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46歲,身高173厘米,體重88公斤。十年前陳先生從睡夢中被驚醒,他的右足大腳趾突然疼痛難忍,而且腫大和發紅,像是被刀割一樣。陳先生去附近的診所檢查,血尿酸470μmol/L,診斷為痛風。
醫生給陳先生開了一些消炎鎮痛的藥,又開了一些降尿酸的藥,對陳先生說:“您在疼痛緩解後,再采用降尿酸的藥物治療,要長期堅持哦。”陳先生在止痛後,就将需要降尿酸治療的事情給忘到了九霄雲外。
十年間,陳先生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反複發作,每次發作就止痛,然後如往常一樣該吃就吃,該喝就喝。忘記說,陳先生屬于應酬較多的人,而且他的酒量也還不錯。兩年前,陳先生的雙腳長出了痛風石。
陳先生右腳痛風石有明顯即将破潰的情況出現
前兩天,陳先生找到我:“劉醫生,我這痛風石您能幫我治一下嗎?”
“您的痛風石這麼大了,恐怕隻能手術治療了。而且針刀鏡手術可能都做不了,隻能用關節鏡手術。”
“我聽說,痛風石通過手術切除後還能再長,可以不做手術嗎?”
有不少痛風患者像陳先生一樣,因為患上痛風未及時降尿酸治療或是一味輕信“偏方”未規範治療,導緻長出痛風石。痛風石是痛風的特征性損害,一般未經治療的痛風患者在5年左右約70%會出現。痛風石的外觀是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物,表面菲薄,破潰後會排出白色粉狀或糊狀物經久不愈。
痛風疾病的晚期以痛風石為特點
一些患者在小診所治療痛風石,是采用像“擠牙膏”一樣的方式進行治療;也有一些患者在痛風石破潰後,對破潰部位進行了簡單的痛風石切除手術。通常來說,以上這些治療方式術後可能效果不太明顯,會出現創面難以愈合、切除部位再次長出痛風石、傷口出現感染等情況。
也正因為如此,有不少痛風患者認為,痛風石切了還會再長,完全沒有必要手術。劉醫生今天就告訴大家:痛風石手術并非完全沒有意義,對某些患者而言,手術治療也是痛風規範治療的一部分。
對于痛風石患者而言,手術和藥物治療都是規範治療的一部分
為什麼醫生會建議有些患者做痛風石切除手術?如果關節内大量沉積痛風石,就可能造成關節骨質的破壞、關節周圍組織的纖維化、滑膜及肌腱受損以及繼發退行性病變等。那麼,什麼時候需要進行痛風石的手術治療呢?我們首先來看看《中國高尿酸血症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怎麼說?
“如痛風石出現局部并發症(感染、破潰、壓迫神經等)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考慮手術治療”具體是指什麼情況呢?劉醫生的理解是,比如痛風石體積過大,已經出現壓迫受累關節部位神經時,就需要進行手術,防止出現不可逆的神經損傷;再比如痛風石破潰導緻關節出現感染時,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清除感染病竈,防止出現關節嚴重受損。
痛風石及尿酸鹽結晶的主要影像學檢查
但是,是不是就僅限于這些情況才能進行手術呢?劉醫生的認為是指南所提供的是指導意見,而臨床還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因人而異、因“石”而異的治療。一般在如下情況出現時,是需要考慮進行痛風石切除的手術:
鏡下尿酸鹽結晶沉積
痛風石引起的骨質破壞機制
通常來說,醫生建議進行痛風石切除手術,上肢是保留或恢複肢體活動功能,下肢則主要維持負重行走功能。符合手術指征的痛風石,對于減少體内總的血尿酸負荷和控制病情是很有必要的。
手部多關節痛風石導緻出現手部功能逐漸喪失
難道長期使用藥物降尿酸不能溶解痛風石嗎?一旦出現痛風石,就要引起重視。因為痛風石是痛風的晚期表現,治療是比較困難的。如果不能給予适當的治療,痛風石會随着疾病的遷延而逐漸擴大;如果放任不管,有可能會出現多關節的痛風石。
痛風石也有“老中青”的嚴重程度:痛風石大小穩定,生長緩慢,累及單一關節,關節無異常分泌物,是輕度痛風石;痛風石大小穩定,生長緩慢,累及2~4個關節,比輕度更大且慢慢發硬,是中度痛風石;痛風石大小不穩定,生長迅速,累及超過4個關節,關節有異常分泌物或出現破潰,是重度痛風石。
圍繞單鈉尿酸鹽(MSU)晶體中心核的痛風石細胞模型
痛風石可不可以采用降尿酸的藥物治療呢?劉醫生給的答案是“可以”。但是您先别着急,因為痛風石經過治療而消退是有條件的:對于首次發生的較小的痛風石,一般直徑不超過1.5厘米,在給予積極的治療讓血尿酸長期維持在300μmol/L以下的達标狀态,經過至少半年左右的時間後痛風石可以消退。
那麼,如果像陳先生那樣的痛風石已經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則通過藥物治療消退痛風石的可能性就較小;老劉曾經見到過有一位患者經過五年規範降尿酸治療後,其手指上一顆2厘米大的痛風石消退的情況。
為什麼痛風石很難用藥物溶解或消退呢?這是因為痛風石形成時間過長後,痛風石内沉積的尿酸已經無法與血液中的尿酸隻有交換,也就是說痛風石内的尿酸鹽結晶無法被藥物幹擾而剝落,排出的可能性就會變小。
痛風石肌骨超聲表現可以發現尿酸鹽結晶沉積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的存在,老劉對于臨床上進行痛風石的手術治療,主要是有三個考量:
DR片下手部多關節痛風石
痛風石的手術治療是不是需要切開受累關節?有不少人質疑痛風石手術治療,主要還是停留在過去。過去對于痛風石的手術一般采用的是傳統的開放手術治療。包括陳先生在内,會認為傳統手術就是大開刀手術,而且要全身麻醉,還可以清理不幹淨等。
劉醫生有一說一:傳統的開放手術治療存在切口大、分離暴露組織多、對關節結構破壞多和術後并發症多的缺陷。這是因為傳統的開放手術常常采用的是切除受侵蝕的關節囊、軟骨等,尤其大量地采用手術刀清除軟骨、肌腱、關節囊、韌帶及周圍軟組織,對關節創傷較大,較易造成關節的術後黏連,而且讓關節功能明顯受損。
肘部痛風石出現硬物鈣化,通過降尿酸治療溶解可能性不大
但是,近20年來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目前而言對痛風石的手術治療已經逐漸轉入微創外科技術,主要以關節鏡和針刀鏡的治療方式為主,既可診斷又可治療,在痛風石的診療領域已經廣泛運用。我們可以初步來了解一下這兩種手術的治療原理:
針刀鏡手術相關手術器械
關節鏡下痛風石手術治療
以上兩種手術方案看似簡單,實際上操作比較複雜,尤其是在小切口的情況下采用鏡下手術治療,需要避開血管和神經進行微創操作。對于比較嚴重的痛風石,為了防止術後肢體功能障礙和肌腱黏連,還需要進一步進行肌腱移植重建。
痛風石患者對手術治療的疑點還是在于術後部位愈合度低的問題。我們必須承認痛風石無論是手術還是破潰後,傷口自愈的時間較長;因此如果開展這類手術,那麼就需要專門的傷口護理。通常采用類似燒傷傷口換藥,可以在7~10天出現傷口愈合的情況。
陳先生右腳痛風石手術後
痛風石切除後還會再長的原因不能怪醫生就像陳先生一樣,不少痛風石患者都會認為:痛風石切除後還會再長出來。其實這本就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劉醫生要告訴大家的是:手術切除痛風石,确實能夠清除局部的痛風結晶和降低體内尿酸總量;但是做痛風手術并不能降低痛風複發率和讓痛風達到“治愈”的目的。
也就是說,做完痛風石的手術後,并不代表痛風的問題就一了百了,也不代表高尿酸血症的問題就一勞永逸了。痛風石手術隻是慢性痛風性關節炎規範治療中的一步,局部手術治療并不能替代長期的降尿酸治療。
因為局部手術治療,解決的是局部痛風石對關節造成的影響和尿酸鹽結晶的沉積;實際上痛風患者全身多處關節都存在有尿酸鹽結晶,隻是其它部位還沒有出現皮下的痛風石,也沒有嚴重到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情況。
痛風常見的發病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酸鹽結晶沉積
也就是說,手術沒有解決全身多處關節的尿酸鹽結晶。那麼如果不進行長期的降尿酸治療,尿酸鹽結晶在痛風石手術後的部位就會再次沉積,而且會迅速長出新的、更大的痛風石;也有可能其他部位原本就有尿酸鹽結晶,會出現痛風石,而且會出現類似需要手術治療的情況。
對于痛風石患者而言,在進行手術摘除痛風石後,需要堅持降尿酸治療以及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将血尿酸水平長期控制在理想水平後,才能達到溶解其他關節尿酸鹽結晶的目的,也才能讓手術切除痛風石的部位創傷恢複良好。所以有些醫院進行痛風石手術前,也會在病情允許的條件下先對患者進行降尿酸治療,從而可以讓術後傷口恢複較快。
手部多關節痛風石進行手術後三天傷口恢複情況
劉醫生的總結是:痛風石手術無法替代日常降尿酸治療;痛風石手術可以及時清除局部感染、解除關節壓迫和維護關節功能,達到降尿酸藥物無法達到的成果,但是無法替代正常的降尿酸治療。所以,該不該對痛風石做手術,該如何進行手術,還是需要專業醫生根據病情進行綜合判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