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直播帶貨不知道騙了多少人

直播帶貨不知道騙了多少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2:47:09

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2021年4月,華溪公司找到提供直播帶貨服務的某傳媒公司,約定傳媒公司45天内完成總銷售額12萬元,服務費為5萬元,如未能完成的,則需按照服務費與總銷售額的對應比例進行退款。華溪公司按約支付了5萬元服務費,傳媒公司安排主播對冷凍食品進行直播。2021年9月18日銷售3盒水餃,價格為36元,之後再無其他銷售成交記錄。然而,傳媒公司不僅沒退錢,還在直播“翻車”後,私下變更工商登記。近日,上海虹口法院判決傳媒公司退還華溪公司服務費49985元。(據9月28日經濟參考報)

直播帶貨不知道騙了多少人(花5萬請人直播帶貨隻賣出36元)1

網友相關讨論截圖

一起簡單的法院判決,讓人看出這直播帶貨的水,還挺深的啊。

一則是,12萬元的冷凍品,傳媒公司竟然要收5萬元的直播帶貨服務費,那麼貨值才7萬元?除去物流售後等費用,華溪公司賺錢嗎?冷凍品的品質能保證嗎?網友議論紛紛,表示不理解。

二則是,傳媒公司沒有達到約定的銷售額,不僅不退款,在華溪公司将傳媒公司告上法庭後,傳媒公司實際控制人王某偷偷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試圖逃避退款責任。這樣可還行?民間有句話說,沒有金剛鑽,别攬瓷器活。這手段也太赤裸了。

近幾年,直播帶貨成為風口,各路“諸候”紛紛湧入,發展成為一個大的産業。這期間,既有一些頂流網紅創造銷售上的奇迹,也發生衆多頂流網紅翻車的事件。但客觀來說,這一行業存在不少亂象。比如,有的為了數據上好看,滿足銷售方的要求,直播時觀衆“紛紛下單”,直播間一關,訂單紛紛被取消;有的幹脆銷售假冒僞劣産品或者通過虛假宣傳,以求利潤……就像劉畊宏、辛巴等,都陷入“假燕窩”事件。

一方面是極少數頂流銷售蒸蒸日上,另一方面是衆多小企業想在直播行業裡分一杯羹,在滿滿的求生欲下,與銷售方簽訂各種對賭協議,也不管能不能完成,從而給人以饑不擇食之感。就像這家傳媒公司,簽了12萬元的對賭協議,直播帶貨隻賣出36元,難道對自己公司的能力沒一點數?當然,我們從中也可見,直播帶貨市場的殘酷。

但客觀來說,直播帶貨是個很專業的事情,并非就是一部手機、一個直播間、網線一連那麼簡單。一些知名人物入局後,發現也是銷售寥寥,有的還引發各種争議,毀了自己的聲譽。

其實,傳媒公司直播帶貨隻賣出36元冷凍品,本身并不丢人。丢人的是,公司沒有法律意識,不按協議辦事,沒完成合同卻想着怎麼去吞掉5萬元的服務費。現在法院判決出來,傳媒公司這一單收入才15元,這不是活該嗎?

未必說直播的服務費高,這冷凍品就有問題,但是這樣高昂的服務費,卻不得不讓消費者心生戒心。就像一些頂流網紅,直播帶貨時都是打着“低價”的招牌,但從稅務部門發布的涉稅網紅翻車的數據來看,他們賺的錢可還真不少,羊毛隻會出在羊身上的。這是不是揭露了一個真相?

說穿了,直播帶貨行業,要想行穩緻遠,還真不在商品價格,關鍵在“信任”上。銷售方、直播帶貨方、消費者之間,都要按法律法規辦事,按合同辦事,少些爾虞我詐才行。否則,發展再快的行業,也有風停下來的時候,那時,地上的會是什麼呢?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