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九江5月4日消息(記者 王一凡)在江西省九江市,有這樣一支“紅色蒲公英”隊伍。他們穿梭于城市之間,服務于街頭巷尾,他們積極向上、樂于奉獻,他們如繁星般的“蒲公英”,把為民服務、使命擔當、安全守護播撒到社會的每個角落,用愛把溫暖帶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溫暖别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日前,90後外賣送餐員劉可,被九江市浔陽區浔城志警協會支部委員會授予“暖心蒲公英”先進個人。
90後外賣送餐員劉可(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
今年4月初,一名孕婦遭遇交通事故,翻落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事發當天,氣溫接近30℃,下午2時40分,地面被曬得發燙。遇上這種事,許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劉可卻挺身而出,他脫下外套墊在孕婦身下,随即撥打120。在劉可的帶動下,路過的小哥志警,從四面八方彙聚支援,短短幾分鐘,仿佛上演了一場志警快閃的演出。
劉可被評為“暖心蒲公英”先進個人(央廣網發 受訪者提供)
事實上,劉可能有這樣的行為并非偶然。今年3月,他和許多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紛紛加入浔城志警協會,成為了九江市“紅色蒲公英”行動中的一支新銳力量。“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溫暖别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劉可如是說。
“我也想像他們一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五一小長假,九江長江一橋的日均通行車輛達到2萬輛,防控壓力較大。這裡不僅是群防群控的主戰場,更是阻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線。
九江長江一橋防疫卡點任務重(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
從3月18日至今,每天4班,每班4至6名浔城志警,配合街道、公安開展核酸檢測、維護交通秩序。疫情防控之下,他們的名字雖被“隐身”,但胸前的黨徽是那麼耀眼。日前,近十名浔城志警,遞交了“火線”入黨申請書 ,這既是他們一份份沉甸甸的入黨申請書,更是一份份堅毅果敢的抗疫請戰書和決心書。
一群堅守在防控一線的熱血青年(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
已經在一線奮戰了一個月的網約車司機楊廷威,深深地被身邊共産黨員的模範事迹和帶頭作用所感動,更加堅定了對黨組織的向往。“我也想像他們一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楊廷威說。
網約車司機楊廷威(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
“我要把感動的事情記錄下來,傳遞愛,傳遞正能量。”
疫情防控第一線,既有無數“逆行者”的大義擔當,也有來自愛心企業的溫暖幫助。九江市青年創業促進會黨支部,凝聚了一批90後、00後新業态從業者,他們組織黨員群衆為社區的一線防疫人員送去愛心午餐。
為社區一線防疫人員準備愛心午餐(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
涓涓細流,彙愛成河。一份份冒着熱氣的愛心工作餐被送到工作人員手上,不僅是給大家提供的後勤保障,更為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帶來精神上的鼓勵,讓防疫中的堅守者、逆行者更有信心和力量。愛心和奉獻,将這座城的每個人緊緊聯系在一起。
王府升化身“紅色蒲公英”記錄溫暖瞬間(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
王府升是一名90後自媒體工作者,疫情發生以來,他不僅穿上“紅馬甲”,積極投身防疫一線,還将鏡頭對準基層一線。出發、出發,沖在最前線;記錄、記錄,貼近零距離。一個個生動的畫面,記錄了浔城戰疫的動人瞬間,微光吸引微光,微光照亮微光,點點微光彙聚成光芒。
王府升用鏡頭傳遞正能量(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
“疫情暴發以來,我見證了防疫人員的艱辛,我要把感動的事情記錄下來,傳遞愛,傳遞正能量。”王府升說。
百川彙海,聚若山河。從“他”到“他們”,一群熱血青年,用愛和責任,溫暖了一座城。
“紅色蒲公英”,好樣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