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款Polo上市已經有5個年頭了,最新一代車型去年也在海外上市,但在國内,國産的新一代車型卻被命名為Polo Plus,大衆這是想玩兩代同堂還是提升逼格目前不得而知。所以我們湊齊了新老兩代Polo,看看新車的提升到底能不能讓大家買賬。(為了各位看官有更好的閱讀體驗,下文簡稱Polo Plus為新Polo,現款Polo為老Polo。)
新Polo的車身尺寸相比于現款車型都增加了不少,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提升了氣場。
對比新車旁的老Polo,新Polo它不僅更長更寬,同時高度也有所降低,看上去更加低趴,運動感更強烈,甚至有不少人會誤認為這是一輛高爾夫,讓你更有理由說服你的爸爸掏錢,開回老家也更有面子。
下面單獨聊聊它們的設計。首先說下老Polo,在它上市的2011年,是大衆設計語言從圓潤過渡到犀利的階段,雖然這樣的設計經典的“四眼”Polo少了些個性,但卻讨好了更多國人的審美。不過比起飛度、雅力士這些同級熱門車,這樣的設計沒有什麼亮點,就是勝在中庸耐看。
新Polo無例外地用了大衆最新的家族設計,如果說老Polo隻是在向犀利過渡的話,那麼新款就是完全體了,除了設計風格的轉變,新車的細節也更顯高級,像黑頂、亮黑後視鏡和擾流尾翼這些年輕人最愛的東西都配齊了看來,已經沒有什麼必要去跑汽配城了。
新Polo的内飾設計終于擺脫了以往大衆車的“千篇一律”。在我剛剛進入車内時就不得不帶上太陽鏡,畢竟金黃色的亮光塑料飾闆實在過于晃眼,好不好看就見仁見智了。此外,一摸才發現,新車的儀表台主體用的還是硬邦邦的塑料,這樣的表現并沒有明顯提升。
而且機械式手刹仍在繼續服役,在9102年的今天,電子手刹才是大勢所趨。
這時候看回老Polo的内飾,雖然許多朋友對它的萬年不變的布局厭倦不已,但是精緻的做工、更細膩的搪塑材料無疑是更有質感的,優良的人機工程學放在如今也不過時,回頭再來看看帶Plus的後輩,這還是一輛強調高級的大衆嗎?
當然,5年的時間可以改變很多東西。Polo Plus的8英寸車機大屏,涵蓋了大部分時下流行且實用的功能, 除了最基本的多媒體和導航之外,像CarPlay、CarLife和語音控制這些都可以在上面找到。
除此之外,Beats音響也出現在新車上了,在許多年輕人當中,這個品牌的紅底的B字logo便是時尚的标簽。大衆似乎很了解他們的心理,毫不吝啬地把這個标志放在了門框和高音喇叭上,十分醒目。
在賣出的老Polo中,大多數配備的是上古的多媒體系統,黑白屏、密密麻麻的按鈕現在看來很原始,功能也比較單一,大多數時候隻能聽聽收音機放放歌。因此許多車主們在這兩年會改裝新的車機系統,跟上時代的潮流。(本圖上的是原廠的多媒體主機,因為車主已經對這輛老Polo改裝了副廠車機大屏。)
畢竟新Polo的尺寸是全面加大的,理論上講乘坐空間是不會比老款差的,實際體驗也是如此。
新款的前排座椅臀點更低,因此駕駛坐姿更熱血,同時頭部空間也更好,更寬的車身也讓前排的橫向空間更大,寬敞感是ok的。此外,新車的座椅填充物軟硬分布沒有什麼問題,對身體的貼合度,包裹感都不錯。
相比之下,老Polo的前排坐姿就比較高了,這對頭部空間的影響較大,個子高的朋友們應該會覺得比較壓抑。而且前排橫向空間也更窄,坐進車内時還是那種小型車的感覺,即使放眼同級對比,這樣的表現也是落後的。
新車的後排空間有明顯的進步,我們根據PT8-120的實測标準,測得的後排縱向空間為770mm,這樣的表現已經比某些主打運動的緊湊型車好了,例如昂克賽拉。而且後排座椅的坐墊并沒有為了營造空間感而縮短,而且坐墊傾角也更加大,下陷感更明顯,但是靠背還是偏直了一些,腰不好的老哥們就要注意這點了。
如果說新車的後排空間還湊合,那麼老Polo的後排就是慘不忍睹了,我們實測的後排縱向空間隻有670mm,這樣的表現在同級車中是不入流的。除此之外,更短的坐墊、更硬的座椅、以及更陡直的靠背,這些大忌老Polo都犯上了,後排的舒适性實在不敢恭維。
在後備廂空間方面,新老款車型的差别并不大,而且後排座椅靠背均可實現放倒,隻不過老款可以4/6比例放倒,新款隻能整體放倒,在空間利用的靈活程度上是退步的,這很有可能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慮。
總的來說,新老款車型的動力總成相似度極高,都是EA211 6AT的經典搭配,但是具體參數還是有細微的差别,新款的1.5L發動機要比老款的1.6L多了3匹,但是扭矩減少了10N·m,理論上,新Polo的發動機會偏向于高轉速發力。
(Polo Plus目前隻搭載了1.5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馬力為113匹,峰值扭矩為145N·m,可滿足國6排放标準。)
(與1.5L發動機相匹配的是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并帶有手動模式。)
(老Polo搭載了1.4L和1.6L自然吸氣發動機,GTI版本除外。本次對比車型搭載的是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馬力為110匹,峰值扭矩為155N·m。)
(老Polo用的也是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同樣帶有S擋和手動模式。)
Polo Plus誕生于大衆最新的MQB平台,相比于老款的PQ25平台,新平台在輕量化和車身剛性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升,最起碼官方的話術是這麼說的,不過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遛遛。
首先我們還是來回味一下老Polo的駕駛感受,這輛老車是2016年上的牌,目前已經累計行駛超過8萬公裡了,保養得還ok,除了胎壓監測失靈以外沒有什麼問題。
老Polo駕駛起來就是傳統大衆的風味,1.6L自吸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毫無亮點,低扭不強高轉也沒有力,對于這輛1.1噸重的小車隻能說是夠用。油門響應比較滞後,當你需要加速超車時,你要把油門踩過很深的行程,來喚醒正在睡夢中的變速箱。
6AT的換擋邏輯雖然慢,但不至于神經質,佛系駕駛問題不大。不過這輛老Polo在走過8萬公裡後,變速箱的每一個換擋動作都比較明顯,但也沒有衆人皆知的DQ200(7速幹式雙離合)來的那麼皮。
那麼,同為EA211 6AT的Polo Plus表現如何呢?
有進步,但不明顯。總體來說,Polo Plus的動力調校風格和老款很像,都像是給佛系青年定做的那一類,不過新車的降擋響應要比老款快一些,即便如此,你也需要踩到接近一半的油門踏闆行程才會降至合适的擋位,否則變速箱還是會繼續思考人生。
但大衆似乎找到了“根治”這個問題的辦法,那就是油門踏闆底部的Kick-down開關,當你油門到底觸發它的時候,變速箱就可以降至當前速度所能允許的最低擋位,這時候,Polo Plus用高亢的發動機聲浪和更好的高轉速動力表現來提醒你:“我好歹是輛換代車”。
老Polo的轉向手感很“大衆”,全速域都是偏沉的,指向性不虛,給你一種穩重的主觀感受,相信有不少朋友們覺的這才是正宗的“德味”。不過,方向盤的回正力還是比較澀的,随速增益也不明顯,缺乏一些靈性。
好在新Polo的轉向手感改善了不少,低速的時候方向很輕,挪車掉頭都很輕松,随着車速的提升也會慢慢變重,跑高速也能給你不錯的穩定感,指向性的表現過關,虛位也不算大。
由于測試場地條件問題,因此像操控極限這些方面就暫時沒法和大家聊了,但稍微小跑一下問題還是不大的。新Polo在快速過彎的時候會更貼地,側傾也比老款小了不少,整體的姿态更從容,看來這58mm的加寬還是很香的。
底盤方面,兩車均采用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挂 後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挂的組合,這也是大多數小型車的經典搭配。不過新Polo的懸挂相比于老款要稍軟一些,舒适性的進步比較明顯,特别是對于小振動的過濾明顯要好不少,前後懸挂的濾振差别也不算大,底盤給人的感覺還是比較整的。
而老Polo的懸挂整體偏硬,對于一個講究運動靈活的小車來說,這個問題是意料之中的,但在過減速帶的時候,懸挂對振動的吸收不夠幹脆,餘振不僅多還很明顯。好在新款車型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顯得高級不少。
經過一波對比我們發現,新Polo的提升還是對得起Plus這個稱謂的,它的形象變得更精緻高級,尺寸也經過了加碼,看上去像一輛“小高爾夫”,這也使得空間不再是它的短闆,在這些能讓你一目了然的地方,新款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但在動态性能方面,它并沒有和老款拉開本質的差距,沒有同步引進更先進的1.0T發動機,雖然1.5L 6AT的搭配看似更成熟可靠,但是沒有一個好看的數據似乎也很難吸引到追求運動性能的年輕人,對于一輛定位精品化的小型車,這無疑是很讓人糾結的點。
而且,新車的售價多少有點放飛自我了,9.99-12.39萬元的售價要比老款的7.79-11.49高不少。但對于大部分小型車買家來講,更高的配置似乎沒有更低的價格來的有吸引力。如果你不是大衆真愛粉的話,建議可以冷靜一段時間,等它價錢回歸理性後再入手,或者逼自己一把,直接買高一級的高爾夫,說不定它的價格更能讓你驚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