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喬家大院經典音樂片段

喬家大院經典音樂片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30 14:34:26

無論是經典電影《黃土地》《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挂》《霸王别姬》,還是電視電續劇《水浒傳》《大宅門》 《喬家大院》的配樂,背後都是同一個人的身影——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趙季平。家喻戶曉的《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脍炙人口的《好漢歌》,正是出自他之手。

在上海交響樂團将于2月1日晚呈現的新春音樂會上,趙季平作曲的《絲路音樂瞬間》及交響組曲《喬家大院》将以全新面貌亮相。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時,他多次表示,自己的美學觀點是用中華民族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和世界對話,“不能一味追逐、模仿,要有個性及技術含量”。

交響曲《喬家大院》“晉味十足”

在影視劇配樂的創作上,趙季平可謂駕輕就熟了,從《黃土地》《紅高粱》到《大宅門》《喬家大院》《白鹿原》,他已先後為數十部影視作品譜曲,并留下諸多深入人心的佳作。

即将由上交呈現的交響組曲《喬家大院》,分為序曲、立志、愛情、商路、煉獄、遠情六個樂章,是趙季平根據電視劇《喬家大院》配樂整理編寫的。說起來,本次音樂會指揮、上交音樂總監餘隆見證了這一組曲的誕生。“2005年底,餘隆專門趕到西安和我一起研究這個組曲。時隔十幾年,他來排《喬家大院》,又有新的感覺、觸動,而且非常認真,不斷提出新要求。”趙季平說。

《喬家大院》配樂晉味十足,尤其是主題曲《遠情》,運用了當地特色樂器晉胡和二股弦伴奏,富有山西風格的音樂,将晉商喬緻庸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緻,凝結成一個地域乃至時代的縮影。交響組曲同樣如此, “序曲”部分展開了整部組曲中極強的山西民歌特征的音樂主題;“愛情”部分與“立志”别分的緊張感形成對比,起始處胡琴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低吟,刻畫出主人公性格中的細膩與柔情;第四樂章“商路”音色明亮,畫面感強;“煉獄”的音樂情緒轉入嚴肅、悲壯;到了“遠情”,聲遠情長的音樂氛圍強化了主題情緒。

《喬家大院》的故事發生在山西,配樂也需反映山西濃郁的民間風情。動筆前,趙季平多次趕赴山西,過了黃河,直到忻州、平遙,晉南聽蒲劇,晉中觀晉劇,終于在山西省晉劇院找到了晉胡演奏家李保青、二股弦演奏家尤建明。音樂會上,這兩位曾為電視劇配樂的演奏家将聯袂原汁原味地呈現交響版《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經典音樂片段(他曾為黃土地紅高粱大宅門配樂)1

民族樂器能展現中國的語言

趙季平愛用也擅長使用民族樂器,《紅高粱》裡的唢呐,《菊豆》中的埙,《天出血》中的排箫,《霸王别姬》中的京胡,《活着》中的闆胡,《黃土地》中的腰鼓與打擊樂都信手拈來。

“民族樂器有地域性格和特色,放在交響曲中又不顯得唐突,能展現中國的語言,中國的風貌。”趙季平形容,“我對民族音樂太愛了,身入心入情入,聽到就走不動了。”每每創作,他必定去當地采風,找尋深植于土地中的民族音樂。寫《黃土地》配樂,他與陳凱歌在黃土高原待了一個多月;寫《紅高粱》,去高密采風;寫《水浒傳》,又在山東一泡一個月。在他看來,下鄉采風就像采礦,需要耐心挖掘才能發現民樂之美,走馬觀花當然不可能有所收獲。

這或許與他的家學有關。趙季平的父親趙望雲是著名國畫家、長安畫派的奠基人,同時酷愛戲曲藝術,熟悉秦腔、豫劇、京劇,拉得一手好京胡。“面向大西北,父親對我影響很深。兒子趙麟創作《度》時,我也告訴他去河西走廊走一走,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這是一種傳承。”

電視劇配樂講究旋律性,需要在幾分鐘内充分展現才華,抓住觀衆的耳朵,要寫好并不容易,而純樂隊作品不受限制,可以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充分表現思想。趙季平說,相較之下,作曲家更喜歡寫樂隊作品,因為在思想表達上更完整,更有作曲家的個人特點。音樂會另一首曲目《絲路音樂瞬間》首演于2015年5月,創作源自他長期的積累。《絲路音樂瞬間》撷取了絲綢之路上的音樂瞬間,展示獨特的異域風情。其中,序曲《鐘鼎長安》氣勢磅礴,以銅管樂器與低音弦樂器為主要音響特征;《湯瓶夢幻》樂轉情移,使用了中亞地區特色的音階與節奏,隐喻着文化的交流與互動;《高原舞狂》作為終曲,以短樂句鋪疊,伴随回旋結構,音樂情緒快速、熱烈,具有極強舞動性。“這次演奏前,我對要演出的三首小品的配器、音樂進一步做了調整,想讓它更完整地表達我的想法。”

借鑒西方技法,為我所用

趙季平認為,當下有一種文化不自信的傾向,某些作曲家一味追逐、模仿西方的東西,反而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國外觀衆喜歡什麼作品?100個人有100種口味。但不變的是,有個性、技術含量的曲目一定受歡迎。”

2000年,應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之邀,趙季平在美國舉辦了《關山月》音樂演奏會。這是一首室内樂,取名自樂府舊題,靈感來自唐三彩樂俑,使用的樂器是琵琶、笙、大提琴和印度的塔布拉鼓。首演時,《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編曲、好萊塢音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大加贊賞,邀請他參加自己的音樂會。“音樂能感動人,要有自己民族的語言。”趙季平說,中國的音樂走出去,建立起民族音樂的文化自信,這條路“急不得”,需要靠幾代有志者去推進,“西方的技法可以借鑒,可以為我所用,但關鍵是内裡透出來的東西要很中國,要用我體會的技法講我的思想,要有這樣的自信。”他也看到,如譚盾等許多作曲家,已經走上了這條路,在音樂創作中堅持融入民樂元素,呈現本民族的音樂特色。

趙季平仍舊堅持創作,每天雷打不動三小時,從早上9點多一直寫到12點。他說,作曲隻有一個訣竅,心無旁骛,用心去寫,“不然就隻是‘活兒’,不是作品。就像當年我和張藝謀、陳凱歌是要創一條路,一條中國自己的路。”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編輯:笪曦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題圖為2018年初,作曲家趙季平在大涼山采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