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又叫什麼節?鬼節又稱為中元節,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産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鬼節又叫什麼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鬼節又稱為中元節,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産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說七月十五)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産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複生之數。《易經》:“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複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民間選擇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與“七”這複生數有關。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的盂蘭盆節設在七月十五日。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于東漢後道教的說法。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一定意義上,七月半祭祖節歸屬民間世俗,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