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導讀
《朝花夕拾》是魯迅記錄童年至青年時期回憶的散文集。
很多同學甚至家長老師會覺得《朝花夕拾》的文章晦澀難懂,非常難讀,但這又是當代中學生必讀的經典名著。那麼如何對《朝花夕拾》展開深度閱讀,讀懂它,并體會這部經典名著的魅力呢?
接下來我們将會通過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帶你一起品味魯迅先生獨具時代特色的文章,體會文中深意。
不為考試而讀,而為真文學鑒賞、感受藝術美而讀。
① “看”時代風雲
讀名著,是讀那時的民俗生活,品那時的生活氣息。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從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的社會生活風貌,描繪了當時的民生百态,是一幅幅世态圖和風俗畫。
讀懂它要對新舊主義變更時期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文人政客的思想有一定了解,看那時的風起雲湧,才能體會理解到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和情感變化。
就如《狗·貓·鼠》中魯迅先生的“仇貓”,對“名流”的諷刺等,若是不知那時魯迅先生和諸位文人之間的口水帳,怕是難以理解魯迅先生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再有《範愛農》中提到的安徽巡撫恩銘、徐錫麟、秋瑾等,都和辛亥革命前後的曆史有關,若是一點時代背景都不了解,如何讀懂它更深層次的情感表達呢?隻會覺得枯燥無味了罷。
《朝花夕拾》帶有明顯的時代特色,知道當下的時代背景,可以讓我們更輕松的讀懂它,“看到”那時的人生百态,體會那時的人文精神。
讓我們從“對話”中吸取對自己有益的價值,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② “辨”其中滋味
讀名著,不同于背書,不是死記硬背就能理解的。讀書需要帶有自我思辨和探索未知的精神,這也是初中生不斷提高深度理解能力的過程。
《朝花夕拾》中的描寫的不僅隻有辛辣的諷刺批判,更有對童年生活、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對所謂正人君子之流的批判,對封建思想的批判,有對庸醫的批判,有對人性之惡的批叛。從不同角度的思考,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思想,文人看批判,家長看教育孩子方式的對錯,學生品童年對未知的求索樂趣,老師品主題思想等等。
可以想象,如果閱讀中隻是想到批判諷刺,如何體會文中作者想表達的情感呢?放下考試的包袱,加上思考後,你會發現書中不一樣的色彩。
③ “品”書中語言
“品”不同時代下的語言,打破時代帶來的“屏障”、“隔膜”。《朝花夕拾》書寫時正處在白話文的興起推行時間,很多語言的表達就介于白話文和文言文之間,對初中生來說理解難度又上了一層。
而魯迅的散文中更是體現了這一點,文中提起過衆多國内外的曆史人物,涉及到“城隍”“鹵簿”“焰摩天”等民間文化和傳說中的角色;還引用了《玉曆鈔傳》《陶庵夢憶》等各類典籍,如果沒有細細地去思考翻閱注釋、查找資料信息,确實會讓你難以理解其語言表達的是什麼,甚至讀不進去。
《朝花夕拾》中還有很多順手而來的諷刺,但這些諷刺往往不是單刀直入,而是用半開玩笑的方式回敬敵方,這笑就像鞭子,給對方以苦辣的抽打,叫敵方挨了打卻有苦難言,顯現了幽默的力量。且魯迅在描寫中還喜歡正話反說,巧妙諷刺,通過一些日常甚至是自嘲的方式表達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會欣賞,會“品”魯迅式的“高級”幽默能給我們的閱讀帶來很多樂趣,也能進一步加深我們對散文的理解。
每個時代都會有自己文字的特點,每位作家都有自己表達的個性。同為散文,不同時代不同作家就會帶上自己的風采,而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在閱讀不同時代下的文學産物,感受不同時空下的文字美。
為何“讀”《朝花夕拾》
魯迅的文章常常從事情本身延伸出去,聯想或思考某些更加深遠的道理,所以他的文章思想性也更加豐富,更需要讀者細讀、深讀。若隻是“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般流于形式的閱讀,停留在表面,讀得不夠細緻、深入,以應付差事的形式去閱讀,那麼就難以理解文中深意了,也體會不了文學經典的魅力。
編輯、排版:墨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