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李白的比較

蘇轼李白的比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4 11:44:42

歡迎戳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187字,閱讀僅需3分鐘~

蘇轼李白的比較(比德于竹文同與蘇轼的墨竹)1

宋 範仲淹 楷書道服贊卷(文同題跋) 故宮博物院藏

文蘇兩人年紀雖相差十多歲,然意氣相投,交誼甚笃,唱和頻繁。今人談及文同,往往先想到他的墨竹。雖文同善畫墨竹之名,振于當時,響徹後世,然蘇轼卻道:

與可之文,其德之糟粕;與可之詩,其文之毫末。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皆詩之餘。其詩與文,好者益寡。有好其德如好其畫者乎?悲夫!

蘇轼李白的比較(比德于竹文同與蘇轼的墨竹)2

宋 西樓蘇帖 天津博物館藏

在蘇轼眼中,文同最貴重的是“德”。德在此處,必然是指德行品操,但“德”字本身也有合乎天道、順應自然的意思。蘇轼說文同“其身與竹化”,應是“德”最好的體現了。文同“朝與竹乎為遊,暮與竹乎為朋,飲食乎竹間,偃息乎竹陰。觀竹之變也多矣。”他與竹為友,日日俯仰林中之煙雲,呼吸吐納間,竹的操挺之姿、虛懷之德都潛化進他的心裡。自然與人心相契,竹與文同“物我無間”。此時,竹與君子的關系比唐人“比德于竹”又更近了一步。

蘇轼李白的比較(比德于竹文同與蘇轼的墨竹)3

宋~清 文同(傳) 蘇轼(傳)等 六君子圖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文同的故鄉在四川,川蜀之地的竹子尤為特别,簇簇叢叢,葉闊竿長,不見結頂,遮天蔽日,生長之勢用兇猛形容亦不為過。文同曾在故鄉建“墨君堂”,并自比王子猷的居室。墨君就是墨竹,文同“嗜竹種複畫”,以“墨君”名其室。

蘇轼李白的比較(比德于竹文同與蘇轼的墨竹)4

蘇轼李白的比較(比德于竹文同與蘇轼的墨竹)5

宋~清 文同(傳) 蘇轼(傳)等 六君子圖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可惜的是,文同的墨竹作品,早在元代就已鮮見,且真僞難辨。曆經近千年,今天公認為他傳世墨竹真迹的是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幅《墨竹圖》。關于這幅倒垂竹的研究文章很多,涵蓋面也廣,涉及氣韻、技法、流傳等各個方面,在此不做贅述。文同傳世書法墨迹僅見跋範仲淹《道服贊》,蕭蕭數行,落落從容,筆墨散漫而不怠,結字清奇而可愛。都說“畫如其人”“見字如面”,由文同之書畫可見蘇轼言辭之懇切:

孰能惇德秉義,如與可之和而正乎?孰能養民厚俗,如與可之寬而明乎?孰能為詩與楚詞,如與可之婉而清乎?孰能齊寵辱,忘得喪,如與可之安而輕乎?

蘇轼李白的比較(比德于竹文同與蘇轼的墨竹)6

元 李衎 雙鈎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蘇轼的傳世墨迹數量相較文同更多,然與文同有關的多存于拓本《西樓蘇帖》中。宋人熱衷讀碑刻石,宋人汪應辰搜集蘇轼書法,集成《西樓蘇帖》。該帖宋刻宋拓,與原迹相差無幾,三十卷全帙,目前僅見六冊(天津博物館藏五冊、北京市文物公司藏一冊),幸《與可畫竹贊》《淨因院文與可畫墨竹枯木記》《文與可字說》《祭文與可文二首》等文皆有留存。其中包含了文蘇兩人關于墨竹的認識與體會,是極為珍貴的研究資料。

蘇轼李白的比較(比德于竹文同與蘇轼的墨竹)7

元 趙孟頫 蘭石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文同在墨竹史上的影響力,和蘇轼的贊頌推動關系極大。有一學者曾論:蘇轼的墨竹得益于文同,但文同的墨竹亦離不開蘇轼的褒揚。而蘇轼在推廣文同墨竹的同時,實際上是傳播了自己的思想。在後世人心中,蘇轼幾乎成為和陶淵明相類似的抽象的文人偶像,所謂文同墨竹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一部分體現的是蘇轼的思想。但是由于蘇轼墨竹源自文同,後人畫竹即使實際上受到蘇轼的影響,卻常被認為是師法文同。這個論述很是恰當。後世畫家有的甚至沒有見過文蘇作品,但仍在畫上自題仿湖州、學東坡。因此,相較于繪畫實技,他們傳承更多的是文蘇的思想精神。


原文作者:謝佳玲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12月刊《千載竹君—文同蘇轼影響下的文人墨竹》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減)

想了解更多收藏信息,歡迎下載【收藏家APP】,關注【收藏家】官方微信公衆号&微博&頭條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