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幼兒教師成長的36個建議心得體會

幼兒教師成長的36個建議心得體會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4-17 12:20:59

幼兒教師成長的36個建議心得體會(加起來有90年經驗的5名幼兒教師給家長們的20條小建議)1

幼兒教師成長的36個建議心得體會(加起來有90年經驗的5名幼兒教師給家長們的20條小建議)2

找回孩子最好的狀态

有許多網友留言提問說:孩子在學校時,能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擺放好鞋子,也能自己去上廁所。

但回到家之後,如果想要孩子去拿某樣東西時,便會聽到孩子的抱怨。當孩子想去廁所時,也會堅持要求家長陪同,甚至在吃飯的時候,需要家長喂飯才願意吃。

所以家長們都會有這樣的煩惱:為什麼我的孩子在學校時比在家裡時要更聽話?

促進獨立

近幾年參加親子節目的星二代們,平均年齡大多都在3-5歲間。

但他們都表現得非常自主和獨立,因此深受觀衆們的喜愛。

雖然3歲和4歲的孩子仍然需要父母的幫助,但學前教育專家認為:孩子通常比我們想象中的更有能力。

那家長們該怎樣鼓勵孩子呢?來看看以下幾點:

1 多一點期待

其實大多數學齡前兒童已經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在學校裡,老師們希望孩子能自己吃飯、收拾餐盤、疊好衣服,于是他們都做到了。

可當孩子們離開學校後,就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所以,有時家長們需要對孩子們适當提高一些要求,他們才會努力嘗試去适應它。

2

不要為孩子做他自己能做到事

這樣可能會更快更容易,但并不能使你的孩子變得更加獨立。

其實自豪感對孩子來說是有吸引力的。

在學校裡,當老師們想讓孩子穿衣、吃飯、或坐到椅子上時,都會問孩子:你想自己完成還是我來幫你完成?

孩子們通常都會想自己來完成這件事。

3

不要重複做孩子做過的事情

如果孩子自己收拾好了床鋪,家長們就不要再去做一些後續的整理,例如:撫平毛毯或是被單。

如果孩子穿的衣服是黃色配紫色,那就贊美她獨特的審美觀。

除非是不得已的情況下,否則不要輕易去改變孩子做過的事情,因為孩子發現後會感到沮喪和失落。

4

讓孩子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如果家長們看見孩子在自己組裝一些玩具或者嘗試自己爬上凳子去拿書架上的書。

在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先觀察一會兒,不要急着去幫忙。

給孩子時間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這個時間就是塑造孩子性格的時候。

想讓一切都很完美是肯定的,可如果家長替孩子完成了某件事,讓孩子體驗到了成功,那這和欺騙孩子沒有分别。

5

分配一個苦差事

給孩子分配一個常規的簡單任務,這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與能力。

一個被囑咐給植物澆水和自己整理床鋪的孩子,也會嘗試自己穿衣服或者吃飯。

家長們隻要确定布置下來的任務是可以控制的,并且是真正可操作的,不是一味的忙來忙去。

因為就算隻是幼兒也明白這兩者的區别。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家庭貢獻者。

幼兒教師成長的36個建議心得體會(加起來有90年經驗的5名幼兒教師給家長們的20條小建議)3

赢得合作

幾乎在所有的學前班裡,都能看到孩子們安靜地圍坐在一起,排成整齊的隊伍、舉手發言、分發紙巾和零食。

可離開學校後,孩子們就會變得不願意合作。

許多家長都感到很好奇:老師們是如何做到的?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們心甘情願地合作呢?

老師們是這樣回答的:

6

表揚是關鍵

特别是在孩子不願意合作的時候。

試着去捕捉并表揚孩子的好,因為孩子會重複那些能夠引起你注意的行為。

7

進行一些可預測的日常工作

孩子在學校裡會合作,是因為他們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

孩子們日複一日地重複着同樣的過程,所以他們很快就學會了應該做什麼,一段時間後,幾乎不用再去提醒他們。

雖然家裡和學校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管理,但家長主動設定一些規則并且堅持下去,孩子也會更願意合作。

例如:在吃早餐前要換好衣服。進餐前要先洗手。換好睡衣了才有睡前故事聽。

最終,遵循這些“家庭規則”将成為孩子們的第二天性。

8

不要太嚴厲

如果孩子拒絕做某件事,那就試着把它變成遊戲。

幽默和遊戲是父母們經常會忘記的兩個工具。

例如:睡前孩子不願意刷牙時,家長可以說:“現在讓我們來玩‘猜猜你今天吃了什麼’的遊戲”。孩子便會自願張開嘴巴。

9

變換告知的方式

當家長們想要停止或開始某件事時,通常都會讓孩子感到不樂意。

例如:關掉電視、停止遊戲或是離開朋友家。

這都是因為家長沒有提前告知孩子,所以孩子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來接受這一改變。

家長們今後不妨試試提前一點告訴孩子。

例如:家長們需要在8:30分出門,那麼在8:15分就要告訴孩子,他隻有5分鐘玩耍的時間了,5分鐘後就必須停下來去門口穿鞋。

10

正确的使用貼紙和獎勵

如果孩子總是為獎勵或者回報而去工作,那麼他就不會明白其中的意義。

最好的做法是:為努力完成有限的任務而準備獎勵。

例如:如廁訓練。不要為日常行為提供獎勵。例如:自己穿衣服、刷牙、吃飯等。

11

給予定制的選擇

例如:給孩子兩個選擇:坐在餐桌旁吃甜點或者選擇離開放棄這份甜點。

一開始,孩子可能不會做出正确的選擇,但最終他會做到的。

因為他會看到錯誤的選擇并不能讓他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12

沒有如果

不要用假設的語氣提出合作的請求。

例如:如果你把玩具收拾好,我們就去公園。

試試其他的語氣吧!

例如:等你把玩具收拾好,我們就去公園。

13

玩耍優先

老師們總說現在的孩子太缺乏想象力,因為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着被監督的活動。

解決的辦法是對孩子說:“去玩吧!”畢竟你的工作并不是一天24小時看着孩子。

給孩子一些能發揮想象力的玩具,讓他自己玩耍,例如:積木,繪畫等。

14

伴随點音樂

做一件事情時,如果有音樂的話,就會變得更有趣了。

例如:對孩子說:“你可以在這首歌播完以前穿好衣服嗎?”

15

鼓勵團隊合作

當兩個孩子因為同一個玩具争吵時,家長可以設定一個計時器,先讓其中一個孩子玩,并告訴他,等鬧鐘響起的時候,就該輪到另一個孩子玩了。

16

讓孩子解決小的争吵

家長們不要為了快速解決問題而介入孩子之間的争吵。

應該站在一旁讓他們自己去解決(除非他們互相攻擊)。

家長們不可能總是守在孩子身邊幫他解決問題。

幼兒教師成長的36個建議心得體會(加起來有90年經驗的5名幼兒教師給家長們的20條小建議)4

有效的訓練

除了帶孩子的方法外,家長們最關心的都是:哪哪的補習班比較好、哪哪的學習機特有用。

幾乎沒有不占用孩子休息時間的家長。

其實在孩子學習的前期階段,就要培養他們一些正确的訓練方式。

到了後期,孩子們便會知道什麼方式最适合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讓孩子們去參加各種補習班。

所以接下來,看看老師們對于訓練策略有什麼好的建議給家長們吧!

17

轉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在沙發上或抓着玩具跳來跳去,試着轉移他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問孩子想不想一起畫畫或者是閱讀。

18

預防離别時的崩潰

如果孩子在分别時感到緊張且情緒激動,家長們可以給他一些有形的東西來讓他想起你。

比如你的照片或是你做的折紙,放在他的口袋裡。

這樣做能減少孩子的焦慮,也能防止孩子突然發脾氣。

19

讓孩子糾正自己的錯誤

例如:家長發現牆上有孩子亂塗畫的痕迹,就讓孩子自己清理。

或是孩子不小心推倒另一玩伴搭的積木,就讓孩子自己重新搭一個。

20

恪守紀律

當孩子的犯錯時,家長應立刻指出并令其改正。

很多時候會聽到父母說:“等到家在收拾你……”。可到家後,孩子基本已經忘記這件事了。

同理,因為周四的錯誤而取消周六的外出活動,也并不能阻止孩子在周五繼續犯錯。

這樣做既沒有傳遞給孩子正确的做法,反而還會傷害了孩子。

幼兒教師成長的36個建議心得體會(加起來有90年經驗的5名幼兒教師給家長們的20條小建議)5

在讀完這20條貼心仔細的小建議後

家長們是不是收獲頗豐呢?

教會小朋友要懂得分享的家長們

快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們吧~

The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