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部編版八下語文古詩默寫題

部編版八下語文古詩默寫題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9-02 20:18:32

部編版八下語文古詩默寫題(部編語文九下11送東陽馬生序宋濂-誦讀)1

部編版八下語文古詩默寫題(部編語文九下11送東陽馬生序宋濂-誦讀)2

部編版八下語文古詩默寫題(部編語文九下11送東陽馬生序宋濂-誦讀)3

部編版八下語文古詩默寫題(部編語文九下11送東陽馬生序宋濂-誦讀)4

部編版八下語文古詩默寫題(部編語文九下11送東陽馬生序宋濂-誦讀)5

部編版八下語文古詩默寫題(部編語文九下11送東陽馬生序宋濂-誦讀)6

【重點字詞】

餘幼時即嗜學

嗜:特别愛好

無從緻書以觀

緻書:得到書,這裡是買書的意思。緻:得到。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假借:同意複詞。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書.“之”是“怠”的賓語,指“筆錄”這件事。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錄畢,走送之

走:跑。

不敢稍逾約

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以是:因此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既:已經 道:學問、學說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遊:交流

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趨:奔向。執:拿着叩問:求教。叩,請教。

門人弟子填其室。

填,塞。這裡是擁擠的意思。

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引,提出。質,詢問。

或遇其叱咄

或:有時

色愈恭,禮愈至

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複

複:這裡指辯解。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俟:等待。

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卒:最終

負箧曳屣:背着書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

支:通“肢”四肢的意思 湯:熱水。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寓逆旅:住在旅店裡。逆旅,旅店。 再:兩次

同舍生皆被绮繡

被:通“披” 穿着

腰白玉之環

腰:用作動詞,腰佩

右備容臭

容臭:(xiù)香袋。臭:氣味,這裡指香氣。

烨然若神人

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樣子。

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

綴:這裡意為“跟随”

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遺:給予,贈送

凡所宜有之書

宜:應當 不必若餘之手錄 若:像

假諸人而後見也。

假:借 流輩甚稱其賢 賢:賢能

生以鄉人子谒餘

谒:拜見 餘朝京師 朝:朝見

撰長書以為贽

贽:初次進見尊者時所持的禮物。

言和而色夷

色:臉色 夷:平易

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

謂:說

是可謂善學者矣

是:這 謂:稱作

謂餘勉鄉人以學者

謂:說

【重要句子翻譯】

1.家貧,無從緻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譯文:因為家中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

2.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譯文: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

3.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

譯文:因此人們大多肯将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

4.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譯文:曾快跑到百裡之外,手拿着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

5.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譯文: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

6.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

譯文: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為周到,不敢答複一句話。

7.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譯文: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

8.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譯文: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

9. 當餘之從師也,負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皲裂而不知。

譯文:當我尋師時,背着書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寒風凜冽,大雪深達幾尺,腳和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

10.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譯文: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也就不感覺吃的穿的不如人了。

11.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

現在在太學裡學習的各個學生,朝廷每天有米糧供給,父母每年給(他們)冬夏的衣服,沒有受凍挨餓的擔心;坐在大廈裡面讀書,再也沒有奔走的勞累了。

12.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有司業、博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問題得不到回答、要求得不到滿足的。

13.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餘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

凡是應該有書都集中在這裡,不必像我那樣動手抄寫,要向别人借來書才看得到。

14.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他們的學業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資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專一罷了,哪裡是别人的過失呢?

15.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餘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谒餘。

東陽縣的馬君則在太學裡讀書已經有兩年了,同輩的人很稱贊他的賢能。我到京城朝見皇帝,馬生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

16.撰長書以為贽,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

寫了一封長信作為初次見面表示敬意的禮物,言辭很流暢、通達。和他辯論問題,言語溫和而臉色平和。他自己說少年時候在學習上用心很勞苦。

17.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将歸見其親也,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這可以說是善于學習的人了。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講講求學的困難來告訴他。

思想感情

本文是宋濂送給同鄉馬君則的一篇贈序。文章叙述作者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曆,勉勵同鄉晚輩馬生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備的人。

問題探究

1.作者從幾方面概括作者求學時遇到的苦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抄書之難:手自筆錄;

求師叩問之難:趨百裡外,謙虛謹慎;

從師道路跋涉之苦: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

生活之苦:日再食,缊袍敝衣。

克服的方法:

①常借書于人,手自筆錄,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觀群書。

②苦無名師引導,長趨百裡外,從師叩問。

③用精神上的富足戰勝了物質上的貧困,從未動搖求學的意志。

2.文中先寫自己少年求學的艱難與刻苦,目的何在?

目的:激勵馬生不要辜負良好條件,鼓勵馬生刻苦、勤奮地學習,成為德才兼備的人。

3.本文是寫給馬生的,為什麼用大量的文字寫自己求學的事?

作者現身說法,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增強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 本文采用對比的寫法,請舉出一例,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将同舍生的豪華衣飾和自己的蘊袍敝衣作對比,更為突出作者求學條件之艱苦,體現他不慕虛榮、不畏艱難、刻苦讀書、勤奮求知的精神。

5.讀完全文,你覺得應該學習作者的什麼精神和品質?

對讀書有濃厚的興趣,為學有所成,不畏艱難,學習刻苦,有克服困難奔向目标的堅定決心和毅力和堅守信約,謙虛有禮的美好品質。

6、你從作者的讀書經曆中得到哪些啟示?

答:①學習要勤奮;

②求師要誠心;

③學習中需要不斷克服并戰勝困難;

④學習要又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等等

部編版八下語文古詩默寫題(部編語文九下11送東陽馬生序宋濂-誦讀)7

同步練習

《送東陽馬生序》導學案

【學習目标】

1、了解何為贈序,掌握文中的重點實詞和虛詞。

2、把握本文因事說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語言風格。

3、辯證看待學習中的難與易、苦和樂。

【知識鍊接】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潛溪,谥文憲。學識淵博,工散文,文字簡練樸素,與劉基、高啟并為“明初詩文三大家”,為明“開國文臣之首”。

贈序,是指親友間以作文相贈的文字,内容多是表達惜别、祝願、勸勉之意的文字。

獲取更多資料,請關注初中語文園地

【預習導學】

一、熟讀課文,

1給下列字詞注音 并解釋。

嗜( )學: 逾( ):

碩( ): 俟( ):

衾( ):烨( )然:

叱( )咄( ):

皲( )裂:

媵( )人: 容臭( ):

負箧( )曳 ( )屣( ):

2、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釋。

① 四支僵勁不能

②同舍生皆被绮繡

③滕人持湯沃灌

3、指出古今異義詞,并解釋。

①走送之 古: 今:

②日再食 古: 今:

③滕人持湯沃灌 古: 今:

4、一詞多義

(1)至

禮愈至( )

至舍( )

(2)以

無從緻書以觀( )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

以衾擁覆( )

計日以還( )

(3)而

足膚皲裂而不知( )

久而乃和( )

(4)之

弗之怠 ( )

走送之 ( )

當餘之從師( )

慕聖賢之道 ( )

5、詞類活用:

①手自筆錄

② 腰白玉之環

③錄畢,走送之

④餘立侍左右

6、翻譯下列句子

①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②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皲裂而不知。

③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二.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感知課文(能用原文時請用原文):

1.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自身 經曆,勉勵馬生讀書當 (用原文)。

2.為說明上述問題,作者用了四個切身事實說明問題,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3.為解決無書以讀的困難,作者克服了怎樣的困難(請用原文回答)?

結果如何(用原文)?

4.作者如何克服無師以教的困難?(用原文)

②學習态度,

③老師脾氣不好時,

④老師氣色緩和時,

結果如何?(用原文)

5.作者奔走求師,克服了哪些困難?(用原文)

【合作學習】

1.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用原文回答)

書:

師:

衣:

食:

住:

行:

2.作者為什麼要寫同舍生的衣飾豪華的情節?

3、作者為什麼能克服種種困難,而“卒獲有所聞”?(用原文回答)

4.作者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并不講大道理,卻直接以自身經曆相告,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5.作者寫到自己住讀生活之苦時,運用了 寫法,突出自己“中有足樂”,淡化“口體之奉”,展現苦中求學的精神。

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古人一些其它苦中求學的典故嗎?你怎麼看待他們這種精神?

2、分别寫出含有“書”和“勤奮”含義的名言警句各一例(4分)。

(1)書:

(2)勤奮:

部編版八下語文古詩默寫題(部編語文九下11送東陽馬生序宋濂-誦讀)8

導學案參考答案

1.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自身 求學 經曆,勉勵馬生讀書當(用原文)。

2.為說明上述問題,作者用了四個切身事實說明問題,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幼年抄書之艱

成年叩問之難

求師奔走之勞

住讀生活之苦

3.為解決無書以讀的困難,作者克服了怎樣的困難(請用原文回答)?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結果如何(用原文)?遍觀群書。

4.作者如何克服無師以教的困難?(用原文)

嘗趨百裡外

②學習态度,立侍右左,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③老師脾氣不好時,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

④老師氣色緩和時,則又請焉。

結果如何?(用原文)卒獲有所聞。

5.作者奔走求師,克服了哪些困難?(用原文)

負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6.作者寫到自己住讀生活之苦時,運用了對比寫法,突出自己“中有足樂”,淡化“口體之奉”,展現苦中求學的精神。

合作學習:

1.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用原文回答)

書:無書。借書于藏書之家。

師:無師。趨百裡之外。

衣:缺衣。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食:少食。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住:四海為家。寓逆旅。

行:不避艱辛。負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皲裂而不自知。

2.作者為什麼要寫同舍生的衣飾豪華的情節?

對比。以此展現作者一心向學,“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

3.作者為什麼能克服種種困難,而“卒獲有所聞”?以中有足樂者

4.作者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并不講大道理,卻直接以自身經曆相告,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以身說法,親切感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古人一些其它苦中求學的典故嗎?你怎麼看待他們這種精神?

囊瑩映雪、懸梁刺股、鑿壁偷光。

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