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營養豐富又低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法缺少的餐桌美味。但無奈,大多數人都隻是喜歡吃,會吃,卻在買魚方面是小白。
我也有同感,經常駐足于賣魚的小攤前不知該如何選擇。尤其是夏天進入三伏天後,更是怕在如此的高溫天氣下,買到的魚不新鮮,或者是有其它質量問題。
對此,我特意找了賣魚的朋友讨論了一番。原來,三伏天買魚真的是大有講究的!尤其是這4種魚,真的不适合買,貴且沒營養。
今天我就将它們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帶魚的魚體表層有一層銀色的魚鱗,這層銀鱗其實是帶魚的脂肪。我們在吃帶魚的時候,是不需要将其刮掉的,刮掉之後會使帶魚的營養價值降低很多。與此同時,它也是鑒定帶魚是否新鮮的方法之一。
通常情況下,我們是不建議購買表面銀鱗有大面積脫落的帶魚的,因為這種帶魚是不新鮮的。但請注意,我在這裡用的是“大面積脫落”這樣的詞。也就是說,小面積的脫落是允許的。
而對于三伏天來說,天氣太過于炎熱了。所以,放在魚攤上售賣的帶魚,是不可能保證完全不脫落的。如果帶魚的魚鱗太完整,太亮,太好看,甚至是用手指刮,都刮不掉。那這樣的帶魚肯定也是不正常的,我們就不要買了。
據說,一些不良商販為了使帶魚保持完美的魚鱗,看上去很新鮮。會把帶魚放到甲醛,或者是重金屬中浸泡。在三伏天的高溫下,這樣還能達到保鮮的目的。并且他們還借着如此光鮮靓麗的魚鱗,賣的價格很貴。
但如此一來,帶魚雖然賣相十足,但卻會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味道肯定是要差很多,比如,沒有帶魚的鮮味,肉質不嫩,反而很柴,等等。同時,還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對于一些海魚來說,肯定是個頭越大,品質越好。所以,很多人在挑選魚的時候,都喜歡那些個頭很大的魚,光是看着就足夠壯觀。吃的時候,也是足夠過瘾的。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樣個頭大的海魚,産量又是多少呢?價格又是多少呢?可以很明确地告訴大家:首先,三伏天這段時間,我們北方地區并沒有開海,依然是禁漁期,近海地區是捕撈不到這種大魚的;其次,這種大個頭的海魚,價格十分高,一條就要兩三百起步。
現在,你再來想一想,你所買的那些個頭太大的魚,有可能是真正的海魚嗎?它們其實大多數都是養殖的,而不是海捕的。同時,這種魚的價格雖然要比同等個頭的海魚便宜,但卻也是很貴的,買了真的很浪費。
尤其像黃花魚,鲳魚等等此類的魚,隻要看到個頭太大的,我們家都是不買的。反而看到是個頭比較小的,我們都會毫不猶豫地購買。
所以,三伏天買魚,那些個頭太大的魚,也是不建議大家買的!
新鮮的魚應該帶有一種很天然的魚味,不管是海魚,還是淡水魚,不管是鮮味,還是土腥味。但除此之外的那些異味,是不應該有的,比如腥臭味。
雖然老人們常常“破魚爛蝦”這樣地說,但魚都不新鮮了,我們買了幹嘛啊?做出來的味道,怎麼能跟新鮮的魚相比呢?
我承認,買魚盡量要買活魚,但在三伏天這樣的高溫裡,魚的死亡率也是很高的。所以,我們在三伏天裡買魚,即使是買死魚,也要從一堆死魚裡挑選剛死的,還是很新鮮的。
這種情況下,隻按照通常鑒别魚是否新鮮的方法,比如看魚鰓是鮮紅的還是暗紅的,是完全不足夠的。我們還要結合着,魚的肉質是緊實的,還是松散的。
魚的肉質緊實,這樣的魚肯定是新鮮的,可以吃的。相反,魚的肉質松散,就代表不新鮮了,這樣的魚就不能買了。
而鑒别魚的肉質是不是松散的,用手按壓看魚肉是否回彈,這個方法對于個頭小的魚來說,用處不大。建議大家可以拿起一條魚,将其随手往賣魚的托盤上一扔,如果這條魚直接癱軟在上面,那肯定是肉質松散,沒有彈性了。相反,如果魚肉有略微的起伏,這證明是新鮮的。
朋友們,不知以上這4種魚的介紹,是否對大家在三伏天裡買魚有所幫助呢?希望大家都能買到既新鮮,又便宜,又有營養的魚!如果你們還有其它的觀點,請不要忘記在評論區留言哦!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