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春日報-長春新聞網】
綠野家源家庭農場飼養的大鵝膘肥體壯。鵝糞還水還田,不僅壯了莊稼,還能減少化肥施用量。 梁闖 攝
入冬後,田野裡稍顯靜谧。11日一早,記者一走進九台區紀家街道尹家村的綠野家源家庭農場,就聽到陣陣鵝叫聲,數千隻膘肥體壯的大鵝正在吃食。飼料間裡,農場主顔停站正給大鵝準備美味的“晚餐”。顔停站介紹說:“咱家的大鵝都是綠色飼養,這些玉米、碎米、稭稈、稻糠就是制作飼料的原材料,都是農場生産的。”顔停站告訴記者,這種飼料适口性強,每隻鵝整個生長期要吃掉13公斤。
緊挨着飼料間,有一處存放着很多原糧、青貯飼料的空地。顔停站說,農場收獲的秋糧都存放于此。種植28公頃水田、20公頃旱田,年産15萬公斤大米、5萬公斤雜糧、10多萬公斤蔬菜,養殖3萬隻大鵝、2000隻笨雞,另有13棟大棚和4萬平方米魚塘……成立8年來,綠野家源家庭農場如今已是“家大業大”。
“第一場雪後,大鵝将進入銷售高峰,最多時一天能賣幾百隻,這些鵝預計今年年底前全部賣完。”種地、種菜,還搞養殖。乍一聽,業務有點雜,細一唠,其中有門道。顔停站滿臉笑容地介紹,“4月備耕,5月種地,6月、7月育鵝,8月、9月種菜,10月、11月秋收儲糧,12月到來年3月種鵝越冬,一年到頭安排滿滿的,又多了幾份收益。”
很多農場都專攻某一方面,綠野家源家庭農場卻選擇“全面開花”。“農場成立之初就決定走多種經營的道路,但由于經營項目較多,基本是‘各自為戰’,沒能形成生态鍊和産業鍊,效益不是太好。”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顔停站運用在職業農民培訓中學到的知識,着手對農場進行改造。通過“種養結合”,将循環農業融入生産經營中,使農場得到快速發展。
“育鵝期間積存下來的鵝糞肥沃了土壤,相當于增施了有機肥,種出來的蔬菜更綠色。”顔停站走進一座大棚,指着黑黝黝的泥土介紹說,多元化經營可以形成相互補充的循環産業鍊,更可以科學地利用農場資源,不僅實現了經濟效益最大化,還提升了生态效益。
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取經學習,顔停站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的生态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畜禽産生的糞便,可用于種菜和還水還田;還水還田壯了莊稼,減少化肥施用量;粉碎後的谷糠、稭稈等制成飼料,降低養殖成本……“糧食種植—畜禽飼養—漁業養殖—糞肥還田”,這樣的循環種養模式連起了一條小範圍的生态鍊。
這條生态循環産業鍊條,讓農場生産的農産品質量不斷提高,更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顔家農場”品牌産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2019年,綠野家源家庭農場的經驗做法被農業農村部作為“全國第一批26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進行推廣。
“以種植業推動養殖業,以養殖業帶動種植業。作為農場的主打産業,養鵝成本降低了25%左右。”正在為農場今後發展做規劃的顔停站說,現在農産品市場競争比較激烈,要想站穩腳跟,還要繼續提升品質,農場将繼續做好綠色種植養殖,走精品路線。
從傳統農業到“種養結合”,不僅為農業生産增添了活力,還帶動了循環農業向縱深發展。我市注重提升家庭農場的經營質量和帶動能力,出台了示範家庭農場建設标準,開展了示範家庭農場認定,引導家庭農場根據産業特點和經營管理能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種養結構,采用現代科技,堅持綠色生産,拓寬産品銷售渠道,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本文來自【長春日報-長春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