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9 00:15:12

#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衆所周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國家的端午節,但是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主要有以下幾個說法:

1.紀念屈原。

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戰國末期楚國歸鄉樂平裡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楚瑕的後代。

在公元前278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聽到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

他雖然有心報國,但是也無法挽救當時的局面,于是屈原選擇了以死明志,毅然決然的寫下了《懷沙》後便抱着石頭投進了汨羅江,以身殉國。

楚國百姓哀痛異常,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有位漁夫準備把飯團丢進江裡,說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後來怕飯團為蛟龍所食,想出用楠樹葉子包飯,發展成粽子。

所以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風俗紀念屈原,端午節也由此而來。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端午節的由來)1

2.紀念吳國大将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春秋時期楚國人。在阖闾死後,吳王夫差即位。夫差即位後,打敗了越國後,吳國大夫伍子胥反對夫差對勾踐放虎歸山的行徑,夫差不從。後來夫差在太宰喜否的挑撥下,賜死了伍子胥。伍子胥臨死之前要求挖出眼珠,挂在吳國首都的東門上,要目睹越國滅掉吳國的過程,便自刎而死。

夫差聞言大怒,讓人将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于投入大江。後來,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人們便把端午節作為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蘇州的端午與其他地方的端午不同,吳地端午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伍子胥是蘇州古城的締造者,可以說,沒有伍子胥,就沒有蘇州古城。端午民俗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産,其中,紀念伍子胥是最為重要的内容之一。

  伍子胥對于蘇州來說,是家喻戶曉的著名曆史人物。他文能經國、武能治軍,七薦孫武、發展農耕,規劃建造了“阖闾大城”。伍子胥作為蘇州古城的建造者,在蘇州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端午節的由來)2

3.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古代孝女的典範,她投江救父,事迹感人。傳說曹娥是東漢上虞(浙江紹興)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年僅14歲的曹娥晝夜沿江号哭尋找父親,後投江而亡,從江中抱出了父親的屍體,就此傳為神話。因為曹娥投江的時間是五月初五,正好是端午節,于是有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的說法。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端午節的由來)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