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的關系取決于一個男人?案例一劉女士在與男友交往時,男友的母親不太喜歡她,主要是嫌棄她的家庭條件不好劉女士做了很多讨好未來婆婆的事情,希望能緩和關系,最終男友的母親同意了他們的婚事婚後,劉女士發現婆婆依然對自己抱有成見,經常跟親戚、鄰居說自己的不是,讓她很苦惱雖然劉女士的丈夫也會在婆媳之間做一些工作,但明顯不如以前那樣有耐心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婆媳之間的關系取決于一個男人?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案例一
劉女士在與男友交往時,男友的母親不太喜歡她,主要是嫌棄她的家庭條件不好。劉女士做了很多讨好未來婆婆的事情,希望能緩和關系,最終男友的母親同意了他們的婚事。婚後,劉女士發現婆婆依然對自己抱有成見,經常跟親戚、鄰居說自己的不是,讓她很苦惱。雖然劉女士的丈夫也會在婆媳之間做一些工作,但明顯不如以前那樣有耐心了。
案例二
王女士與丈夫結婚有20餘年,自己開了家公司,事業做得風生水起。在公公生病的時候,她找人忙前忙後,與婆婆相處得也不錯,在家裡也有話語權。公公去世後,她與婆婆同住,兩人關系越來越差。婆婆埋怨她沒有幫襯家裡,對親戚的态度冷淡無禮。王女士覺得婆婆從來不替她着想,看不到自己的付出。王女士的丈夫也經常跟她吵架,指責她對家人無禮、冷漠。最後,王女士以離婚要挾,與丈夫搬走另住。
古往今來,婆媳之間如何相處一直是家庭關系中比較敏感的話題。從心理學層面來看,婆媳處得如何,與兒子在成長過程中父親發揮的作用有一定關系。
男孩在成長過程中,會本能地渴望與父母有牢固的關系,當這樣的關系被滿足時,才感覺是建立了安全的關系,才能有進一步的成長和發展。
在4~6歲時,孩子對父母的期望是排他性的:希望母親隻愛自己,或父親隻愛自己,以表達其隻想維持和父母任一方的兩元關系,以及不希望被父母排斥的願望。
孩子在長大、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需要放棄“排他性”,這可以通過“認同”父母任何一方,也就是變得像他們一樣來解決這種沖突。一個男孩可能會通過認同父親,提高他的陽剛之氣;也可能因為認同他的母親,形成他“女性的一面”。
通過對父母的認同,孩子獲得了理想自我,同時獲得一種能力,即他愛着某人,仍容許和接受那個人和另外一個人(即第三方)有着重要并獨立的關系的能力。孩子會意識到,排他性的愛是不存在的,因為在任何一種關系中,總會有第三方需要分享部分情感。因此,孩子要學會愛他的父母,學會與父母有獨立的關系,以及允許父母有他們自己獨立的關系。
在形成這樣的三元關系過程中,父親這個角色尤為重要。當父親的力量羸弱或是缺席時,男孩與母親的關系會變得過于親密,當有第三方加入時,母親會産生強烈的嫉妒感。嫉妒是具有破壞力的,會使男孩的其他關系受到傷害,也會使婆媳關系受到影響。
因此,作為父親,要做到不報複、羞辱、輕視孩子,并幫助孩子避免關系被母親幹擾,同時保護自己與妻子的關系不被孩子侵擾。
倘若父親(公公)能在兒子與母親間使出恰當力量,既維系好與妻子的關系,又容許兒子與兒媳能有獨立于父母的關系,沖突會得以緩解。
文:湖南省腦科醫院臨床心理科 漆靖
來源: 健康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