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拿着150元注冊了清香齋的周玉華怎麼都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的水酥餅年銷量能達到200多萬個,甚至遠銷美國。
如今的清香齋,從路邊小攤變成了擁有5個連鎖店的公司,售賣的産品也從水酥餅擴展到了各類面包、蛋糕,但周玉華依然沒有一點老闆的樣子——采購、揉面、做餅。
文案:楊琳
圖片:和雪婷
編輯:楊莉娜
視頻:和宇輝 李晉江
周玉華站在案闆前,舀起豬闆油往面粉裡揉。将面團推出的瞬間,他的上半身幾乎與案闆平行。
“做水酥餅用不了不鏽鋼案闆,隻有木頭才不會滑。”水酥餅的餅皮制作比很多糕點都費力,為了讓豬闆油和面粉渾然一體,周玉華每次推出和收攏面團,都要用盡渾身力氣,偏低一些的案闆正是為了方便他發力。
清香齋始于1935年,周玉華的祖母将水酥餅做成了永勝人最愛吃的點心,也成了中秋團圓的桌子上不可或缺的好味道。
清香齋曾用過的老牌匾
從出生開始,周玉華就浸在餡料和餅皮的香味中,和祖輩一樣,他将和面粉打一輩子交道。
1982年10月25日,16歲的周玉華拿着150塊錢申請注冊了清香齋的營業執照,這個年輕的小夥決定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大幹一場,将水酥餅技藝傳承下去。
“人間萬事消磨過,唯有清香憶舊時。”這是祖上起名“清香齋”的用意,也被沿襲至今,而“福壽桃”則是清香齋的商标。
舊時清香齋的包裝标簽。
其中“不惜工資購辦上等料品”一句成為祖輩遺訓
“你看,我們當時的申請表都還是繁體字。”時隔三十多年,周玉華還是将當時的表單整整齊齊地封存在一個透明文件夾裡,取出給我們展示的時候,他動作很慢,和大力搓揉面團時截然相反。
周玉華申請執照時的表單
10月26日,營業執照辦理成功,周玉華正式與父親一起做起了水酥餅生意。
說是注冊店鋪,不過是一個支在家門口的攤子。一張破舊的木桌上擺有幾個釘箱,釘箱内鋪上報紙,便成了最初的“展示櫃”。
舊時烤制水酥餅的燒窯
條件艱苦,但祖母打下的名号讓永勝人民很買賬,銷量給了周玉華信心。統購統銷的年代,購買原材料大多用票,他不愁賣不出,隻愁買不到。
生意越來越紅火,周玉華從小攤搬到了市場。1983年,僅僅創業一年多的他便在南街擁有了自己的店面。面積不過4平米,但位置就在祖母賣餅的老地方,這也再一次喚起了大家對老字号的記憶。
周玉華辦公室内挂滿獎牌
時過境遷,南街的房子拆了又建,其他的店主換了又換,可清香齋卻依然在那裡。不同的是,當年4平米的小店,搖身一變成了5層樓的公司。
如今談起水酥餅,周玉華總有說不完的話,從制作技巧到口感層次,他都能侃侃而談。但是在兒時,他還因為不願意繼承手藝,被父親狠狠教訓過一頓。
周玉華十多歲時,父親選了一天帶他去磨坊,有意讓他繼承手藝。
泡在餅房裡長大的他對水酥餅并沒有什麼興趣,執意想到外面闖一闖,任憑父親百般勸說,固執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繼承家裡的老手藝。
“那天被我爹收拾了一台,不情不願呢麼就開始學做了。”回想起當時的一頓毒打,周玉華隻是戲谑的笑笑,然後繼續說話。
父親總說,天幹三年,餓不死手藝人。在日複一日的學習當中,周玉華也慢慢感知了祖傳手藝的魅力,每一次揉搓,每一次收口,他手中的水酥餅也像被賦予了生命,顔值越來越高,味道越來越好。
是什麼魅力讓水酥餅代代相傳,吃過一口便永不忘記?有人說是酥脆的表皮,也有人說層次豐富的内餡……吃過水酥餅的人,總能找出不一樣的優點。
兩道特殊的工藝成就了這道其貌不揚的小點心:一是餅皮由面粉和豬闆油混合,反複搓揉制成;二是餅子做好後需要到水中浸泡2小時以上,保證酥香的口感。
成型的水酥餅需在水中浸泡2小時以上
豬闆油的好壞決定了一個水酥餅的味道是上乘還是平庸。
每天清晨6點,周玉華總是雷打不動的出現在市場,尋找最好的豬闆油。盡管如今已形成産業化的制作車間,但他還是要做到從源頭上把關。
買到好的豬闆油并不能保證成就美味的水酥餅,周玉華在洗油階段還會把中間肥厚的油脂層撕去。“這層油厚,如果剁到餅子裡太粗,會很膩。”為了保證好味道,一半的豬闆油被舍去,最精良的部分被剁細,再揉進面中。
“要加多少豬闆油,揉到什麼程度才可以,這些都需要經驗,要用手的溫度來感受呢。”揉面皮的時間過長會導緻餅子稀,過短又會讓餅子硬,而放置豬闆油的多少,則要根據豬闆油的品質來決定,很難準确量化。
周玉華從揉好的面團中随手扯下一塊,輕輕拉開,面團中間的“油絲”就像拉絲的馬蘇裡拉芝士,但長度很短。
豬闆油和面粉混合後會拉出油絲
“好多人吃的時候看到這些油絲,還以為是面團結塊呢,你們幫我好好的宣傳一哈,上好的油才搓得出來呢。”顯然,周玉華已經不止一次解釋過這個問題。
從揉餅皮到分面團,再做成大小統一的圓餅,周玉華全靠經驗。
将揉好的面團分成大小均等的餅皮
面皮揉好後,他開始填充餡料。和包包子一樣,餅皮需要兩邊薄,中間厚,放進大小均等的餡泥,再用虎口收口。
用虎口将放入餡料的水酥餅收口
“你看,收口後要揉成圓錐形,再按壓。”周玉華把剛剛捏好的水酥餅舉到眼前,反複讓我們觀看,每個作品的每個細節都讓他非常得意。水酥餅初具形狀,下一步便是浸入水中2小時以上,這是餅子酥脆的關鍵。
周玉華的生意做得越來越大,不可避免的問題也随之而來。如何才能從一個手藝人轉化為一個管理人?
“是87年還是89年我都記不得了,我發現外地人都在吃蛋糕面包,馬上就克廣州學習了。”周玉華說着流利的永勝話,完全沒有老闆的架子,全身上下,隻有無名指上一個毫不起眼的銀色素圈戒指做裝飾。
專攻傳統糕點的他從一開始做生意就如鷹般盯着外地市場,80年代末期,“半路殺出”的西點吸引了他的注意。消費者鐘愛新鮮,90年代,生日蛋糕的需求量如火山般噴發,西式點心的走俏搶走了水酥餅的風頭。
雖是傳統手藝的傳承人,但周玉華毫不保守,蛋糕、面包、甜點……迅速将一線城市最新潮的款式引進麗江,成為了永勝第一家售賣西點的店鋪。他還順勢引進了廣式月餅,讓永勝人民也嘗到了當時最火熱的廣式風味。
與此同時,他不斷精進水酥餅的口味,慢慢淡化掉人們提到水酥餅時就聯想到“中秋”的刻闆印象,将其打造成每天都能吃的小點心,從一年銷一季,變成了四季暢銷。
各品類糕點銷量的激增并沒有讓周玉華找不着北,引進廣式月餅幾年後,他卻突然決定停止制作這個仍在盈利的産品,專攻水酥餅。
“廣式月餅麼哪裡都買得到,外面還比我們做得好,我還是不能丢了自己最拿手的手藝。”周玉華再一次全身心地紮進了水酥餅裡。
事實證明,周玉華的選擇沒有錯。
西式點心的風潮被洶湧的遊客掩蓋,随着麗江旅遊業越發紅火,水酥餅的銷量反超西式點心。
“大家都想把麗江的特産帶回家,廣式月餅不是麗江滴、生日蛋糕也不是麗江滴,但水酥餅是呀!”這一次,周玉華再次搭上了旅遊發展的列車。
他一邊保證質量,一邊研發口味。
經過調研,周玉華發現麗江人喜歡綠豆、闆栗等傳統風味,外地遊客則鐘愛松茸、牛肝菌等有雲南特色的内餡。至今,清香齋的水酥餅已有18個味道。
需炒制2小時左右的綠豆餡
至于銷路,周玉華請專人負責網店,還新潮的搞起抖音推廣,他的公司裡擺放着用來拍攝産品圖的小影棚,就放在那口有着百年曆史的燒窯旁邊。
如今,清香齋一年能賣出200多萬個水酥餅,銷量最好的一天,能賣出将近4萬個。其中,有60%是通過網絡渠道售出的。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份來自麗江的手藝,周玉華和妻子走過了很多香港、廣州、成都等很多城市,從地推到各種展會上的宣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并驚歎于這份技藝。
“一個法國的主廚還跟我說水酥餅的制作方法太厲害了,還是中國人最會研究吃滴!”周玉華一笑,廚師帽就會往腦袋後滑。可提到這些,他藏不住喜悅,一次又一次地整理着帽檐。
開店37年來,周玉華一直緊跟時代的步伐。從引入西點到果斷舍棄不擅長的領域,再到涉足互聯網。但紅火的生意也帶來了很多非議,有段時間,清香齋一度陷入“危機”
由于用量大,周玉華總會一次囤積很多原材料。
“我們買油都是一卡車一卡車買滴,每次下貨的時候都會占了半條街。”如此一來,便有人傳出清香齋使地溝油的謠言。
周玉華想了很多辦法自證,可在一萬張嘴面前,一個人的聲音掀不起風浪。
“冤枉啊!人家吃了我們幾十年的餅子,咋個會吃不出來味道變化,我長這麼大,地溝油是什麼樣子都沒見過!”周玉華說,做糕點最忌諱用不好的原材料,他也不願意這麼做。那段時間,謠言滿天,相關部門也一次次地來檢查,都沒有查出異樣。
“你們用的到底是不是地溝油?”老顧客也會直言不諱地問。
周玉華隻能一遍又一遍的解釋:“你們放一百個心,如果我用了一滴地溝油,我把整個店都給你!”他的帽子又往後滑落了,不過這一次,是因為回憶不好的往事讓他的表情猙獰。
清者自清,無奈的周玉華也隻能從心急如焚到從容應對。奇妙的是,當年清香齋的營業額還因禍得福,攀升了許多。“人家傳不好的事情,但居然也把我們的名号越傳越遠了。”
如今,周玉華23歲的大女兒開始接棒清香齋。
時隔三十餘年,他與父輩的故事在他與女兒身上重演。
大女兒一開始也不願意繼承手藝,但在父母慢慢的熏陶下,慢慢走上正軌。雖說手法,技藝都還比不上父母純熟,但年輕的力量,隻需要長久的耐心來滋養。周玉華的二女兒也已從加拿大留學歸國,她将會和姐姐一起接棒清香齋。
周玉華的生意之路沒有經曆過風浪,提到經驗,他卻隻說了三個字——“不抱怨”。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面包店進駐麗江、進駐永勝,客源肯定會被分流,但周玉華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别人家生意好了,肯定就有我們不如的地方,要不斷的反思和學習,不能抱怨,要找方法。”
剛剛出爐的水酥餅冒着香氣,輕輕一捏便能掉下酥脆的渣。周玉華輕輕地掰開一個,綠豆内餡随之流出。
“周師傅,好香啊!”
“我們天天泡在餅房裡,都聞不到味道了,你嘗嘗,入口更香……”他把冷卻後的水酥餅裝入包裝袋中,随即又将下一盤放入了烤箱中。
一個小小的水酥餅讓周玉華的身家翻了又翻,可周玉華的眼界和認知也讓水酥餅的好味道傳得越來越遠,他們就是這樣,像一對好友,相互成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