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十字路手表店

十字路手表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10:47:12

十字路手表店(百盛門口六點見)1

雖然已從頭牌的位置上退了下來,淮海中路陝西南路這個路口,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分量還是不容小觑的。

十字路手表店(百盛門口六點見)2

2000年4月,淮海中路陝西南路街邊的T台秀 崔鐵軍 攝

“晚上六點,百盛門口見。”

在很多年裡,百盛門口的那片廣場都是上海年輕人約會、等人、相親的接頭點。

2000年5月,淮海路百盛商廈内新款夏裝陳列 張春海 攝

在百盛開業之前,淮海中路、陝西南路路口在上海的時尚圈還算不上頭牌。商場位置上原是一家電腦商店,80年代沒幾家人買得起電腦,會用電腦的人都少得很,走過路過的人最多看個熱鬧圖個新鮮。

八十年代,在同樣位于該路口的食品二店裡,小磨咖啡的香氣蕩到馬路上,住在附近的市民喜歡到店裡買上一包咖啡粉,回去用鐵壺煮了吃,心裡登時瞧不上剛剛流行起來的袋裝速溶咖啡。

美心酒家的蚝油牛肉讓很多老食客懷念至今,東南角的公泰水果店裡,一到夏天,總能見到赤膊的人們拎着大鍋子排隊去買西瓜瓤。

十字路手表店(百盛門口六點見)3

2004年的食品二店 袁念琪攝

21年前的初夏,在那個老式玻璃櫃台還占據着主流的年代,馬來西亞“血統”的百盛在這個路口高調亮相。第一次走進商場的人們驚呆了。

家住淮海路附近的孔玲在百盛開業那天買了一束136元的幹花,很領市面的她那次第一次見到鮮花做的幹花。

20年過去了,那束幹花至今仍然擺在她家客廳作為裝飾。百盛對于上海人來說,也曾是一個時代的心理地标。

十字路手表店(百盛門口六點見)4

孔玲在百盛開業那天買的幹花裝飾

1996年,上海的商業版圖是什麼概念?

梅恒泰,沒有。

港彙廣場,沒有。

久光百貨,也沒有。

提到上海的商業,人們能想到的大概也隻有南京東路、淮海路和四川北路這三條街了。

那個年代的商業有“三少”,商場少,品牌少,打折少。

因為商場少,許多市民會在盛夏時節早早等着商場門口,盼着開門後進去“孵空調”。媒體關注商業業态的視角還很“中二”,他們呼籲像百盛這樣的商場應該提前迎客,為市民提供方便。

至于促銷活動,那時候流行的套路是“買西服送BP機”。百盛剛開業時,某高檔西服品牌還搞過“買10套西服送移動電話一部”的促銷。

商場的7層開出了餐飲店,這在當時來說算得上一件了不得的事。孔玲記得,自己第一次看到餐廳開在這麼高的樓層時,覺得難以置信。她的第一反應是到那麼高的地方吃飯,吃完怎麼下來?

不過很快,大家就接受了這種新模式。每回有體面的親朋好友來上海做客,孔玲就會帶大家到百盛去兜商場,兜好再去商場高層的餐廳吃飯。

十字路手表店(百盛門口六點見)5

2005年4月,百盛搞店慶,滿188元減88元,起蓬頭了 陳誓骠 攝

孔玲逛百盛的方式,可以說是“文逛”,實體商業的鼎盛期,百盛當年還有一種“武逛”。

90年代末到00年代,每逢百盛店慶,瘋狂血拼的情景令人歎為觀止。

大家喜歡叫這裡“淮百”,女人們有多愛店慶時的淮百呢?商場門口會設置層層護欄,保安全員出動如臨大敵,專櫃的貨品堆得像批發市場的白菜。

碰上這種活動,一個化妝品櫃台最多能創出400萬元的日營業額,隊伍像湧動的流水,從商場開門一直排到關門,早上9點工作人員先到商場門口給顧客發号碼牌。

10年前,19歲的陶晔雯還在楊浦區讀大學的時候,曾經數次趕赴百盛見證店慶的震撼情景。

第一次為了參與周年慶血拼,她和寝室的三個姐妹起了個大早,從楊浦乘公交車到百盛門口去等商場開門。

一進商場,四個人就發現勢頭不對,整個商場被擠得水洩不通,每個自動扶梯旁都站着保安,專櫃門口擺出了很多層圍欄,重重人牆包圍着各個櫃台。

讓陶晔雯感到震驚的是,還有很多阿姨媽媽加入了血拼大軍,且有備而來。她們肩背編織袋,步伐如獵豹般飛快,身手如餓虎撲食般矯健,掃貨時沒有半點猶豫。

望着瞬間擠滿了人的商場,吓傻了的幾個姑娘一臉愕然、面面相觑。

“好在阿拉有個朋友腦筋動得快,伊講,虹橋不是還有家百盛麼,講不定活動一樣的,但肯定人少。”四個人沖出商場,叫了一輛出租車直奔虹橋百盛,避開了一場激烈異常的拼搶角逐。

十字路手表店(百盛門口六點見)6

淮海路陝西路路口

路過淮海路陝西路這個路口,你逃得脫搶紅了眼的百盛活動,卻躲不過這麼一句話——包包手表要伐

15年前,王晴秋住在淮海路著名外銷樓盤嘉麗苑,距離百盛隻有500米。最讓她苦惱的事情就是下樓買醬油,每回到百盛的超市去買瓶醬油、買包鹽,短短幾百米的路寸步難行,襄陽路市場外的黃牛們一路追着問“包包手表要伐”。

到後來王晴秋練出了眼疾手快的本事,沒等黃牛上來,自己先開口問黃牛“包包手表要伐”,路才算暢通不少。

這拉客的标志性招呼,最活躍的時候應該是在襄陽路市場最鼎盛的時期。

襄陽路市場距百盛一步之遙,當時正是80後們最愛趕時髦翻行頭的年代,他們是顧客群中的主力軍。當時,這些叛逆青年被批為是“垮掉的一代”。

十字路手表店(百盛門口六點見)7

2006年1月,襄陽路市場謝幕前夕 劉歆攝

在女生心目中,襄陽路是買牛仔褲的天堂,很多版型都是仿國外款式設計的,各種流行的小心思點綴其中,皮帶、流蘇、蕾絲應有盡有。

1988年出生的陶雯晔從初中開始就喜歡兜襄陽路,她記得自己曾在市場裡淘到過一款微喇的低腰牛仔褲,版型極佳,走在淮海路上都蠻“紮台型”的,穿了幾年都不過時。

對于男生來說,襄陽路是買運動裝的“寶地”無疑。15年前,周陽(化名)在讀大三,兼職做家教的他把上課費省下來,每到月底,就去襄陽路市場買T恤衫、球鞋。

襄陽路市場有一部分商家專門兜售“仿大牌”,對周陽和他的朋友們來說,最初的品牌啟蒙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他說,打工賺錢兜襄陽路不算什麼,那時候他的一些朋友甚至将每天的夥食費省下一大半,隻為去襄陽路淘時尚行頭。

襄陽路市場兜得多了,“一棵樹”(Timberland,美國戶外品牌)、“背靠背”(Kappa,意大利運動品牌)這些名詞也就熟了。

“後頭在梅龍鎮看到一棵樹的标識,覺得老親切呃,阿拉曉得,好被襄陽路市場被仿冒的牌子,總歸不會差的。”周陽說。

在那個魚龍混雜的市場裡,每個老闆都能熟練地講出幾句簡單的英文,每天都有舉着小旗子的導遊帶着一幫外國遊客來體驗上海特色的“讨價還價”。

十字路手表店(百盛門口六點見)8

2006年6月,襄陽路市場最後的“瘋狂”

風光隻在一時,市場的關閉還是成了必然。

2006年6月30日那天晚上,襄陽路市場内,最後一批攤主把商品一件件裝進蛇皮袋裡,拉下卷簾門。包裝盒裡的紙屑在空蕩蕩的市場内鋪灑了一地。保安關上市場的鐵門,市場裡的燈熄滅了。

燈再亮起時候,這裡叫環貿iapm。

今天,哪怕襄陽路市場還在,也不可能達到當年的盛況。80後的陶晔雯喜歡海淘,她上淘寶,上“6PM”、“日亞”,更不用說高度依賴網購的90後們了。

十字路手表店(百盛門口六點見)9

環貿iapm取代襄陽路市場

百盛經過幾年前的閉店改造後雖說比以往更高端了,但已淪為上海衆多百貨中的普通一員,巴黎春天也略顯老舊,環貿iapm把餐飲開至零點時分,絞盡腦汁搞創新,搬過家的食品二店也還在。

這個十字路口,行人過街場面如十幾二十年前一樣蔚為壯觀,在不厭其煩的紅綠燈閃動中,時代翻篇了。

十字路手表店(百盛門口六點見)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