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27條投資邏輯?要說中國最有名的私募股權投資,肯定繞不開紅杉資本、軟銀中國、鼎晖、而成立時間最晚,又和他們齊名的就是著名的高瓴資本,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張磊27條投資邏輯?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要說中國最有名的私募股權投資,肯定繞不開紅杉資本、軟銀中國、鼎晖、而成立時間最晚,又和他們齊名的就是著名的高瓴資本。
如果翻看中國過去十五年的商業史,但凡中國的獨角獸,幾乎都繞不開一個身影,
從2005年,剛創業一無所有時All In了騰訊;
到2010年天使輪投藍月亮,“先虧後盈” 收入六年翻 10 倍!
再到2011年,力排衆議投資京東三億美元,最終收獲300億美元!
2013年的去哪兒;2015年的美團、滴滴......這個每次不按常理出牌最後總能成功勝出的機構就是高瓴資本。
張磊,就是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兼CEO,他同時還是美國耶魯大學校董事會董事,中國人民大學校董事會副董事長等等,但這些衆多稱号全被高瓴資本這四個字的光芒所掩蓋。
2005年張磊回國創立了高瓴,經過15年發展,管理的資産規模從創立之初的2000萬美元增加到5000億人民币,增加了1200倍,成為亞洲最大的私募投資基金之一。
這些年張磊的收益率可以達到驚人的年均40%,而股神巴菲特的收益率也隻是每年20%多
這15年來,從最初的名不見經傳到如今的投資教父,張磊的投資秘訣到底是什麼?
為了最全面的了解張磊,我花了兩周的時間,搜集了許多的資料,把張磊的投資理念消化整理了很多遍。為了保證信息的準确和完整,資料來源張磊所著《價值》、張磊訪談錄等,為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投資者的全貌。本篇文章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曆,覺得有幫助的朋友,可以幫我多多點贊。
一、張磊的投資本質三重維度
1.行業的維度
(1)看行業的商業模式
我經常說,買股票看行業,就像買房子看小區一樣,你可以裝修你的房子,但是沒有辦法改變小區的環境,是不是學區房、小區中庭大不大等,這些因素你是無法改變的。
公司也一樣,即便有很優秀的管理層,但如果在一個很爛的行業,不管你怎麼敬業、掙紮,業績都不會太好。而有一些行業,你會發現賺錢實在太容易了,很典型的就是白酒行業。
因此,從行業的維度看,首先是看行業的商業模式,也就是這個行業掙錢是否容易。
(2)看行業的競争格局
我們經常說格局決定結局,很典型的兩家公司就是美的、格力。
空調并不算很出衆的行業,但是2005年價格戰之後至今,形成了格力和美的市場占有率具有很大優勢的格局。行業格局優化後,即使整體增速下滑,格力和美的的業績增長也很快,股價也都漲了幾十倍。
(3)看行業的空間
中國過去15 年走了美國100年走的路,可以在三年時間内用掉美國一個世紀用的水泥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定有一些行業的成長空間是有限的,甚至有可能已經是夕陽行業。
在行業選擇上我們要避開這些夕陽行業,同時也要避開剛開始就“百舸争流”的行業。一些新興行業剛剛發展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這個行業好,有100家天使投資人往上撲,50家VC往裡沖,公司之間打價格戰,這樣的行業你不知道誰是赢家。我們要的是成長期和穩定期,有些消費品在成長期,這種階段下特别好做投資。當然,産品的生命周期也要看。
(4)看行業的門檻
中國是競争非常激烈的國家,資本回報率稍微高一點兒的行業、淨潤率稍微高一點兒的行業,就會有100個人“山寨”、1000個人抄襲。所以門檻很重要,要麼資源獨占,要麼有牌照限制,要麼有技術優勢,要麼有品牌優勢。
從白酒行業來看,2012年、2013年有非常多的地産公司嘗試開發自己的白酒品牌,但到2015年、2016年都死掉了,這個行業是有門檻的,别人進不來。
2.公司的維度
我們要找品類優秀的公司。看一看公司内部的管理機制,看一看産品的定位。
我總是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家公司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是會越大越強,還是會越大越難?有些行業的公司銷售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再往上走就超出了管理半徑,可複制性就不強了,增長也非常難,這種行業就是越大越難,對這種行業要小心。
中國有很多軟件公司其實是做系統集成的,成長過程中大量依賴人海戰術,雖然銷售是增長的,但是人均利潤不斷下滑,沒有規模效應。這跟微軟公司産品化的軟件不一樣。我們都想買行業龍頭,要有規模優勢,越大越強。
3.管理層的維度
看管理層分兩個方面:一是看他的能力,二是看他的誠信度。
能力分兩個方面。
(1)看戰略上是否清晰,是否聚焦
很多公司會轉型到其他行業,這種随便亂轉型的公司我們從來都不碰。老本行都做不好,轉型做一個新行業能夠做好嗎?過去兩年,各種轉型的公司基本上成功的很少。
(2)戰術上的執行力
對于中小公司,關鍵看老闆的個人能力和魅力。我們經常會調研中層幹部,看他們是不是崇拜自己的董事長;對大公司會看中層幹部的關鍵績效指标(KPI)。
一般來講,我們研究的公司不多,但是會聚焦在那些我們看得懂、看得明白、商業模式簡單又容易掙錢的行業。我們會靜下心來把行業、公司、管理層這三個問題搞清楚,會在一家公司上面花很多時間,一旦重倉買入,會持有很久。
二、張磊對時間的理解
(1)正确理解時間的跨度
研究人類史,要用上萬年的尺度;研究文明史,至少要看上下五千年;研究商業史,至少要看上百年;研究一個行業一家公司,起碼要看幾十年。
研究不同的公司,要看不同的時間跨度。要根據事物的本質,去窺測更久遠的曆史和未來,找到屬于它的時間範疇。
任何創業浪潮和商業模式都不是靜止的,投資人要把時間作為研究的重要坐标,理解曆史淵源和閃爍在其中的時間窗口,把不同時間的環境因素還原到生意的本質當中。有的時候,研究判斷的過程很好,但結果不盡如人意,這其實需要在更長的時間和更大的環境生态中判定結果。
當别人都限于對季報、年報的猜想時,你比别人看得更長遠,這就決定了你和他人的不同。
(2)時間創造複利價值
時間是好生意與好創業者的朋友,有些好的企業,其競争優勢在今天還無法體現, 在明天可能會稍露端倪,在更長期才會完全顯現,并且會随着時間的推演呈現更高量級的提升,貫穿或者超過投資人的投資生涯;有些好的生意,其護城河需要卧薪嘗膽地積累沉澱,過程中需要大量投入,才能夠真正發揮優勢。
每一個投資人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随着時間的流逝加深護城河的,才是“資産”,時間越久對生意越不利的,則是“費用”
在複利的數學公式中,本金和收益率還隻是乘數,而時間是指數。
這意味着,伴随着時間的拉長,複利效應會越發明顯。但時間創造複利的價值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長期持有,長期持有是有前提的,即好的企業能夠随着時間不斷創造新的價值。
(3)把時間作為選擇
很多時候,成功不在于你做了什麼,而在于你沒有做什麼。把時間分配給能夠帶來價值的事情,複利才會發生作用。
投資中最貴的不是錢,而是時間。做投資非常重要的是時間管理,把時間投入到怎樣的問題上和怎樣的人身上,是決定投資能否成功的基礎性因素。
要研究大的問題,追求大問題的模糊正确遠比追求小問題的完美精确要重要得多。
(4)時間是最好的複盤
如果在投資企業5年、10年之後尚不退出,看起來似乎是“長期投資”,但如果不去複盤和叠代,“長期投資”就成了思維和行動懶惰的借口,就變得毫無意義。通過不斷複盤,不斷檢驗時間帶來的結果,投資人才能在高速動态變化中,實時地判斷這家公司或者創業者還是不是時間的朋友。
時間是創新者的朋友,是守成者的敵人。
對于投資人而言,底層思維中必須包含經過時間檢驗的價值觀
三、張磊對護城河的理解
在傳統視角下,護城河的來源包括無形資産(品牌、專利或特許經營資質)、成本優勢、轉換成本、網絡效應和有效規模,所有這些要素都在幫助企業獲得壟斷地位,從而獲得經濟利潤。
因為壟斷意味着企業掌握了定價權,這樣企業就可以在一段時間内非常優越地面對競争。
我所理解的護城河,實際上是動态的、變化的,不能局限于所謂的專利、商标、品牌、特許經營資質,也不是僅僅依靠成本優勢、轉換成本或者網絡效應。
我們清楚地意識到,傳統的護城河是有生命周期的。所有的品牌、渠道、技術規模、知識産權等,都不足以成為真正的護城河。
在未來的商業邏輯中,企業從求赢變成不斷追求新的生長空間,從線性思考變成立體思維,從靜态博弈變成動态共生。企業的護城河也不再用寬窄或者深淺來描述,而是用動态的視角,從趨勢這個角度加以評定。企業的動态護城河要始終圍繞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新的演進趨勢來布局。
世界上隻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企業家們不斷創新,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
四、張磊的投資生态模型
(1)人
看人,就是看擁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看他的内心操守和價值追求,看他對商業模式本質的理解與投資人是否一緻。
評價創業者的維度有很多,既包括他能達到的高度,即能力;也包括維持能力的穩定性,即可靠性;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初心,即有沒有做有意義的事。對于投資人來說,看人就是在做最大的風控,這比财務上的風控更加重要,隻要把人選對了,風險自然就小了。
我的風控理念比較關注企業家的為人,能夠聚人,可以财散人聚,注重企業文化和理念,懂得自己的邊界,不斷學習,并且目光長遠、想做大事,擁有這樣的偉大格局觀的企業家更容易與我們契合。
實踐證明,很多一流的人才做三流的生意,有可能把三流做成一流;相反,三流的人才做一流的生意,則可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2)生意
看這個生意的本質屬性,看它解決了客戶的哪些本質需求,看生意的商業模式、核心競争力、市場壁壘以及拓展性,看它有沒有動态的護城河。
不同的行業和商業模式擁有不同的先天屬性,但好的經濟活動、商業模式往往是時間的朋友。
所謂商業模式,包含客戶價值主張、盈利模式、資源和流程。更關鍵的,是理解這個生意的演變可能:它從哪裡來,會到哪裡去,哪些前提決定了生死,哪些轉折影響了成敗。
比如,可口可樂公司曾經有一句名言:“假如我的工廠被大火毀滅,假如遭遇世界金融風暴,但隻要有可口可樂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将重新站起。”
(3)環境
在做投資決策時,僅看人和生意還不夠,還要尋找人和生意的外生因素,要看更長遠、權重更大、更基礎的維度。環境包括産業生态中的組成要素,也包括人口因素、購買力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經濟周期、金融周期、産業發展周期等更宏觀的因素。
有的生意已經有很明顯的天花闆,即便是壟斷經營或者有很強的市場壁壘也不行,因為新的技術能夠創造新的政策環境,從外部打破舊的天花闆,比如汽車行業、通信行業的技術創新;
有的生意在發展中國家是好生意,比如家電行業、消費品行業;
有的生意在老齡化社會是好生意,比如醫療行業、寵物行業;
有的生意在家庭結構的變化下,會有許多機會。
從需求環境看,有的生意在一些國家是新産生的機會,比如便利店,因為随着家庭人數減少,人們不必一次性購入大量生活用品,随着老年人和全職女性增多,人們不願意去遠的地方購買生活必需品,而是采用就近選擇.
(4)組織
看創業者所創立的組織基因,是否能夠把每個細胞的能量充分釋放;看組織的内在生命力能否适應當時的經濟周期、産業周期。
比如在經濟好的時候,有些企業可以什麼都不做就活得很好,但在經濟不好的時候,企業的存活就非常依賴組織的韌性和适應能力。
看組織,還要看能否從強大的文化與價值觀中孕育出優秀的治理結構、科學的決策機制與管理流程等系統能力,能否讓産品更優質、服務更人性,能否把個人能力升華為組織能力,把事業部能力轉化為集團能力,等等
五、張磊堅守的三個投資哲學
1.守正出奇
(1)守正
在投資人的品格上,要堅持道德上的榮譽感,尊重規則、适應規則,“不逾矩”。
在投資原則上,投資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決策流程和不受市場情緒左右的根本原則,正确認識外部風險和内生收益。
在研究方法上,要做時間的朋友,研究長期性的問題,不追求短視的利益。
(2)出奇
做投資不僅僅是按照合理的機制和程序一成不變地思考,更要打破對客觀規律的簡單呈現,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把背後的一些傳導機制搞清楚,把看似無關的事物聯系起來推演,把人、生意、環境和組織在不同時期、不同區域所承擔的權重算清楚。
其次,“用奇”體現在如何決策。
做投資不僅要通過研究确定初始條件是怎樣的,還要找到不同時期的關鍵變量,認清關鍵變量之間是因果關系還是相關關系,有的時候是生意的性質變了,有的時候是人變了,有的時候是環境變了,有的時候是組織結構變了。
這些問題研究清楚後,決策就能不受存量信息的束縛,而根據市場的增量信息做出應變和創新,在别人看來就是“奇”
2.弱水三千,但取一瓢
我不喜歡做天女散花式的投資,而是希望抓住最有價值的投資機會,用超長期的資本對企業做最大化的投資。不管企業在什麼行業什麼階段,隻要能在适應的環境以适合自身組織的形式予以表達,持續創造出價值,就是好的投資機會。
投資決策的起點是基礎研究,這決定了投資人隻能在看準的時候再出手,投資隻能少而精。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回歸投資的初心
堅持做正确的事情,在行業裡就會形成好的口碑,有共同理念的人終究會與我們合作。我們堅持要“找靠譜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在投資的過程中就會充滿與相知相識的人共同征服挑戰的愉悅感和成就感,這樣就能實現“不言”或者“少言”。
2. 找到投資的幸福感
我認識的所有優秀投資人,都能從投資這個行為本身獲得職業的幸福感、滿足感。對于他們來說,賺取投資收益與其說是拼命要完成的任務,不如說是水到渠成、下自成蹊的結果。整天為了收益疲于奔命的人,到最後可能顆粒無收;而心無旁骛走自己的路的人,往往能獲得很大的回報。
3. 對投資的過程進行反省和反思
無論是對個人、公司,還是針對具體的交易和項目,時刻反省自己的處境,不固守一時一刻的成績,尤為重要。
一個人如果覺得自己很成功了,往往會開始走下坡路;一家投資公司如果認為自己躺着都能賺錢,往往會開始舍本逐末,追求虛無缥缈的事情。
無論發展到什麼階段,我們都時常警醒自己:今後是否能不斷地推陳出新?如果要保持成長的延續性,最應該堅持什麼?最不應該留有什麼?一旦一點小的成就使得我們不再努力、思考和創新,而陷入懸崖式潰敗,則悔之晚矣。
六、張磊在中國做投資的心得
(1)長期投資,隻投資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
特别少的人和公司能夠擁有這個格局觀,能夠把公司願景推到那麼高的高度。
這種人怎麼找到呢?
有兩種模式:
一種模式是人海模式,到處參加各種會議,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找。
另一種模式是研究型模式,就是通過研究發現哪個是最好的商業模式,然後尋找跟最好商業模式契合的最好的創業者,再一起發展。
後者就是高瓴采用的模式。我們多年來一直堅持持續深入地跨時間、跨地區、跨行業、跨類别、跨線上/線下的行業研究,所以高瓴能夠深刻理解這些行業的長期内在發展規律和業務邏輯,從而準确把握行業與市場的變革要素和時點。
如果理解的結果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實現,我們就買入股票長期持有;如果沒有這樣的公司,我們就尋找私人市場;如果沒有私人市場,我們就自己孵化。這是長期做投資的人才有的能力。
(2)投資變化,隻玩把蛋糕做大的遊戲
投資大緻有兩類,一種是零和遊戲,一種是正和遊戲,把蛋糕做大的遊戲。
很多人的投資是前者,但我個人是不相信零和遊戲的。
我喜歡把蛋糕做大的遊戲。如果我的思想、資本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我是不會投資的。
企業“真正的護城河”是長期創造最大價值,而且是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價值。
高瓴最看重的“護城河”是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去挖造的護城河,這些人能不斷地根據變化作出反應。
那些賺快錢的人逐漸會發現他的路越走越窄,堅持做長期事的人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3)不活躍投資,不去追太多的馬
我們的投資決策立足于深度基礎研究,而且隻研究價值長時間能複合增長的領域。
在中國,基金經理的組合平均一年流轉6次,而我們的公衆股票投資組合每年隻變化15%,長期持續擁有私有公司。
高瓴不去追逐不同的馬。我們一年最多投2~4個,有時隻投1個。通過耐心和低頻投資,我們逐漸積累了一個高質量公司的組合。
不頻繁投資,讓投資組合去掙錢,這樣生活和投資都會簡單化。
(4)擺正位置,做企業的超長期合夥人
與企業家形成良性、長期的夥伴關系,關鍵是要擺正投資者的位置。
高瓴這些年做得最好的一點,就是永遠擺正自己是投資人的位置,跟公司的創始人保持非常靈活的合作,這也令我們相對比較超脫,避免在公司運營上介入太深,同時通過深入研究形成的戰略格局觀點還可以不斷幫助企業。
七、其他張磊投資金句
1、經營穩健、每年保持穩定增長、具有偉大格局觀的企業家,是我權衡是否伴随其共同成長,并成為長期合夥人的重要評判标準。
2、我們采用的是研究型模式,通過研究發現哪個是最好的商業模式,然後我們再尋找跟這個商業模式契合的最佳創業者。
3、花足夠多的時間,做最好公司的朋友。
4、風險投資很多是需要退出的,但人才永遠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資。
5、投資本質上還是希望買到低估的東西,買到将來能夠超過大家預期而成長的東西。
6、Think Big,Think Long
7、投資最貴的不是錢,而是時間。
8、隻有你的資本是長期的,才有條件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什麼才是具有長期前景的生意模式,什麼樣的企業值得持有30年以上。
9、選擇與誰同行,比要去的遠方更重要。
10、創業一定是要冒風險的,創業者最大的風險是不變,他不去冒風險實際上是股東在冒最大的風險。
11、外部環境不佳的時候,往往也是真正擁有核心競争力的企業脫穎而出的時期。
12、創業一定是要冒風險的,創業者最大的風險是不變,他不去冒風險實際上是股東在冒最大的風險。
13、外部環境不佳的時候,往往也是真正擁有核心競争力的企業脫穎而出的時期。
14、強大的學習能力和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是一個人能力的“護城河”。
15、做基礎研究,投資少而精,而不是追逐概念。這會使你的生活和生意變得簡單。
16、創業者最好能真實地表現出來,我是燒錢的模式就說是燒錢的,真實地表達自己,總有适合你的投資人。你相信什麼事兒,我相信什麼事兒,如果大家能夠碰得上就在一起合作,碰不上就不合作。
17、建議創業者以史為鑒,朱元璋「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戰略在創業中很受用。你沒必要還在A輪的時候就讓全世界都知道你有多牛,或者告訴外界未來要做成什麼樣。
18、公司最終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基本面,自己能夠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先不要問資本市場給你什麼價值,要反問自己能創造出什麼價值。
19、如何與高質量的人花夠時間,做一些高質量的事情。掙錢隻屬于自然而然的結果的一部分
20、與其分析成功,不如花10倍的時間分析錯誤。
21、我這個人就喜歡打仗,而且一定要打到最後一滴血。
22、最大的危險在于,一天天把自己活在泡沫和象牙塔裡。你越成功,你周圍貧窮的朋友越少。
23、做時間的朋友,需要極強的自我約束力和發自内心的責任感。
24、大家不用很悲觀,曆史長河中要永遠相信,如果給你一塊硬币賭的話,永遠賭人類的智慧和企業家精神。
對于還無法穩定盈利的朋友,強烈建議更多精力用在學習基金和股市攻略,建立基本的投資框架,穩定賺取10%以上的年化收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