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一直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事情,很多人都存在各種擔心,尤其是自由職業者,更有甚者選擇不買養老而存入銀行。
【小龍蝦】今天和大家分享幾個養老保險常識,解除大家對養老的幾點擔心疑問。
01 繳納費用:自由職業者的養老保險費用逐年增加,現在繳納就吃力,後期可能就繳納不起了!
職工養老是個人繳納8%,單位繳納12%(大多數都是這個比例)。
自由職業者原來的政策是個人繳納20%,其中8%進入個人賬戶,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國辦發〔2019〕13号)明确新的繳納制度:按照社平工資的60%至300%資源繳納!
調整的好處是自由職業者可以依據自己的日常收入動态調整繳納額度。高收入自由職業者可以選擇高繳費基數,低收入自由職業者可以選擇60%檔次的繳納。
還有一點是自由職業者的養老保險可以選擇月繳納、季度繳納、半年、年度繳納養老保險費。
因此,繳納基數的選擇、繳納期限的選擇已經考慮到了繳納費用的難度。
02 退休年齡:由于延遲退休的不可預知性,很多自由職業者擔心自己到時候會不會延遲再延遲,延遲又延遲!
目前的政策是養老保險繳費達到15年,且已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即可按月領取養老金。
目前自由職業者是男子60周歲,女子滿55歲即可退休(這裡說明下,職工醫保女職工退休分工人50周歲,幹部55歲退休,自由職業者女性統一55歲)
最近由于養老金的缺口、人均壽命的增加,國家出台了政策調整——延遲退休。
【小龍蝦】估計,延遲退休現在開始制定政策,加上試點推行,估計要到2030年才能實施,即使實施也不會一刀切,應該是按照年齡逐年增加。
因此,現在考慮這些還是太早,而且一個政策的制定必定會從國情出發,綜合各方面考慮,也不會制定了後又立刻再次修改制定,肯定存在一個穩定期。
03 領取金額:很多人認為養老金領取金額的計算方式非常的複雜,完全搞不懂,對于退休領取額度的未知性,也就對繳費存在擔心。
【小龍蝦】專門寫過幾篇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個人首頁搜尋養老、退休等詞),确實有點複雜。
簡單地總結下:個人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統籌賬戶養老金 政策調整。
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是自己每個月繳納的8%合計彙總後除以139(以60歲退休為例,不考慮職業年金及企業年金)。
統籌賬戶月領取=(個人繳費基數 城市平均工資)/2*繳費年限*1%。
政策調整就是各省自己的政策調整了,一般幾百元左右。
【小龍蝦】認為,這方面100%不用擔心,國家不會貪污自己的錢,實行如此複雜的計算方式,其實在兼顧公平的同時,體現了鼓勵政策。
公平。公平的體現主要是在統籌賬戶與社平工資相結合,保障經濟發展不同的各地人員與當地平均工資挂鈎。
激勵。激勵主要體現在繳費基數、繳費年限上面,繳費的越多,繳費時間越長領取的越多。
舉個例子:張三以同樣的繳費基數,繳費15年,退休領取退休金可能隻有2000元,但是繳費30年,退休金能達到5000元以上,甚至更多。
04 本金退還:很多人擔心自己繳納社保,結果還沒退休就去世了,本金就沒了,或者剛領取幾個月退休金就去世了,領取的金額明顯低于繳納金額。
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政策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商業養老、補充養老這裡不讨論),參保人員的保險權益還是有較好的保障。
這裡要說明的是,參保人員在其退休後,憑借養老保險滿足個人的基本生活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肯定以及一定高于當地最低生活水平!)
即使個人賬戶最後領取完畢,也無需擔心退休金會變少,到時國家會從統籌賬戶發放。
當人員死亡後,其個人賬戶餘額也是可以全額繼承的,無需擔心。
特别提醒: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是有一部分進入統籌賬戶的,如果人員死亡或者退保的話,隻能領取個人賬戶餘額,大概是自己繳納全額的40%左右。
死亡沒有辦法,退保是個人選擇的,因此當繳納以後千萬不要退保,非常不劃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