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微信公衆号“好報”
ID:haobaonet
這是一部讓印度觀衆在國歌響起時,全體自發起立,掌聲經久不息的電影;這是一部讓印度四個邦為票房免稅,以此向女孩緻敬的電影。這部創下了印度電影史上票房紀錄的片子,引燃了全世界。
沒錯,它就是印度著名演員阿米爾·汗的最新神作《摔跤吧!爸爸》。退役多年、曾夢想成為世界冠軍的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把夢想寄托在女兒身上,并成功把她們培養為世界冠軍的故事。
這是一個女性争取命運主動權的勵志故事,更是一個批判印度社會對女性嚴重的性别歧視的故事,它的痛點、淚點,足以震撼每個人的心靈。這不是虛構,真實故事比電影來得更震撼。
馬哈維亞(中)和女兒、侄女
現實中的父親兼教練馬哈維亞,在印度這樣一個體育弱國,在艱苦的環境中,簡陋的條件下和各種嘲諷、反對中,培養出了六名國家冠軍,其中四名曾在國際賽事中獲得金牌,替他實現了世界冠軍夢。
大女兒吉塔和她的獎牌
随着女孩們的成績越來越顯著,以及電影《摔跤吧!爸爸》的熱播,馬哈維亞被譽為“印度女子摔跤之父”,珀尕家族也被稱為“摔跤手家族”,這個印度獨一無二的家庭,開始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
獲得2014年英聯邦運動會女子摔跤冠軍的二女兒巴比塔
印度西北部的哈裡亞納邦,是一個流行摔跤,以盛産優秀摔跤手出名的邦,馬哈維亞就出生在這裡一個叫巴拉利的小村莊。
他16歲到德裡接受摔跤訓練,一直“摔”到邦冠軍,但由于經濟問題,馬哈維亞不得不在1987年終止了摔跤之路,他的世界冠軍之夢從此破滅。回到小村莊的他,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摔跤教練。
馬哈維亞正在家中訓練女兒們
1988年,馬哈維亞有了第一個女兒吉塔,然後二女兒巴比塔、三女兒利圖接連出生。
雖然已經有了三個女兒,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讓她們成為摔跤手:“對我來說,摔跤就是男孩們的事情,我從來沒見過女孩們在泥土裡摔跤,也沒有想過自己的女兒能成為摔跤手。但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之後,這一切改變了。”
馬哈維亞的四個女兒、兩個侄女、一個兒子,他們都在接受摔跤訓練
那次奧運會上,印度女子舉重運動員卡納姆·馬勒斯瓦裡獲得了一枚銅牌,盡管是銅牌,但足夠令人振奮。要知道,印度至今在奧運會上一共隻獲得過9枚金牌、2枚銅牌,包括卡納姆的這一枚。
這給對獎牌和榮譽無比向往的馬哈維亞帶來了靈感:他決定自己在家訓練女兒們,直到有一天她們能站在領獎台上成為世界冠軍。
馬哈維亞的侄女維納什
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計劃,他用幾天時間在自家庭院挖了一個摔跤用的泥坑。當時,馬哈維亞還有4個兄弟住在村子裡,他們5家一共12個孩子。“一天晚上,我告訴所有的孩子,明天早上到這裡來摔跤。”
最大的是12歲的吉塔,最小的是6歲的利圖,孩子們一開始隻是覺得好玩,但當他們意識到馬哈維亞是多麼認真、嚴格、瘋狂地做這件事時,嚴酷的體能訓練讓孩子們隻想逃避。
孩子們謊報跑步裡程,馬哈維亞就指定路線,突擊檢查,當他外出需要隔天才能回家時,孩子們以為終于可以逃過一次晨跑了,然而馬哈維亞卻連夜回家,在第二天早晨4點半出現在田野裡,把正坐在地頭閑聊的孩子們逮個正着。
三女兒利圖
為了能多休息,他們也曾關掉鬧鐘,曾祈禱雨一直下,但在下雨的日子裡,馬哈維亞就把訓練轉移到了室内。在村子裡,大部分時間是沒有電力供應的,為解決室内光線問題,馬哈維亞準備了一個逆變器,來保證訓練用電。“我們将在電燈關閉時插入一個熨鬥或其他需要更多電流的電器,以便快速耗盡電量。”巴比塔還記得他們是怎麼和父親鬥智鬥勇的。
但馬哈維亞隻能做鐵石心腸的父親,如果孩子們被發現耍小聰明,偷懶,就被要求更早起床開始訓練,甚至挨打,對他們來說,那真是一段淚水與汗水齊飛的日子,但馬哈維亞不會有絲毫的讓步,就像電影中的父親說的那樣:獎牌不會長在樹上,得努力争取,得下功夫,得有激情。
不管是孩子們還是馬哈維亞,都面臨着更大的、共同的壓力。哈裡亞納邦,是印度典型的男權社會地區之一,男性專斷、主宰着一切,擁有絕對話語權,而且還有限制婦女自由的禁令,以防他們做出“有傷風化”的事情。在這裡,女性從來都是“二等公民”。
所以,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男孩可以穿着短褲學摔跤,女孩則要長衣蔽體,老老實實在家裡學做各種家務,等到十二、三歲時,她們就在父母的安排下開始結婚嫁人,然後繼續在夫家做家務、幹農活、照顧家人,即使她們一生任勞任怨,被家暴也是家常便飯,這似乎是巴拉利村每一個女孩的命運。
但馬哈維亞要打破這一切。當别的父母在為女兒準備嫁妝時,他在為女兒們鋪設世界冠軍之路,他給她們的信念是:你們不比任何一個男孩子差。
每當訓練太苦太累,女孩們沮喪、抱怨時,馬哈維亞會反問她們:“你們和男孩吃的不是一樣多嗎?為什麼訓練的時候就不能一樣呢?”在他的眼中,自己的女兒們和男孩沒有什麼不同。
為了摔跤,女孩們還剪短了頭發,穿上了短褲,和男孩們混在一起。結果可想而知,因為“太出格”“有傷風化”,他們受到了村裡人的指點、排擠,甚至批判:“女孩們的地盤在屋子裡,不在運動場上!”他們嘲諷珀尕家的女孩會沒人要,“誰家會娶一個摔跤的媳婦?”
馬哈維亞的妻子曾經同樣擔憂:“我告訴我的丈夫,不要把女孩們推入這項運動,穿着短褲,剪着短發的她們,将來怎麼結婚啊?”電影中,馬哈維亞的回答威武又經典:“我不要男人挑她們,等她們變得強大了,好男兒随她們挑!”
吉塔和丈夫
此外,他們的訓練條件也很簡陋,他們曾多次寫信給當地政府和體育部門,但是一直都沒能獲得支持。
23歲的維納什是馬哈維亞的侄女,她從小跟随叔叔學習摔跤,一路追随姐姐吉塔和巴比塔的光芒,同樣成為英聯邦運動會女子摔跤冠軍,她開玩笑說:“叔叔是比影片中的阿米爾·汗嚴格10倍的教練。”
電影中,他們在田間整出簡陋的沙地作為訓練場地,但實際上,“我們通常在家裡把草席鋪開就開始訓練。”
困難與壓力同在,唯有堅持。2016年,有記者來到巴拉利村采訪,一位頗感驕傲的村民對記者說:“2010年的金牌之後,我們就相信任何人可以做任何事了。”
十年艱苦、瘋狂的訓練之後,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上,吉塔赢得了女子摔跤比賽55公斤級的冠軍,成為印度曆史上,第一位在國際賽事上獲得金牌的女子摔跤運動員。
妹妹巴比塔,在那次運動會上拿了銅牌,在2014年英聯邦運動會上,巴比塔同樣獲得了55公斤級女子摔跤金牌。此外,巴比塔還兩次成為英聯邦摔跤錦标賽的冠軍。
雖然奧運金牌之夢尚未實現,但吉塔是印度第一位取得奧運會參賽資格的女摔跤手,并且珀尕家族的新生力量在不斷成長,她們的路還有很遠。
2016英聯邦運動會上,48公斤級女子自由式摔跤金牌被利圖摘取,她在Facebook上興奮地說:“我的姐妹們是世界上最刺激的女孩。”
馬哈維亞的四女兒桑吉塔,侄女普裡揚卡,雖然年齡不足二十歲,但在他的培養下,也已經是國家冠軍,并多次在國際賽事中拿到獎牌。另外,馬哈維亞的第五個孩子,他14歲的兒子,也正在接受訓練,同樣準備做一名出色的摔跤手。
現在,珀尕家族的女孩們不再是人們嘲諷的對象,而是尊敬、羨慕和學習的榜樣。她們的世界很廣闊,她們在全世界飛來飛去;她們擁有無上的榮譽,每個人都有一大把獎牌;她們過上了相對優越的生活,擁有了自己的汽車。
2016年底,28歲的吉塔與一名23歲的著名摔跤運動員喜結連理,超過2000人出席了他們的盛大婚禮,阿米爾·漢也親自到場祝賀,并緻辭表示:“這部電影是送給吉塔的結婚禮物。”
這一切,對巴拉利的女人,甚至是男人來說,都是無法想象的。他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生,尤其是那些曾以為自己隻能做家務,幹農活的女孩子們,她們開始知道,并相信,自己的人生也有另一種可能。珀尕家族的姐妹們像是一座燈塔,照亮了人們心中了希望,也引發了一場革命。
阿米爾·汗(中)與馬哈維亞父女
所以,現在一切都變了,“那些曾經問我父親‘害不害臊?’的人們,開始羨慕地說‘我多想有個這樣的女兒’”。為了培養更多的優秀摔跤手,馬哈維亞在自家自費建了訓練班,來自巴拉利及其附近村莊的幾十名小女孩,都在跟着他學習、訓練。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因為熱愛而自願學習的,一部分孩子是奉父母之命而來。就像馬哈維亞當初強制訓練孩子們一樣,這看起來充滿了強權和勢力,她們也未必都能堅持下來,但在沒有任何選擇自由的特殊社會環境裡,比起做個兒童新娘,然後一輩子生活在家務和貧窮中,練習摔跤,其實是給了她們選擇的可能,畢竟還有那麼一絲希望,一絲改變人生,活出自由和自我的希望。
馬哈維亞的女兒們改變了當地人的觀念和風俗,就像電影中,父親對即将上場的女兒說的那樣:“你的對手不僅僅是那個澳大利亞選手,還有那些歧視女性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