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視頻向抗疫前線的他們緻敬↑
2020年是南丁格爾誕辰200周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這個冬天,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華夏大地。
醫護人員
面對這些贊美,他們隻希望今天的感動能夠延續。不求做“天使”和“英雄”,但願被理解、被尊重。
在隔離病房,他們冒着被感染的風險,為患者輸液、吸痰、翻身、進行管道護理……
“給患者吸痰,一不小心就會有飛沫和呼吸道噴濺,就可能被感染。”深圳市兒童醫院心胸外科的男護士康奎說,穿着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進行這些操作,難度大大增加。
支援深圳三院的康奎
在支援市三醫院的時候,他第一次“上崗”不到20分鐘,身上就急冒汗,護目鏡面屏開始起霧視線模糊,嚴重影響護理操作。
經過片刻調整,康奎又投入到緊張的護理工作中:給患者輸入藥物,完成營養支持,及時收集痰液、大小便,進行血氣标本采集,為患者行俯卧位通氣……4個小時的夜班過去,他防護服底下的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
此外,在發熱門診、社康中心、口岸、機場、集中隔離點等地,也有護士的身影。“在集中隔離點裡,要做護士,也要做後勤保障,三頭六臂都不夠用。”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治未病科護長、急門診大科護長吳玉娟說。
吳玉娟介紹,最初隔離點裡隻有3名醫護,最忙的時候,每天隻能睡上4小時。不過她覺得雖然很辛苦,但看到大家都健康回家,“這些付出都值了”。
醫護人員
疫情期間,深圳派出5批共計77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其中包含45名護士;選派130名醫護人員入駐市三醫院支援醫療救治工作,其中有51名護士。
相信不少男護士,都經曆過一個靈魂拷問:護士還有男的嗎?
雖然護理隊伍仍然以女性為主要力量,也有越來越多的男護士加入。截至2019年12月31日,深圳注冊護士中,女性護士42289人,占95.14%;男護士2160人,占4.86%。
去年一年,深圳男護士人數增加22.87%,他們在急診科、ICU、手術室,精神科等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
“我漸漸發現這份職業的光榮與神聖。”深圳市中醫院急診科主管護師王海洋坦言,在年輕時曾羞于說出自己的職業。後來當他再告訴别人自己是護士,收到的回複不單單是贊同,更多的是敬意。
在雷神山醫院的王海洋
疫情期間,他主動報名支援湖北,“作為男護士,我們當仁不讓”。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王海洋用愛心、耐心、細心和關心去照顧每一位病人。“我為這份崇高的職業而感到驕傲,我願意做大家身邊永遠的‘提燈男神’!”
目前,深圳護士約占醫院醫務人員總數的50%,一年提供10501.66萬診療人次和住院病人182萬人次的服務。他們用溫暖仁愛的情懷撫慰患者的傷痛,讓堅強有力的臂膀成為患者的依靠。
今年護士節,為了感謝護士在日常工作中和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付出,深圳共表彰護士556名。2個護理集體獲得“深圳市五一巾帼标兵崗”,13人獲得“深圳市五一巾帼标兵”的稱号,并有1名護士推薦為省級勞動模範。
當詢問孩子們長大後想做什麼,可能是醫生,可能是科學家,護士很少出現在願望清單上。
其實,與大衆的認知不同的是,深圳護士隊伍的專業程度越來越高,學曆結構逐步從大、中專為主,向包括本科生、碩博士等多元化轉變。
溫柔的呵護
深圳大專以上學曆的護士占總數的75.12%,本科及以上學曆的占護士占31.34%,擁有中高級以上職稱的護士達到護士總數的22.37%,專科護士發展迅速,全市共培養了1600餘名專科護士,一支高學曆、專業化、高質量、多元化的護士隊伍正在形成。
白衣天使
深圳市醫師協會代表張樹本曾表示,市屬公立醫院日門診量達到8000-10000人次,平均每個醫生每天要看上百個患者。“醫院有時候就像車間的流水線,每天那麼大的工作量。”
此次疫情,讓白衣天使再次走到大衆面前。面對潮水般的贊美,他們卻異常冷靜,希望這份感動消失得慢一些。
白衣天使的心聲,已經被聽見。
作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深圳于2016年8月31日出台了全國首部地方性醫療綜合法規,針對醫鬧滋事、會辦醫難等社會“痛點”作出了規定,2017年1月1号起正式實行。《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針對近年來嚴重威脅醫患關系的醫鬧問題作出了規定,明确醫療機構職業場所是公共場所,任何人不得實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醫療機構,或者在醫療機構尋釁滋事、聚衆鬧事,圍堵醫療機構,強占或者沖擊醫療機構場所,違法者将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附:深圳市衛健委緻深圳市護理工作者的慰問信
深圳市衛健委緻深圳市護理工作者的慰問信
【記者】姚淑慧 李定
【通訊員】深衛信
【視頻/海報】吳冠霖 謝昊燃
【策劃】曲廣甯 陳鴻 林雙英 李定
【作者】 姚淑慧;李定
【來源】 健康情報局南方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