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義複詞是指說兩個相關(相近)或相反的語素(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構成一個詞,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詞隻起到陪襯作用,不表示意義。
在新課标人教版高中教材第2冊第6課《孔雀東南飛》課下注釋中出現了這個概念。我們還以這一課為例,先來複習一下:
1.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公姥:偏義複詞,偏在:姥,公無意,隻起到陪襯作用。
2.晝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作息:偏義複詞,偏在:作,息無意,隻起到陪襯作用。
3.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義複詞,偏在:兄,父無意,隻起到陪襯作用。
4.我有親父母,逼迫見父兄。父母:偏義複詞,父母偏在:兄,父無意,隻起到陪襯作用。父兄同上也是偏義複詞。
5.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牛馬:偏義複詞,偏在馬,牛隻起陪襯作用。
其實偏義複詞在我們現代漢語中也很常見,隻是我們習焉不察罷了。舉出例子:
1.窗戶:偏在窗,戶是陪襯無意義。
2.國家:偏在國,家是陪襯無意義
3.動靜:偏在動,靜是陪襯無意義。
4.厲害:偏在害,厲是陪襯無意義。
5.好歹:偏在歹,好是陪襯無意義。
6.兄弟:偏在兄,弟是陪襯無意義。
7.人物:偏在人,物是陪襯無意義。
8.舍得:偏在舍,得是陪襯無意義。
9.忘記:偏在忘,記是陪襯無意義。
10.沒有:偏在沒,有時陪襯無意義。
二、初高中文言文中的偏義複詞舉例
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異同:偏義複詞,偏在同,異是陪襯,無意義。
2.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司馬遷《鴻門宴》)
3.出入:偏義複詞,偏在入,出是陪襯,無意義。
4.今有一人入園圃,竊其桃李。(《墨子·非攻》)
園圃:偏義複詞,偏在園,圃是陪襯,無意義。
5.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蘇轼《石鐘山記》)
淺深:偏義複詞,偏在深,淺是陪襯,無意義。
6.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曹操《短歌行》)
契闊:偏義複詞,偏在闊,契是陪襯,無意義。
7.商人重利輕離别,去來江口守空船。(白居易《琵琶行》)
去來:偏義複詞,偏在去,來是陪襯,無意義。
8.歸去來兮!(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去來:偏義複詞,偏在來,去是陪襯,無意義。
9.緣溪行,忘路之遠近。(陶淵明《桃花源記》)
遠近:偏義複詞,偏在遠,近是陪襯,無意義。
10.無一時一刻不适耳目之觀。(李漁《芙蕖》)
耳目:偏義複詞,偏在目,耳是陪襯,無意義。
1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出師表》)
崩殂:偏義複詞,偏在崩,殂是陪襯,無意義。
12.孰與君少長?(司馬遷《鴻門宴》)
少長:偏義複詞,偏在長,少是陪襯,無意義。
1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
多少:偏義複詞,偏在多,少是陪襯,無意義。
14.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張溥《五人墓碑記》)
首領:偏義複詞,偏在首,領是陪襯,無意義。
15.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去留:偏義複詞,偏在留,去是陪襯,無意義。
三、拓展練習,請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義複詞,并予以解釋。1.無羽毛以禦寒暑。(《列子·楊朱》)
寒暑,偏義複詞。偏在寒,暑是陪襯,無意義。
2.雲鬓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白居易《長恨歌》)
睡覺,偏義複詞,偏在覺,睡是陪襯,無意義。
3.士功不興,大夫不得造車馬。 (《禮記 ·玉藻》)
車馬,偏義複詞,偏在車,馬是陪襯,無意義。
4.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曹操,《薤露行》)
冠帶,偏義複詞,偏在冠,帶是陪襯,無意義。
四、課外拓展:為什麼會出現偏義複詞?一是漢語韻律的需要,說白了就是為了句子的整齊完整,或韻律協調,也就是湊字,這作為陪襯的字,有時以輕聲的面目出現。
二是漢語自身詞彙補償機制的體現。比如窗戶,戶是一個不自由語素,在現代漢語中無法單獨作為詞彙出現。于是就造了一個門來替代它,而窗并沒有相應的詞來替代,即使有“牖”的說法,也沒用。
三這是漢民族陰陽相對偶數思維的體現,偏義複詞能使表達更委婉含蓄,避免絕對和直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