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結業考試複習
七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内産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條件:營養物質、水、空氣、陽光、适宜的溫度、 一定的生存空間
生态系統的類型:森林草态系統是綠色水庫、海洋、淡水、濕地、農田、城市、池塘、菜園等生态系統。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溫度、水分、空氣等等。
(1)植物和人體内各種物質的運輸需要水
(2)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進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動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氣中的氧氣,也需要在适宜的溫度下進行
當環境中的幾個或者一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緻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響。
生物之間的關系:捕食關系、競争關系、合作關系
生物對環境的适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适應: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适應的形态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應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物影響環境,例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和諧發展。
生态系統
1.生态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态系統。
2.生态系統的組成:
生産者:能夠直接制造有機物(如:植物,有葉綠體)
生物部分 消費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食(如動物 )
分解者:能夠把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供生産者重新利用(如細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等,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
3.食物鍊與食物網
食物鍊:生産者和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而形成的關系。例如:草 兔子 狼
(1)食物鍊一定是從生産者開始
(2)食物鍊中的箭頭表示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方向
(3)食物鍊是生産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分解者不參與形成食物鍊
食物網:食物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形成的網狀結構。
(在食物網中數食物鍊時,從生産者到最後一級消費者,才構成一條完整的食物鍊)
生态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會沿着食物鍊和食物網流動的,能量越來越少。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鍊不斷積累,營養級别越高的生物,體内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
4.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态。
5.生态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細胞的結構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植物、動物和人體都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 人體的各項功能都是由細胞或多個細胞共同完成的。
所有的細胞都能顯示出生命的各種屬性,在它們之中進行着新陳代謝活動。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細胞裡進行的,細胞内還一直進行着呼吸作用。一切複雜的瞬息萬變的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内進行的。
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表現是自我繁殖。細胞能通過分裂不斷地産生新的細胞,細胞和生命一樣,表現出生長、衰老、死亡的過程。這一切說明,細胞是生物體最小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1).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各部分結構的作用:
細胞壁:透明,保護和支持細胞
細胞膜:保護細胞,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細胞質:含有大量的物質,裡面有葉綠體、液泡,液泡中充滿細胞液能流動,從而加速細胞内、外的物質交換
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
植物相鄰細胞通過胞間連絲相聯系,互相交流營養物質。
(2).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保護細胞,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細胞質:能流動,可以加速與外界的物質交流
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
(3).細胞通過分裂産生細胞
①分裂的過程:
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使細胞數目增多。
分裂時,細胞核先分裂,然後細胞質分裂(植物:在原來細胞的中部,逐漸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兩個);
細胞的生長表現為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并逐漸長大,使細胞體積增大,(植物)生長時先出現很多小液泡,最終合并為一個大液泡。
②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是:先加倍再減半,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态和數目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态和數目相同。
③生物體的生長表現在:細胞生長(體積增大)和細胞分裂(數目增多)
4.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植物細胞 |
動物細胞 | |
相同點 |
都有細胞核、細胞膜、細胞質 | |
不同點 |
有細胞壁和液泡,綠色部分的細胞内有葉綠體 |
沒有細胞壁和液泡,也沒有葉綠體 |
(1)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多了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2)植物細胞的液泡中含有細胞液,細胞液的成分有水、無機鹽、糖分、色素等。
細胞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細胞是動、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的生活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1、(除病毒外)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細胞通過分裂産生新細胞。
2、 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供能,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不供能,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3、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4、 細胞内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産生氧。(不是植物體所有部分都有葉綠體)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内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别:葉綠體将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将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1、 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 多莉羊——克隆(無性生殖)
2、 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 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3、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态、數量完全不同
(2)、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态、數量保持一定
(3)、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恒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4、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細胞通過分裂産生新細胞
1、 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于: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2、 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複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3、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内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細胞是怎樣構成生物體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細胞分裂産生新細胞,這些細胞在形态、結構和功能上逐漸發生了變化,即細胞分化,從而形成不同的組織。
2.組織:由許多形态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起來在一起而形成的細胞群。
3.組織的形成是細胞分化的結果。
識别人體的幾種基本組織
名稱 |
組成 |
功能 |
舉例 |
上皮組織 |
由上皮細胞構成 |
保護、分泌 |
人的口腔上皮、腺體 |
結締組織 |
分布廣泛 |
連接、支持、保護、營養等 |
骨組織、血液、肌腱 |
肌肉組織 |
由肌細胞構成 |
收縮、舒張 |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
神經組織 |
神經細胞 |
産生興奮、傳導興奮 |
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的結構層次
1.人體的生長發育也是從受精卵開始的。
2.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系統,進而形成人體。
(細胞 組織 器官 系統 人體)
細胞:動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組織:上皮組織(區别植物的保護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器官: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以某種組織為主。
如:心髒、肝髒、脾髒、大腦、肱二頭肌
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的多個器官的總和。例如:人體的八大
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内分泌系統、運動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下,八大系統協調配合,共同完成人體複雜的生命活動。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1.保護組織:由表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例:洋蔥鱗片葉表面)
2.營養組織:細胞壁薄,液泡較大,有儲藏營養物質的功能;含有葉綠體的營養組織能進行光合作用。
3.分生組織: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構成。其細胞的特點是: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産生新的細胞,再由這些細胞分化形成其他組織。
4.輸導組織:導管和篩管,導管能夠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能夠運輸有機物。
生物體結構的層次性:
動物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的結構層次
1.綠開花植物即被子植物,生長發育是從受精卵開始的。
2.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細胞 組織 器官 植物體)
細胞:植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機械組織
器官: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如: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
3.綠色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
4.動物比植物多了“系統”這一結構層次。
隻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1.單細胞生物:身體隻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 2.大多數單細胞生物生活在水域環境中
3.一個細胞就可以完成獲得營養、氣體交換、排出廢物等各種生命活動
4.生活中的單細胞生物:細菌、單細胞真菌(如:酵母菌)
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眼蟲、變形蟲) 單細胞藻類植物(如:衣藻)等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種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
菜豆種子: 玉米種子:
種皮: 保護内部結構 種皮: 和果皮緊貼在一起,保護内部結構
子葉:2片,貯存營養物質 胚乳: 貯存營養物質
胚 胚芽:發育成莖、葉 子葉:1片,轉運營養物質
胚軸:發育成連接根、莖的部分 胚 胚芽:發育成莖、葉
胚根:發育成根 胚軸:發育成連接根、莖的部分
胚根:發育成根
胚由受精卵發育,是新植物體的幼體,是種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軸和子葉構成。
雙子葉植物:種子的胚具有兩片子葉,無胚乳,例如:蠶豆、花生、大豆、菜豆
單子葉植物: 種子的胚具有一片子葉,有胚乳, 例如:水稻、小麥、高粱、玉米
被子植物的一生
種子萌發的條件 自身條件:種子是完整的、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狀态)
外界條件:适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一定的水分
種子的萌發的過程: 種子吸水膨脹 (進行呼吸作用,發熱)
3.種子的休眠:種子成熟以後、一段不能萌發的時期。
植株的生長
1.幼根的生長:
(1)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結構和主要功能:
成熟區: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因為表皮細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擴大了與土壤的接觸面積)
伸長區:細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長(細胞體積增加),
根生長最快的部位;也能夠吸收水分和無鹽 使根的長度不斷增加
分生區:有很強的分裂能力(細胞數量增加)
根 冠:起保護作用
伸長區的細胞來自于分生區的細胞分裂。
2.芽的發育過程
1)枝條是芽發育成的
2)芽中有分生組織,芽在發育時,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它是由幼嫩的莖、葉和芽組成的,枝條上的芽又能發育成新的枝條。
開花和結果
1、花是由花芽發育而來的,花的結構:
2、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傳粉受精
1)被子植物生長到一定時期就會開花,花藥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散放出花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自花傳粉,異花傳粉。傳粉媒介:風和昆蟲
陰雨連綿易造成傳粉不足,導緻果穗缺粒,空癟。可以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2)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胚珠裡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4)受精(精子與卵細胞融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完成後,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 多粒胚珠發育成多粒種子。
子房裡面有胚珠,胚珠裡面有受精卵。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植物生活為什麼需要水
(1)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2)使植物體保持一定的姿态
(3)無機鹽隻有融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運輸 (4)水參與植物的新陳代謝
2.植物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較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
無機鹽 |
作 用 |
缺 乏 症 狀 |
例 如 |
含氮的 |
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 |
葉片發黃,植株矮小 |
人畜的糞尿 |
含磷的 |
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和種子的成熟提早 |
影響花和果實的形成和發育 |
骨粉 |
含鉀的 |
使莖杆長得粗壯,促進澱粉的形成 |
植株易倒狀 |
草木灰 |
2.水分的運輸途徑
(1)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2)水分運輸的途徑:土壤中的水分 根毛 根内的導管 莖和葉的導管
3.導管和篩管的比較:
名稱 |
分 布 |
功 能 |
導管 |
木質部 |
由根向上部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
篩管 |
韌皮部 |
由葉向下部輸送有機物 |
根、莖、葉中的導管彼此相通,根、莖、葉裡的篩管也是彼此相通的。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蒸騰作用使大量的水分散失
概念:水分以氣體狀态從體内散發到體外的過程。
表皮 表皮細胞:外有角質層,起保護作用
保衛細胞(成對的半月形,内有葉綠體):控制氣孔(氣體進出的門戶)的開閉
葉肉: 細胞内含葉綠體,葉綠體内有葉綠素
(3)場所:主要通過葉的氣孔散失,葉柄和幼嫩的莖上也有少量進行
氣孔是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
(5)意義:1)降低植物體的溫度;2)促使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 3)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運輸動力)。
2.植物的蒸騰作用:植物靠根系從土壤中吸收來的水分,絕大多數要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去。
移栽樹選擇陰雨天,或剪去部分枝葉。移栽樹保持土坨主要是保持根系的完整性。
例:一株玉米一生中,大約要從土壤中吸收200千克的水,但1%真正用于各種生理過程和保留在植物體内,99%的水被蒸騰掉了。
3.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水循環,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改善氣候, 保持水土,使地下水得到補充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
(1)方法步驟:
暗處理 目的:讓葉片内的有機物耗盡
遮光照射 在黑暗處進行,上下兩面要同時遮蓋,遮光和不遮光處形成對比
摘下葉片,酒精褪色 隔水加熱,溶解葉綠素,葉片變成黃白色
漂洗幹淨,滴加碘液,觀察結果:葉片見光的部分遇碘變藍
(2)結論: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澱粉
2、光合作用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着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
(3)原料:二氧化碳、水
(4)産物:有機物(儲存着能量)(如:澱粉)、氧氣
(5)場所:葉綠體
(6)條件:光
(7)實質 物質的轉化:簡單的有機物 複雜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
能量的轉化:光能 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8)意義:1)為植物自身生長、發育、繁殖提供有機物
2)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
3)有機物為動植物及人類生活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來源
4)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超過了自身對氧的需要),維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産上的應用: 合理密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陽能和土地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體吸收空氣中的氧,将體内的有機物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将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的過程。
反應式:有機物(儲存着能量) 氧氣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場所:植物體内所有的活細胞(主要在線粒體内)
4.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滿足生命活動需要,一部分以熱的形式散放出去。
5.與人類生産生活的關系:糧食儲藏(無氧)、中耕松土(使根部有氧)、及時排澇(使根部有氧)
6.外界條件對呼吸作用的影響:
外界條件 |
影響 |
生産措施 |
溫度 |
随溫度升高而加強,過高又減弱 |
儲藏蔬菜、水果、糧食時保持低溫 |
水分 |
随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強 |
糧食在入倉以前一定要曬幹 |
氧氣 |
在一定濃度内随氧的濃度增加而加強 |
儲藏水果、蔬菜時降低含氧量(如充加氮氣)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濃度大時,受到抑制 |
充加二氧化碳延長水果、蔬菜的儲藏時間 |
7.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關系:
光合作用 |
呼吸作用 | ||
區别 |
場所 |
含葉綠體的細胞 |
所有活細胞 |
條件 |
在光下才能進行 |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 |
原料 |
二氧化碳和水 |
有機物和氧氣 | |
産物 |
有機物和氧氣 |
二氧化碳和水 | |
物質轉化 |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 |
将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
能量轉化 |
将光能轉化成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 |
将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 | |
聯系 |
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物質基礎 |
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
綠色植物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綠色植物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