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街上看到,很多表演完節目的熊孩子蹦蹦跳跳,這才想起原來國際六一兒童節(Children’s Day)到了。
在現代漢語中「兒童」是一個雙音節的「并列式合成詞「,也就是說:「兒」和「童」在現代含義中是相同的意思,都是指「未成年人」。但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兒」與「童」是有别的,下面就從古文字分析二者。
「兒」字的古今意義基本上沒有變化,「兒」字的三種古文字:「甲、金、篆」,如下圖:
「兒」字屬于六書之「象形」,沒有什麼争議,但是是何種「象形」,大概有兩說。
一說從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兒,孺子也。從兒,象小兒頭囟未合。」
段玉裁注:「囟者,頭會匘葢也。小兒初生,匘葢未合,故象其形。」
也即像「幼兒頭頂囟門蓋未長合」之形:
另一說,也即李孝定先生的解釋:「兒」字象「古代兒童紮的小辮子」之形,其形狀如角,頂上分叉:
兩者說貌似都有道理,但是,畢竟許慎離先秦時代最近,在沒有确鑿證據以前,我覺得應該從《說文》之說。
另外,說到古文字「兒」,不得不提商代甲骨蔔辭中所見的《兒姓家譜》:
(圖引自《英國所藏甲骨集》編号 :2674)
隸定釋文:
《兒姓家譜》是目前世界上所見的最早的家譜,現存于英國大英博物館,是山東牧師方法斂(Frank Herring Chalfant)與庫壽齡(Samuel Couling)在1904年發現;在殷商蔔辭中僅有一片,極為珍貴罕見,但是,要注意的是,這片甲骨的真僞有些争議,詳說可以寫一篇綜述性論文,在此就不展開了。
(注:如果按照傳世文獻記載的分析,「兒姓」是先秦的望族,作為姓氏應讀「倪」,「倪」為「兒」的後起字)
那麼,「童」字的古、今意義就區别很大了。
「童」字的三種古文字字形:甲、金、篆,如下圖:
《說文》:「童,男有辠(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從䇂,『重』省聲。
從甲骨文的「童」字可以看出:
「目」字象形非常明顯
有代表刑具的「䇂(辛)」字。一種像「鑿子」一樣的刑具,「䇂」在古文字中都表示與「刑、罪、法」有關的字。如:「辠(罪)、宰、辟」等。
用「重」字指明讀音(古無舌上音,「重、童」上古讀音一樣,也可以說從「東」聲,因為「東」是「重」的「聲符」)
所以,「童」字也就是會「對有罪的人施刑」之意,可能是将罪犯、戰俘的一個眼睛刺瞎,防止逃跑,然後将其當做奴隸使用。
可見,「童」字是一個「形聲」兼「會意」的文字,本義是指「犯罪為奴傭的人」,男的叫「童」,女的叫「妾」。
那「童」字為什麼後來在漢語中指「未成年人」呢?
因為「童」是罪奴,而古代對犯罪的人都會施以「髡刑」:就是剃去頭發。而古代孩童也是,沒有頭發的,所以,漸漸以「童」字指未成年人,本義也就慢慢隐匿。
-----------------------------------
參考資料:
1、《說文解字》,許慎著,段玉裁注
2、李學勤(1982),《英國所藏甲骨集》,中華書局
3、香港中文大學--漢語多功能字庫
4、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小學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