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鷹(Pandion haliaetus)史稱——鹗(è),鷹形目、鹗科、鹗屬的唯一成員。人們口中的河鷹、海鷹很多時候說的也是它們。但其實,它們最出名的稱謂是“雎鸠”。
對,就是《詩經》裡婦孺皆知的那句“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首句中的“雎鸠”。
辭書之祖《爾雅》釋鳥:“雎鸠,王雎”。
郭璞注:““雕類。今江東呼之為鹗,好在江渚山邊食魚。”
《禽經》:“王雎,雎鸠,魚鷹也。”
哪個年代,文化人裡都愛出杠精
《詩經》裡用雌雄魚鷹相互應答的“關關”之聲來借指男女愛情。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杠精無處不在。以宋朝的朱熹為首,再加上如今一幫不懂生物學,也不願意花時間深入研究的現代文人,都自以為是地認為猛禽之間沒有美麗愛情,沒有動聽的歌喉,說雎鸠不是魚鷹——
“雎鸠是水鳥,經常栖息于河湖水邊,如鴛鴦一般生活,故古人視為男女相戀的象征,如何能歸之于鹫、雕、鹗等猛禽?實乃大謬。”
呵呵呵,不懂就别說,誤人子弟。
關關雎鸠,猛禽的“關關”之聲各種影視作品裡,仿佛約定俗成一般,當雕、鷹出場時,總伴随着一聲長嘯。
但事實上,多數雕類很少鳴叫,比如,身材偉岸的金雕隻在築巢期才會兩口子之間吵吵鬧鬧地發出叫聲——像小雞仔、小奶狗一樣的叫聲。
而在魚鷹這裡,雖然它們臉戴着“黑面罩”,一張鷹鈎嘴 大爪子,兇巴巴的樣子,但求偶時的鳴叫婉轉動聽,甚至賽過許多鳴禽。不信?喏,聽聽看:
咋樣,是不是有“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味道了?
求愛後,是一生負責的婚姻魚鷹的求婚很有趣,也很複雜。
雌性魚鷹不是唱唱歌就能娶過門的,需要雄性進行額外的能力展示大秀:雄魚鷹會撿起一塊相對沉重的岩石或樹棍子,在空中奮力飛翔。
雌性感覺小夥兒力量初步ok的話,會和雄性進行“婚飛”,不是比翼雙飛那樣秀恩愛,過程中兩隻鷹會像搏鬥一樣,雙足緊扣進行空中角力。
為何要如此?
雌魚鷹的理由很充分。築巢後,雌性魚鷹會一直留在窩裡孵卵,食物全都由雄性提供。有力量能把大魚帶回來養家的雄性,才能配對成功。
年年有魚,才是理想婚姻。
隻吃魚的猛禽魚鷹是完完全全以魚為生的猛禽。成年魚鷹身長約60厘米,翼展能達1米8。
它們生活在水邊,白天活動。除了南極洲,它們遍布世界各地,生活習性和長相都一模一樣,幾乎無法區分出任何亞種,這一點讓魚鷹很不尋常。
魚鷹99%的飲食由魚類組成。為此,它們進化出了特殊的身體特征,以及獨特的行為适應捕魚:
- 可逆外腳趾;
- 腳趾下側的尖刺;
- 潛水時可關閉鼻孔以防水;
- 爪子上的鱗片向後生長,起到倒鈎的作用,幫助抓住獵物;
- 濃密的羽毛,油膩,防止羽毛浸水。
魚鷹的視力非常好,适合從空中探測水下物體。魚鷹飛在水面10-40米上方,瞅準獵物後,會短暫盤旋,然後雙腳探出猛地紮入水中。
當魚鷹俯沖時,它會調整自己的飛行角度,從容應對折射造成的魚影失真。
這個姿勢被人畫下來,以至于一些古籍裡,被描述成有四條腿的鳥[偷笑]。
曾經遍布世界,一度瀕臨滅絕進化讓它們很好地适應了全世界的江河湖海。
但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魚鷹種群在中國乃至全世界許多地區急劇下降,這是由于滴滴涕等殺蟲劑對生殖的毒性作用。
殺蟲劑幹擾了鳥類的鈣代謝,導緻蛋殼薄、容易破碎或不育。禁止滴滴涕以來,魚鷹以及其他受影響的猛禽物種都取得了顯著的恢複。今年,在北京的密雲、懷柔,以及秦皇島等多地,都有目擊的報道。
時光流轉,種群恢複。如果你有幸看見它們飛翔,聽到它們鳴唱,告訴孩子,那就是“雎鸠”。
作者感謝你的關注(¬_¬)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