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以怨報德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以怨報德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5 18:03:36

在成語詞典中,“以德報怨”的含義是“不記别人的仇,反而以恩惠回報。”這是一個褒義詞。但“以德報怨”最初的含義卻與此相反。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以德報怨”的出處。

在《論語·憲問》中,有一段對話: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段對話表明,在孔子的時代,“以德報怨”就已經流傳開了。于是有人向孔子請教,“以德報怨”是不是正确的。

朱熹推測,“以德報怨”源自老子。老子與孔子同時,的确有可能提出“以德報怨”,并為孔子所知。老子《道德經》第63章說: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聖人無為而治,把大事化簡為小事,用無事代替繁多的政令,用德行來報答怨恨。要從簡單的事和小事入手,解決大的困難。“以德報怨”應當是對“報怨以德”的轉述。

這一段從頭到尾都在提倡無為,但卻竄入了一句“報怨以德”,顯得格格不入。學者馬叙倫認為,“報怨以德”應當位于《道德經》第79章的開頭,可是後人編輯《道德經》時,誤将此句編入第63章。

以怨報德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以德報怨的原義)1

馬叙倫(1885-1970),民主人士,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按照馬叙倫的觀點,《道德經》第79章應改為:

(報怨以德,)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

在1993年出土的竹簡本《道德經》中,第63章并無“報怨以德”的字樣。可見馬叙倫的看法并不是空穴來風。

知道了“以德報怨”的出處,它的最初含義就很明确了。

首先,與現在相反,“抱怨以德”的主語是制造怨恨的人,而非承受怨恨的人。

其次,一個人用德行來彌補自己造成的怨恨(以德報怨),一定會遺留一些沒能彌補的怨恨。所以,“以德報怨”不能稱為善。在老子那裡,“報怨以德”是一個貶義詞。

聖人應當“執左契”。“契”是古代的債務憑證,分為“左契”和“右契”兩部分,“左契”由債權人保留,“右契”由債務人保留。聖人保留債務憑證,而不催人還債,等待人們主動償還債務。

這象征聖人自然無為,不幹涉百姓,讓百姓自由發展。隻有不打擾百姓,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沒有怨恨,也就不需要“報怨以德”了。

以怨報德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以德報怨的原義)2

清代契約

老子反對“以德報怨”。他主張無為而治,消除怨恨産生的根源,“以德報怨”則是有為。因此《道德經》第64章說: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孔子也反對“以德報怨”,主張以公正的态度對待怨恨。制造怨恨的人應該承擔什麼責任,就讓他承擔什麼責任,不應該當爛好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