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小說《西遊記》的影響,很多人對觀音菩薩都印象深刻。這位大慈大悲的菩薩,不管面對任何人都保持着一顆悲天憫人之心。她永遠穿着一件潔白的綢紗,手中托着一個羊脂玉淨瓶,與她交談的人總是感覺如沐春風。似乎這才是一個菩薩應有的做派。但大家可能不知道,觀音菩薩最早可是男兒身,而且在我國唐朝之前的觀音塑像也都是以男性為主。
想必大家都知道,佛教并不是我國的本土宗教,最早是在西漢時期從印度傳入我國的。而在印度佛教的教義中,觀音菩薩是古印度轉輪王的大兒子不眴。當時轉輪王無淨念共生有千子,但能與他一同參悟佛法的卻隻有大兒子不眴和二兒子尼摩。後來轉輪王參悟成功,成為了無量壽佛,即我們所熟知的阿彌陀佛。而不眴則成為了觀音菩薩,尼摩成為了大勢至菩薩。如佛教經典《華嚴經》中也曾說過:“勇猛丈夫觀自在”。可見,觀音在印度一直都是位勇猛的鋼鐵直男。
那觀音在到了我國之後,為何會變成一位慈眉善目的女性呢?這期間就有許多因素了。其實早在唐朝之前,中國還有觀音男像的雕塑。如果大家去敦煌莫高窟或者西藏參觀,也可以看到男身觀音像。有些雕像為了凸顯觀音的男性特征,還給他加上了小胡子。觀音向女性轉變的時間,大概在隋朝年間。
南北朝時期,陳朝宣帝給自己的兒子陳叔寶找了一位太子妃,名為沈婺華。陳宣帝死後,陳叔寶繼位,沈婺華成為皇後。沈婺華性情恬淡、與世無争,所以一開始陳叔寶還能與她相敬如賓。後來沈婺華的父親去世,她一直在為父親守孝,過了喪期也一直未出宮殿。陳後主漸漸與她感情變淡,并開始寵幸貴妃張麗華,由她來代掌宮務。沈婺華得知後并未有太大的反應,也沒有嫉妒張麗華。
陳叔寶本就昏庸無能,再加上張麗華的慫恿,很快便亡了國。陳國滅亡後,沈婺華與陳叔寶一同去了隋朝國都長安。陳叔寶死後,沈婺華為他情真意切的寫了一篇哀辭,隋炀帝很感動。從此,每次隋炀帝巡遊各地,都命沈婺華随行。隋炀帝死後,沈婺華出家為尼,法号觀音。她在回家的途中,發現一些無辜百姓被殺,心生不忍。便裝作觀音大士的樣子,用計謀救下了一些百姓。被她救的人後來逃到全國各地,四處宣傳她的美德,觀音的名氣就越來越大。後來一些人便以她的形象繪制了觀音像。武則天在上位後,出于政治目的開始尊佛。為了凸顯女性的地位,便确立了觀音女像的形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