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儒家經典哪個更簡潔精煉

儒家經典哪個更簡潔精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20:21:02

儒家經典哪個更簡潔精煉(汲古開新與汲古創新)1

學校傳統文化節的主題是“明德弘文,汲古開新”,前些天我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了講如何理解這個主題。

最近忽然發現,學生在出闆報時,用篆書書寫這個主題,把“汲古開新”寫成了“汲古創新”,旁邊的解說中有的地方用“開新”,有的地方用“創新”,大約他們覺得這兩個詞近乎同義,完全可以互換。覺得這個問題有點兒意思,值得琢磨一下,于是今天在課上就從這個話題說起,給學生做了一點兒分享。

下面是關于這節課的文字記錄,如果想了解更詳細的内容,可以聽聽錄音。

“汲古開新”與“汲古創新”從語法上來說,都是兩個動賓結構的詞語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并列關系的短語。

從語法角度看起來差别不大,要區别一下“開新”和“創新”這兩個近義詞之間的差異,區别近義詞,要抓住兩個詞語中的不同語素,要關注“開”和“創”的差異。

先來看“開”字。

開:會意。小篆字形,兩邊是兩扇門,中間一橫是門闩,下面是一雙手,表示兩手打開門闩之意。本義:開門。

儒家經典哪個更簡潔精煉(汲古開新與汲古創新)2

1.開,張也。——《說文》

開我東閣門。——《樂府詩集·木蘭詩》

開軒面場圃。——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以上詩句使用了“開”的本義。

2.創立,建立,開創,設立

欲開置縣。——《海瑞傳》

旁開小窗——明·魏學洢《核舟記》

以上文句使用了“開”的引申義。

3.開拓,擴展

開荒南野際。——晉·陶淵明《歸園田居》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諸葛亮《出師表》

以上“開”字也是引申義。

雖然工具書中對“開新”的解釋是“開創新的風格﹑局面等”。認為“開”是開創之意,但結合着“汲古”來理解,我更傾向于認為“開新”應該是一種目的,是以“汲古”為手段,在“汲古”的基礎上開拓擴展出來的新局面。所以,“開新”之“開”理解為“開拓、擴展”比較合适。

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汲古開新”,看具體運用,大多也都是偏于談書法藝術上的傳承與創造。不完全是另辟蹊徑,而是在已有的基礎上拓出一塊新的版圖。

儒家經典哪個更簡潔精煉(汲古開新與汲古創新)3

再來看“創”字。

1.創:chuāng指事。從刀,倉聲。金文,象一個躺着的人,手上腳上都有小豎,表示受了創傷,是個指事字。本義:創傷,傷口。

儒家經典哪個更簡潔精煉(汲古開新與汲古創新)4

刅,傷也。——《說文》

項王身亦被十八餘創。——《史記·項羽本紀》

秦王複擊轲,被八創。——《戰國策·燕策》

講以上内容,雖然和“創新”之“創”沒有關系,但是要順帶回顧一些已經學過的字詞,比如“被”通“披”這種常見的用法。

2.創chuàng,始也。——《廣雅》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出師表》

創新是創造新的,是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汲古創新”,這種情形也不少。在具體運用上,與“汲古開新”一樣,也大多偏于談書法藝術上的傳承與創造。

儒家經典哪個更簡潔精煉(汲古開新與汲古創新)5

在與“汲古”相聯系的語境下,用“創新”一定程度上就不如“開新”。 “汲古”和“創新”在意義聯系上不緊密,而“汲古”和“開新”在意義的聯系上則更為密切一些。“汲古開新”強調了在繼承的基礎之上的開拓,擴展。

在從意義上進行辨析之後,我又給學生補充了一個資料,台灣詩人散文家餘光中先生的一篇演講——《愛護我們的母語》,之前也曾經給他們推薦過這篇演講。

構造成語的美學基本要求,就是簡潔,然後是對仗,再有就是铿锵。對仗跟铿锵、跟平仄還有關系。我們每天講話一定會帶出很多成語,寫文章也是如此。假使一位作家、一位學者演講,完全不用成語,我想是不太可能的。當然,反過來說一個人寫文章隻會用成語那也不行,絕對不成氣候。如果有人完全不會用成語或者用的常常是錯的話,那他這個人的中文就有問題了。

有時候我問我的學生,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講“張三李四”,為什麼沒有聽人說“張四李三”?其實很簡單,我們講“張三李四”,就是平平仄仄。很多四字成語就是遵循着我剛才講的三個條件。我們說“千方百計”,沒人講“千計百方”。“言聽計從”,也沒有人講“言從計聽”。“瞻前顧後”,甚至于最熟悉的“鳥語花香”,正好是平平仄仄。“山明水秀”,也是平平仄仄。水可以秀,山為什麼會明?山又不發光。可是我們講得理直氣壯。因為有時候我們會犧牲一點點邏輯,而要成全這個美學。

這種成語太多了,“前呼後擁”啊,“旁門左道”啊,“千山萬水”,“千軍萬馬”,都是這樣。打仗的時候我們不會看見一個兵騎十匹馬,倒過來“千馬萬軍”也不行,也不能十個兵騎在一匹馬上,可是我們不假思索地說“千軍萬馬”,極言其多啊,極言軍馬之多。我們不會去算,到底十比一是怎麼來的。因為“千軍萬馬”、“千山萬水”,平平仄仄就是好聽。我想了很久,四字成語裡面很少有違背這個規矩的。唯一“不正經”的一句成語,就是“亂七八糟”。(全場笑)因為按照美學應該是“亂七糟八”,或者“七亂八糟”,結果它就偏偏是“亂七八糟”,所以就亂七八糟。

有了這個材料,再補充一個“汲”在古漢語中是入聲字,屬于仄聲的背景知識,這樣就清楚了,汲古開新是“仄仄平平”,而“汲古創新”是仄仄仄平,從音韻和諧的美感上來說,“汲古開新”也要比“汲古創新”更好一些。

意義固然很重要,但音韻之美也很重要。梁實秋在《我的一位國文老師》中說:“好文章擲地作金石聲,那也許是過分誇張,但必須可以琅琅上口,那卻是真的。”因此,語文用詞不能隻講究意義,還要講究美感。

有了“汲古開新”與“汲古創新”這個比對學習,掌握了相應的方法,再分析“守正創新”與“守正出新”哪一個表達更好,就比較容易了。學生恰好在黑闆報中也用了“守正創新”這個詞。

從意義上來說,“守正出新”是在恪守正道的基礎上生長出新的東西來,“出新”這個“出”字用得很妙。而“守正”與“創新”連在一起,則有相當強的違和感,感覺兩者不搭,甚至很矛盾。

從音韻上來說,“守正出新”是“仄仄平平”,而“守正創新”是“仄仄仄平”,後者也不如前者和諧铿锵。

意義也好,還是音韻也好,都可以理性分析,除了理性分析之外,語言的選擇和運用,還要依靠語感。語感看不見,摸不到,但又真實存在。從小學伊始,就強調語感的培養,到了更高年級,依然要強調語感的培養。可以說,語感既是基礎,也很終極目标。追求良好語感的養成,對語文學習而言可以說永無止境。

那麼,良好語感該如何養成呢?就是要大量地閱讀,大量地背誦,不但要讀,要背,而且要讀和背高質量的語料,這樣才能夠達成培養良好語感的目的。

這節課是在複習周所講,下周一就要期末考試了,看起來似乎和考試複習沒多大關系。不過,真的沒有關系嗎?親愛的讀者,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這節課講“汲古開新”,講“守正出新”,我希望我的語文課也是“汲古”的,是“守正”的,在這個基礎上,做到“開新”“出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