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官方保修都包括什麼?蘋果作為世界著名的科技企業,被用戶起訴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2月18日,一位中國的MacBook用戶決定起訴蘋果,原因是在保修MacBook Pro的過程中,蘋果告知其隻能夠通過更換主闆來修複問題,而在更換主闆後,MacBook Pro中的原有數據将無法保留,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蘋果官方保修都包括什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蘋果作為世界著名的科技企業,被用戶起訴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2月18日,一位中國的MacBook用戶決定起訴蘋果,原因是在保修MacBook Pro的過程中,蘋果告知其隻能夠通過更換主闆來修複問題,而在更換主闆後,MacBook Pro中的原有數據将無法保留。
随後,該用戶咨詢了第三方維修公司,對方表示可以對數據進行提取,而蘋果方面則表示:“如果在第三方修理電腦,将無法再享受蘋果官方的質保服務”。簡單來說,質保和數據,這位用戶隻能二選一,而在後續長達兩個月的時間裡,蘋果一直都以“政策”為由拒絕更改質保方案。
思緒再三,微博用戶@不那麼完美的圓 決定起訴蘋果,并且将在微博上更新後續的進展。此舉迅速引起了科技圈的關注,作為數碼愛好者的小雷自然也不例外,說實話,雖然最後的結果可能還是“胳膊拗不過大腿”,但是小雷依然為這位用戶的勇氣喝彩。
保修不保數據,即使這是消費電子行業的“通用潛規則”,難道就是合理的嗎?
蘋果的“流氓”維修條例如今的手機和電腦已經成為不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電子設備,手機和電腦不僅僅是我們與網絡世界連接的設備,更是一個記錄生活、工作的數據載體,從旅遊的照片、到重要的工作文件,我們往往都會将其保存在電腦中,以便随時使用和查看。
作為一個編輯,丢失資料這種事情是小雷最不願意回憶的,因為每一次的資料丢失都意味着一天、甚至幾天的工作努力消失。越是了解電子設備的人,就越是清楚電子設備在保存數據時的不可靠性,所以除了保存在設備上的原始數據外,小雷還會将數據保存在移動硬盤和雲盤中,以便在出現意外時可以通過備份找回數據上的損失。
可能有讀者覺得小雷太謹慎,實際上這都是從過去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在消費電子市場,廠商的保修基本都隻針對硬件,一旦你的設備出現問題需要保修,就可能會丢失全部的數據。
特别是采用一體化設計的設備,用戶不僅需要面對高昂的存儲擴充費用,而且需要承擔不可拆卸硬盤所帶來的數據丢失風險。比如本次事件中的主角MacBook,就是一款十分典型的一體化設計産品,MacBook所使用的硬盤、處理器、内存等一系列的硬件均采用“不可拆卸”設計。
簡單來說就是焊死在主闆上,如果MacBook的主闆某個模塊損壞導緻無法使用,往往隻能夠通過更換整個主闆來修複。對此,國内外的蘋果用戶其實早有怨言,在其它國家也有不少用戶因此與蘋果對簿公堂,希望讓蘋果修改關于維修權的條例,但是大都都以敗訴告終。
原因很簡單,你在初次使用蘋果設備時同意的一系列條款中就包括了相關情況的說明。在硬件質保的過程中,蘋果沒有義務保存用戶的數據,隻要你點擊同意條款,那麼蘋果就已經完成了“提前告知”的義務,後續出現類似的糾紛時這就是蘋果公司最有力的武器。
如果用戶不同意條款,那麼設備将無法使用,實質上你可以選擇的隻有同意或退貨,流氓嗎?确實很流氓,但是并非隻有蘋果公司如此,幾乎所有的消費電子公司在售賣提供數據存儲功能的設備時都有類似的規定,隻不過一些寫在用戶條款裡,一些則是寫在保修條例中,反正不管寫在哪裡,想要使用設備都必須同意。
而且,在蘋果的相關條例中還規定,用戶在非官方的維修點進行維修或是私自拆解設備,那麼就會自動失去後續的保修和付費維修的資格,一切維修權歸蘋果,一切解釋權也歸蘋果,用戶可以選擇的隻有接受。
這也是此次事件中,微博用戶@不那麼完美的圓 與蘋果的主要矛盾,數據與維修,用戶隻能二選一。
數據損失真的不可避免?對于不熟悉電子設備的用戶來說,可能會認為維修導緻的數據損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業内人士看來,其實多數情況下隻要不是硬盤本身出現物理損壞,數據都是可以被保存下來的。
以筆記本電腦為例,如果硬盤是可拆卸設計的,那麼就有不少的方法對數據進行保存。比如在維修過程中将硬盤拆卸出來,維修結束後再接入電腦,即使是需要進行恢複處理的系統盤,在硬盤沒有損壞的情況下也可以接入單獨的硬盤讀取工具中,将其中的數據保存到其它硬盤或是電腦中。
小雷以前就送修過一台散熱模塊出現問題的筆記本電腦,為了解決問題,戴爾的售後工程師陸續更換了電腦中的主闆和散熱模塊,不過因為采用的模塊化設計,所以電腦原有的硬盤等硬件都得到了保留。
而且在與售後工程師溝通的過程中,小雷告知對方希望可以保留非系統盤的數據,也得到了工程師的承諾。在筆記本電腦送修結束後,雖然系統盤仍然被清空(必要步驟,防止系統原因導緻設備再次出現問題),但是備用盤中的數據卻得到了保存,讓小雷省去了恢複備份的時間。
實際上,即使是采用一體化設計的産品,硬盤中的數據其實也是有方法提取出來的,比如通過将硬盤芯片取出,焊接到其它主闆或是讀取設備上。但是一般而言廠商并不會提供這方面的服務,一方面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培養維修人員和采購維修設備,一方面也是基于用戶的隐私考慮。
所以,用戶往往隻能夠委托第三方機構,支付一筆不菲的數據恢複費用來取回自己的數據。
消費電子市場中的流氓條款并不少看完上面的内容,也許你會覺得蘋果在“耍流氓”,實際上在消費電子市場中類似的流氓條款并不少,甚至可以說十分常見。小雷随便就能舉出幾個例子,比如顯卡不允許個人送保、手機ROOT後自動失去保修等。
以顯卡不允許個人送保為例,一些品牌的顯卡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用戶想要進行售後保修的話,必須先聯系顯卡的經銷商,通過經銷商的渠道進行返廠維修和檢測,維修的過程是:用戶——經銷商——廠商。
作為對比,允許個人送保的顯卡售後過程則是:用戶——廠商,可以直接跳過經銷商的環節,不僅節省了售後的時間,而且還避免了運輸過程可能帶來的顯卡損壞風險。
而且,如果售賣産品的經銷商倒閉或無法聯系,此時用戶就隻能通過支付一定的代保費,讓其他經銷商代為送保。從頭到尾,吃虧的都是普通用戶,不僅無法得到應有的便捷售後服務,甚至可能要額外支付費用。
有意思的是,即使大家都知道這個規定是流氓規定,但是卻都無可奈何,多數人都選擇吃個啞巴虧,或是在購買産品時提前了解,避開不支持個人送保的品牌,以至于部分顯卡廠商甚至将“支持個人送保”作為賣點宣傳。
在小雷看來,這種規定就是赤裸裸的将廠商風險轉嫁給消費者,而消費者卻往往無法反抗,更讓人憤怒的是,消費者實際上已經為廠商支付了這部分風險所帶來的應對成本。
可能有讀者無法理解,小雷簡單解釋一下,我們在購買産品時支付的金錢不僅僅對應産品本身的硬件成本、研發成本,其實還有廠商的售後成本。以顯卡為例,為什麼同一型号的顯卡,一線大廠和三線小廠之間的價格會相差很多?除了做工、用料、設計方面的區别,一線大廠的售後體系也比三線小廠更全面,而售後體系的運營成本也直接體現在價格上。
用戶在支付了額外的成本後卻無法享受應有的售後服務,難道還不足以讓人感到憤怒和不解嗎?歸根結底,最後吃虧的隻有消費者,也隻會是消費者,像你我一樣的普通消費者,往往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與家大業大的廠商扯皮,隻能選擇接受。
雖然,微博用戶@不那麼完美的圓 的這次訴訟很有可能以蘋果勝利告終,但是小雷很喜歡他的微博中的一句話:即使能把這事往前推一小步也是有意義的。如果有更多的消費者願意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那麼在未來,我們也許真的能夠看到相關法規進一步完善的一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