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漫步風雨古廊橋

漫步風雨古廊橋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2-03 00:08:29

熊 雲

七旬翁帶頭移風易俗,主動不辦70歲生日,将4個兒子給自已過生日的10萬元,全部捐獻建橋。在黎川縣宏村鎮,黃賢林老人移風易俗、倡導新風的事迹,成為當地群衆的美談。 黃賢林祖籍江西撫州市孝橋鄉鬥門村,1947年9月出生,10歲時随父母遷入到黎川縣宏村鎮。當時父親在宏村公社的篾器廠工作,黃賢林小學畢業後,進入篾器廠當了一名學徒工,學習做篾器,幾年後成為篾器廠的車間主任。

漫步風雨古廊橋(七旬翁不辦生日移風俗)1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到偏僻的宏村鎮,當地農民利用黨的惠民政策,紛紛創辦私人企業。黃賢林也先後創辦了冰棒廠、腐竹廠、罐頭廠等,并把4個兒子逐個安排在身邊學習。黃賢林覺得,孩子長大後,沒事可做,安排他們在自己身邊務工,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黃賢林把好的家風傳承給子女們,讓孩子們受益匪淺,以緻大兒子黃志清獨自到廣東創業,獲得成功後,把弟弟黃志軍、黃志傑、黃志撫三人帶出去創辦家具廠,分别走上了創業緻富之路。 宏村地處黎川南部,水系發達,宏村河穿境而過,把中湖、孔洲等村隔開,兩岸群衆來往和學生上學不便。2013年,宏村鎮幾位老人倡議,在鎮農科所樟溪河與孔源河交彙處,集資建一座廊橋,方便兩岸群衆出行,此舉得到宏村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當地群衆的積極響應,募集建橋資金活動開始在宏村本地和有宏村人創業的北京、廣東、蘇州等地開展。

漫步風雨古廊橋(七旬翁不辦生日移風俗)2

宏村建設紫府廊橋,牽動着黃賢林老人的心。 2016年9月,是黃賢林70歲的壽誕。俗話講:“人生七十古來稀”。按照宏村農村的風俗,七十大壽應該好好操辦,請親戚朋友和鄉鄰喝壽酒,慶祝熱鬧一番。作為黃賢林長子的黃志清,多年在外打拼,如今已在廣州創辦了大型企業,事業有成,被推薦為“廣州黎川商會”的會長。對自已父親的生日,黃志清準備大辦一場。他知道,富裕起來的宏村人,都愛攀比,講排場,自已成為家鄉人緻富的“領頭羊”,更有面子,遂打算按照家鄉宏村的風俗,大擺酒席,宴請鄉鄰,讓父親風光。黃志清和他的三個兄弟準備了10萬元,悄悄地為父親的壽誕做準備工作。 黃賢林聽說後,立即趕到廣州,對黃志清準備大辦壽宴的事進行教育。他說:“大操大辦影響不好,容易浪費,農村人家擺闊攀比要不得。我對你們的這份孝心領情,就在這裡過個簡單的生日,在宏村就不要操辦了。”之後,黃賢林又把其他三個兒子叫到廣州,向他們陳述農村人家移風易俗、革除陋習的意義。最後,黃賢林說:“我在宏村生活了50多年,宏村算我的第二故鄉,把辦酒席的錢省下來,為家鄉宏村建設廊橋出點力吧”。

漫步風雨古廊橋(七旬翁不辦生日移風俗)3

起初,黃志清對父親的意見不理解,也不支持,後經過黃賢林再三做思想工作,逐漸體會了父親黃賢林移風易俗的良苦用心。于是,黃志清倡導廣州黎川商會成員為家鄉建橋捐款。另外,黃志清自已又以商會的名義,為建橋捐款1萬元。此舉帶動了廣州、佛山、上海、蘇州等地的黎川商會組織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很快募集建橋資金100多萬元。 2016年9月,黃賢林在廣州黃志清的家裡,與兒孫們一起團聚,愉快地過了一個簡樸的七十壽誕。同年12月,黃賢林把省下的10萬元捐獻給宏村紫府廊橋建設募捐辦公室。

漫步風雨古廊橋(七旬翁不辦生日移風俗)4

七旬老人黃賢林帶頭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的善舉,在宏村群衆中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獲得群衆的大力稱贊,成為當地街頭巷尾的美談。如今,宏村廊橋建設工程進展順利,目前正在橋面上搭建廊架,鋪設黃闆屋面,預計今年10月工程竣工。紫府廊橋建成後,不僅可以方便兩岸群衆出行,還可供當地村民休閑、觀賞、遊玩、成為宏村鎮又一标志性景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