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寒露過後,天氣由“涼”轉“寒”,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的緣故,到了深秋更怕冷,平時除了穿厚點以外,飲食上也要格外忌口。
平時常吃的韭菜、豆腐眼下要盡可能少吃或者不吃,韭菜雖好,但是深秋時節基本都老了,粗纖維太多,不好嚼、難消化;豆腐因為是“精細蛋白”,稍微多吃點就容易頂胃、脹氣,對于消化和吸收能力比較弱的中老年人,并不見得是好事。年紀大了要忌口!提醒:少吃韭菜豆腐,多吃這5樣,為秋冬打基礎。
一、多吃“白果”秋季最大的特點就是燥,而“秋燥”最容易損傷的就是肺部,“秋主肺、而白色入肺”,秋天正是各種白色果實的收獲季,像梨子、蘿蔔、蓮藕、甘蔗、百合都是不錯的選擇。
推薦做法:【青瓜百合炒蝦仁】
1.幾根黃瓜洗幹淨,破開、去除瓜瓤,切成菱形小塊;胡蘿蔔也切成菱形塊,用來配色;百合打散,放清水中浸泡洗淨;鮮蝦仁去除蝦線,加胡椒粉1克、料酒5克,抓拌均勻腌制5分鐘;在切點蔥絲備用。
2.鍋内燒寬油,四成油溫倒入蝦仁,快速滑油至蝦仁變紅立即撈出,滑油能使蝦仁快速成熟,同時保留鮮嫩感。
3.蝦仁撈出以後把黃瓜、胡蘿蔔放進去,滑油5秒鐘撈出,食材斷生的同時,保持鮮翠的色澤和口感。
4.鍋裡留底油,先放入蔥花小火炒香,然後加入食鹽2克、雞粉2克、白糖少許提鮮,接着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翻炒20秒鐘融合香味,好了,一道鮮脆可口的青瓜百合炒蝦仁就做好了,營養又鮮美。
俗話說:“秋吃根,勝人參”,秋天正是根菜收獲的季節,充足吸取了營養,常吃有助于身體“穩紮根”,山藥、紅薯、土豆、茭白、芋頭等可以交替着吃。
推薦做法:【山藥炒木耳】
1.山藥去皮、斜刀切成片;木耳提前泡發,洗淨撕成小朵;紅椒切成片,用來配色;另外切點蔥絲,炸蔥油用。
2.鍋内多燒一點油,五成油溫倒入蔥絲,小火慢慢浸炸提取裡面的蔥油,一直把蔥絲炸至金黃、發幹倒出來控油,用炸好的蔥油炒菜,吃着更香。
3.鍋裡燒水,放入山藥和木耳汆煮一分鐘,這樣既方便炒熟,還能去除木耳的土腥味;出鍋前把紅椒放進去燙一下,斷生以後撈出,用清水沖洗過涼、控水備用。
4.鍋裡加入剛剛炸好的蔥油,放入所有食材,加入食鹽2克,味精1克調味,大火快速翻炒給食材入味,再勾入一點水澱粉讓調料更好的吸附在食材上面,淋上明油提亮色澤,翻勻後美味即成。
人一旦上了年紀,消化和吸收功能都在衰退,營養好消化的粥便成了老年人最好的選擇,早晚喝一碗,腸胃舒服、全身都暖和。
推薦做法:【雞絲小米粥】
1.一把新鮮的芹菜葉洗幹淨;小米淘洗幹淨、浸泡半個小時,方便煮開花;生姜切末、大蔥切蔥花,胡蘿蔔切碎丁放在一起;再準備點雞肉絲備用。
2.鍋内燒油,放入雞肉絲煸炒出香味,倒入蔥姜、胡蘿蔔丁一起炒斷生,然後倒入半鍋開水,下入小米,經常攪動讓小米均勻受熱。
3.大火燒開以後打去浮沫,然後轉小火煮10分鐘,小米粥煮黏以後加入食鹽4克,雞粉2克調味,繼續攪拌煮出米油。
4.經常用勺子攪動避免糊底,出鍋前放入芹菜葉,芹菜煮熟、聞到清香味以後即可出鍋,一道清淡養胃的粗糧小米粥就做好了,早上喝一碗,全身都舒坦。
為了抵禦嚴寒,深秋“貼秋膘”很重要,牙口不好的話直接吃肉比較困難,炖成湯既能滋補身體,又能潤燥生津,三天兩頭炖一鍋,養好身體、冬天再冷也不怕。
推薦做法:【蘿蔔炖筒骨】
1.筒骨從中間剁開,用清水浸泡半個小時去除血水,以免炖出來的湯有腥味;準備一個白蘿蔔、一個胡蘿蔔,把外皮削幹淨、分别切成滾刀塊;一小把枸杞子用清水泡上;小蔥切成蔥花放入碗中;另外再切點蔥段、姜片,抓進去2粒八角備用。
2.起鍋燒水,把筒骨涼水下鍋汆煮2分鐘,主要是為了去除血沫,2分鐘以後撈出來,用清水沖洗幹淨。
3.砂鍋中加入清水,放入筒骨、蔥段、姜片和八角,淋點料酒去腥,大火燒開以後轉小火,蓋上鍋蓋炖煮40分鐘,讓營養融入到湯裡面。
4.40分鐘以後挑出砂鍋中的蔥姜、八角,放入青紅蘿蔔再炖20分鐘,炖出蘿蔔的清香味,最後放入枸杞子,加入雞粉、食鹽調味,再次煮至沸騰,撒入蔥花美味即成。
俗話說“三天不見青,兩眼冒金星”,綠色蔬菜不僅能夠提供人體必要的維生素,還能補水潤燥、防止上火,平時小白菜、上海青、茼蒿、油麥菜、生菜都可以多吃點。
推薦做法:【蒜蓉油麥菜】
1.油麥菜一把,洗幹淨切成段;紅椒切成絲用來配色;大蒜多準備點、切成蒜末;碗中倒入蚝油10克,蒸魚豉油10克,攪拌均勻調成料汁。
2.鍋裡燒水,大火燒開以後倒入油麥菜快速燙30秒鐘,油麥菜返青、斷生以後倒出來、控水備用。
3.然後把油麥菜擺放在盤中,均勻澆上調好的碗料,撒上蒜末、紅椒絲,澆上200度的熱油把香味激發出來、美味即成。
第一美食編輯:小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