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之間由于各自所處的曆史文化、自然環境和信衆的生存條件、生活習俗不同,因此,在飲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風格、信仰習俗、信衆的心理素質等衆多文化内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點。都是佛教,在根本教義方面沒有什麼不同,也就是說它們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不同點,隻表現在非本質的表面現象方面。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曆史背影的不同。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歸屬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并沒有小乘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并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系。而從大乘佛教的判别來看,藏傳佛教密教與大乘佛教顯教顯然是相對的。藏傳佛教的流傳地集中在中國西藏地區、蒙古、尼泊爾、不丹、印度的喜馬偕爾邦、拉達克和達蘭薩拉。近現代,藏傳佛教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
漢傳佛教:以地理位置劃分的佛教派别,流傳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地,為北傳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為主。在曆史上,漢傳佛教同時受到北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影響,但以北傳佛教的影響力較大,南傳佛教隻在雲南等地流傳。漢傳佛教的影響力,伴随中國勢力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并且影響了後世的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别于藏傳佛教之顯密并重,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盡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當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區的佛教也包括了流傳遠不如大乘佛教廣泛的小乘佛教。漢傳佛教融入了深厚的漢文化,形成了佛教中獨一無二的唯美極樂世界。
東南亞佛教:又稱南傳佛教,佛教傳入東南亞,最早的地區應在今日下緬甸之卑謬或泰國中部之佛統。古代東南亞佛教,小乘和大乘彼此興廢交替,以南傳上座部勢力較大。西元七世紀末,下緬甸、泰國中部信仰上座部;爪哇、蘇門答臘則在婆羅門教支配下。十二世紀,錫蘭大力改革佛教,統歸為大寺之上座部佛教。此後二百年,緬甸、泰國、高棉、寮國均弘揚以錫蘭為傳承之上座部佛教。唯有越南自古受中國文化薰陶,受傳大乘佛教。至于馬來西亞、爪哇、蘇門答臘則始終婆羅門教、大乘、小乘佛教并行,迄十三世紀,阿拉伯伊斯蘭教文化傳入後,傳統宗教亦随之覆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