬。天氣變冷、活動過多時,可發生關節腫脹、疼痛,有時候還能感覺到摩擦或“咔嗒”聲。由于關節疼痛導緻活動的範圍明顯受限,甚至室内的行走都困難。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合理保護膝關節:
1.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所以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防止膝關節受涼。
2.飲食方面要注意鈣質的補充,多吃含鈣高的食品,如牛奶、蛋類、豆制品等,對于增強骨骼有幫助;多吃含蛋白質、膠原蛋白豐富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
3.控制體重。調查表明,體重增加,膝關節的骨關節炎發生率明顯增加,而統計數據也顯示肥胖患者體重的減輕可以緩解疼痛和使負重關節功能得到改善。
4.穿鞋要合适,鞋底要有一定厚度且具有彈性,然後可以再墊一塊舒适的鞋墊,可以減少對膝關節的沖擊力。
5.減少走樓梯、爬山、負重行走等活動,避免長時間跪下或者蹲下。
6.使用手杖、步行器或者拐杖對保護膝關節,減輕關節負荷有幫助作用。
7.運動要循序漸進,适度運動,如有疼痛不适感,應立即停止鍛煉。
總而言之,預防關節炎,除了日常注意飲食、适度鍛煉之外,日常還要注意關節的防寒保暖工作,肥胖人群也應該減輕體重,減輕關節的壓力和磨損,加重對骨關節的重視和保護。還應該及早就診、盡早幹預治療,遵照醫囑,防止緻殘的不良後果而影響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